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太平军侍王李世贤率大军与左宗棠部战于江西乐平,为左所败。左氏专函向曾国藩述及此次战事情况,曾国藩对其部署十分赞赏。次年,曾国荃率部攻打天京,曾国藩特将左氏原函寄曾国荃。但信中说:“左季帅在乐平之战在善于审蓄机……兵无常法,弟不可泥左之法以为法,拘左之机以为机,然亦可资参采。”对于古人论兵成法,曾国藩也不迷信。
他甚至说:“久处兵间……即于古人论兵成法亦千百中而无什一合于私心。既深自愧叹,又因此颇疑古人之书皆装饰成文而不可尽信。”曾国藩自撰《陆军得胜歌》晓喻湘军将士,于扎营、打仗、行军、纪律、军器、演操等方面概括无遗,通俗简明,切实可用。但他自己说:“《陆军得胜歌》不敢绳以古人之法,就吾辈今日所能行者为之。”
曾国藩在书札中载记,吴退庵拟募2500人,从《廿三史》中钩稽古代用兵之法“为治军蓝本”。曾国藩极力反对,他对李元度述及此事时说:“《廿三史》除班、马外,皆文人以意为之,不知甲仗为何物,战阵为何事,浮词伪语,随意编造,断不可信。仆于《通鉴》中之不可信者皆用笔记出矣。退庵若以编辑《廿三史》成书为尽弃故纸,专从事于点名看操,查墙子诸事也。”
曾国藩宣称“古人兵书皆装饰成法”,《廿三史》关于阵战之事“皆浮词伪语,随意编造”。这固然表现出他的狂妄,但也可说明了一点——他对古代兵、史书记载的做法不迷信、不盲从,而主张从战争实际中摸索、掌握用兵的方法和战争的规律。故他说:“‘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足以包括古今兵书。”依他自己的解释,“临事而惧”,指戒骄气;“好谋而成”,指无时无事不谋,多谋善断。这说明了曾国藩带兵打仗从实际出发的态度。
庄子曰:“美成在久。”骤而见信于人者,其为信必不固,骤而得名于时者,其为名必过情。君子无赫赫之称,无骤著之美;犹四时之运,渐成岁功,使人不觉;则人之相孚,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矣。除却进德修业,乃是一无所恃,所谓把截四路头也。若不日日向上,则人非鬼责,身败名裂,无不旋踵而至矣,可不畏哉!
“成者王侯,败者贼”是否就是评论人生的盖棺定论?月中则昃,人满天概,盛衰成败岂无凭!曾国藩取法庄子“美成在久”,深得铢积寸累的功夫。刘邦败而犹胜,曹操成犹是败。曾国藩不求完美,跳出成败,信守“波平浪静处安身”,以“掀天盖地”为成败大忌,说自己“阅历万变”,才悟出成败的四项原则。
§§第六篇 变虚实为心悟:端正的人永远有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