§25.从书中读出做人道理(1 / 1)

回家以后,父亲见他花了上百两银子买回的一堆书,非但没有责备,反而鼓励他说:“你借钱买书,我不惜为你还债,但能必须勤奋攻读,不负我的一片苦心。”父亲的话对曾国藩起了很大作用,从此他闭门不出,发奋读书,并立下誓言:“每日点十页,间断无有。”这样就使曾国藩养成了对历史和古文的爱好,也为他更好地探讨学术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打下了基础。

道光十八年(1838),曾国藩再次入都会试,中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照一般情形来说,读书人能够在一连串的科举考试中先后得捷,已经取得了做官入仕的资格,从此功名得遂,衣食无忧,应该是踌躇满志了。但就事实而言,则又不尽然。因为在进士之上,还有更高的一层,即“点翰林”。中了进士,不一定能做高官;被点了翰林,才具备了做高官的条件,并且升迁很快。但点翰林必须进士的名次考得好。一甲进十三名,俗称状元、榜眼、探花,榜眼、探花,榜发之后,即可被授职翰林院的修撰、编修等官,立刻成为名实相符的“翰林”。至于二三甲的进士要想成为翰林,还得经过一次朝考,被取中庶吉士之后,在翰林院教习三年,期满后再经过一次散馆考试,成绩优良的,二甲进士授编修,三甲进士授检讨,正式成为翰林院中的一分子。否则,或改官部属,或授职知县,从此与翰林绝缘。而进士参加朝考,取中的又以二甲为多,三甲者寥寥无几。如果曾国藩考不好,他在中了三甲进士之后就很难成为庶吉士,更不能成为“翰林”。这一次朝考对于他一生的官职升迁,都有巨大的影响。

曾国藩在取中进士以后参加朝考,成绩非常好,为一等第三名。试卷进呈道光御览之后。道光皇帝又特别将他拔置为一等第二名。就这样,他便被选入翰林院的庶常馆深造,当了庶吉士。

这一年的秋天,曾国藩踌躇满志地启程回家。曾家世世代代,只有曾国藩第一个被点了翰林,可谓衣锦还乡。他的祖父因此大宴宾客,十分热闹。但祖父却没有任何“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想法,酒席散罢,语重心长地嘱咐曾麟书:“我家以农为业,虽然富贵,但仍不要失去旧业,国藩他身为翰林,但事业方长,家中食用不要依靠于他。”因此,曾国藩在京十余年,没有被家事所累。又很早摆脱八股的束缚,放手追求真正的学问,打下一生事业的基础。

曾国藩能进翰林院,是他人生的一大机遇。从此如鱼得水,充分发挥苦啃书本的特长,通过二、三年一次的大考,十年间竟一路攀升到礼部侍郎。这样的官运,是极为罕见的。如此宦途得意,对他今后的成功影响极大,试想,如果他不是以正二品的侍郎身份回湘,哪里会有一呼万应的号召力?哪有资格成为湖湘士人的领袖呢?机缘巧合的作用在此可见一斑。

曾国藩在翰林院的另一大收获,是造就了理学功夫。他的成功,是有学术背景的。在进京之前,他做的试帖功夫,为科名而读书,对人生大学问还没有沾边。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理学大师唐鉴,再就是用功最为诚笃的倭仁。从此,他以《朱子全书》为课程,以礼学为皈依。中国延续数千年的老大学问,他探知了底蕴,掌握了精髓,这是他赖以建功立业的大本源。他在同辈官僚士大夫中,天分不算太高,却能成为事实上和精神上的领袖,其原因就在这里。他在后来对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在困难拂逆的环境中艰苦支撑,屡蹶屡振,死战不退,其精神上的靠山,也就在这里。

§§§25.从书中读出做人道理

五句箴充分表现了曾国藩的远大志向。为此,曾国藩刻苦学习,广为读书。为了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治学以成就一番大的事业,在从师唐鉴和倭仁后,他自立规则十二条,来督促自己。

《孙子兵法》中分析了流水与兵势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个著名的观点。这说明一种流动不拘的形势,也是做人的境界,叫以静制动。

曾国藩被顺利地点中翰林后,更加助长了锐意进取的精神。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在他的诗歌中,经常有抒发高远志向的篇章。他自比李斯、陈平、诸葛亮等“布衣之相”,自信地表示:“莫言书生终龌龊,万一雉卵变蛟龙。”他在给亲友的信中,阐述得更为明确。如在给刘蓉的信中写道:“凡仆人所志,其大者盖欲行仁义于天下,使万物各得其分;其小者则欲寡过其身,行道于妻子,立不悖之言以垂教于乡党。”在给弟弟们的信中也表示:“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也就是说,他要按着传统文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来要求自己,以实现“澄清天下之志”的宏愿。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曾国藩做了一个五句箴言,来鞭策自己:

(1)立志

煌煌行哲,彼不犹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弃天而佚,是及凶灾。积悔累千,其终也已;往者不可追,请从今始!荷道以躬,与之以言;一息尚活,永矢弗谖。

(2)居敬

天地定位,二五胚胎;鼎焉作配,实曰三才。严恪斋明,以凝汝命;女之不庄,伐生戕性。谁人可慢?何事可弛?弛事者无成,忧人者反尔。纵彼不反,亦长汝骄;人则下女,天罚昭昭。

(3)主静

斋宿日观,天鸡一鸣。万籁俱息,但闻钟声。后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慑,谁敢余侮?岂伊避人,日对三军。我虑则一,彼纷不纷。驰鹜半生,曾不自主;今其老矣,殆扰忧以终古!

(4)谨言

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迹搅汝神。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汝实欺。笑者鄙汝,虽矢犹疑。尤悔既丛,铭以自攻;铭而复蹈,嗟汝既耄!

(5)有恒

自吾识字,百历洎兹;二十有八载,则无一知。曩者所忻,阅时而鄙;故者既抛,新者旋徙。德业之不常,曰为物牵。尔之再食,曾未闻或愆。黍黍之增,久乃盈斗;天君司命,敢告马走。

在这五句箴言中,充分表现了曾国藩的远大志向。为此,曾国藩刻苦学习,广为读书。为了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治学以成就一番大的事业,在从师唐鉴和倭仁后,他自立规则十二条,来督促自己: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