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祐八年(1063年),在位达42年之久的宋仁宗病死。仁宗无子,由其养子赵曙(宋英宗)继承皇位。
英宗面对仁宗留下来的内外交困的政局,曾经想对朝政弊端进行一番改革。他即位不久,就对执政大臣富弼提出“积弊甚众,何以裁救”的问题。
但当时富弼等大臣因循守旧,对英宗敷衍塞责,不思救治。英宗本人不久也重病缠身,精神失常,难以理朝,他救治积弊的愿望也化为泡影。宋朝所面临的危机则进一步加深。仅财政一项,仁宗时每年亏空的数额达300万缗以上,英宗治平年间竟达到一千五百余万缗。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病死,因财政困难,其丧葬费用不得不大大削减。
英宗死,其子赵顼(神宗)继承皇位,当时不满二十岁。赵顼当太子时,就很关心国家大事。十多岁时,曾披甲去见祖母曹太后,要求收复失去的疆土;每当群臣提到仁宗时辽朝趁宋西边紧张之际兴兵讹诈一事,便忧愤得落泪。
神宗即位,也正是士大夫变法思潮方兴未艾之时。神宗刚即位两个月,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上疏,对当时“天下困极,而天下恬然不图营救”的政局表示不胜忧愤,而且指出,宋朝如果仍旧“遵常守故,龊龊细文,避猜嫌,顾形迹,恤浮议而废远图,忽人谋而徼天幸”,将来一旦出现凶年饥馑及“寇戎”,就难以挽救。宋神宗作为一个年轻的皇帝,在当时士大夫变法思潮的影响下,很想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他即位后,即向元老重臣富弼征询富国强兵之道。但神宗料想不到,此时的富弼已经不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努力兴致太平、革除旧弊的改革派了,不仅因为庆历新政的失败而丧失改革的锐气,而且久居高官,变得老于世故,因循故道。当神宗向他征询致国盛强之道时,他竟像几年前对待英宗一样,要宋神宗“二十年不言兵”,试图让宋神宗放弃改革时弊的想法。
宋神宗无法从元老大臣那里得到支持,就只得寄希望于当时在士大夫中享有很高声望的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