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如果对自己得到的爱满足,她的心中就会充满种种美好的感情,不必任何说教,她就能自然融入周围的世界,获得别人的喜爱。
有一个女孩儿,她的性格忧郁、孤僻,在别人面前总是沉默寡言,于是,母亲领着女儿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这位母亲,也许是她的含蓄、内向的表达方式影响了孩子,试着对孩子说“我爱你”可能会有所改变。这位母亲半信半疑,又觉得“我爱你”三个字说不出口,于是,找了个机会,在孩子面前说了句:“孩子,你别看妈妈没说过什么,其实,妈妈是很爱你的。”想不到孩子听完后愣住了,眼睛里闪着泪光,半晌说出一句话:“我从来不知道你爱我,我还以为你根本不爱我呢!”
孩子们需要爱。尽管每个人都需要爱,但是孩子更为需要,这就像一棵新生的树苗比一棵长大了的树更需要阳光和水分一样。孩子得到爱,才能去爱别人;得到爱,才能去爱生活。正如蒙台索利所说:“没有爱,一切都是枉费。”有一位年轻的母亲鉴于自己曾深受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之苦,下决心在孩子的身上扭转这一局面。孩子出生不久,她就经常抱着孩子对他说“我爱你”。到孩子一岁多时,她常和孩子做一种“亲子游戏”,她问孩子:“爸爸妈妈最爱谁?”孩子会习惯性地回答:“宝宝。”她再问:“宝宝最爱谁?”孩子则快乐地回答:“爸爸妈妈。”这个孩子很小就受到爱的熏陶,出外就知道爱护比他更小的幼儿。孩子两岁多时,说过一句话:“大家都喜欢我。”这让母亲觉得很欣慰,因为这正是她通过各种努力希望孩子明白的事情。孩子上了幼儿园,有个别家长经常找老师“套近乎”,给老师送礼,要求关照孩子。但她从不这样做,因为她知道一个对自己有信心,同时对别人充满爱心的孩子,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表现赢得老师的喜爱。元旦来临了,孩子想给班上的老师寄张贺卡,却不知该写些什么。她先问清楚孩子想对老师说的话,然后帮孩子写上:“老师,我爱你。”老师收到贺卡后,很是感动,自然也更喜欢这个孩子了。学期结束时,在这个孩子的《成长纪念册》上,老师对他的评价是:“你通情达理,聪明好学,积极进取,表现欲强。特别是你有着美好的情感世界,对每个小朋友都很友善。你是我们班小朋友的骄傲。”一个女孩如果对自己得到的爱感到满足,她的心中就会充满种种美好的感情,不必任何说教,她就能自然融入周围的世界,获得别人的喜爱。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温暖的、源源不断地爱呢?《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博士约翰·格雷,养育了三个可爱的女儿。他认为,孩子通过期待爱来感觉到被爱。要创造一些充满爱意的习惯,让孩子感觉到他们的价值以及与父母双方之间的独特联系。这些习惯无需花很多时间,只需要承认它们是独特的,然后就要一遍遍地重复。
他和妻子与女儿劳伦之间有一个特别的习惯:穿过森林走到城里,然后休息,在当地的书店吃一块玛德琳饼干。在劳伦很小的时候,就把她放在婴儿车里,在她长大一点之后,就步行或者骑自行车。整个活动大约要25分钟。来回各10分钟,5分钟吃饼干并摸摸当地的狗。
当劳伦十几岁的时候,依然清晰地记得这些早期的童年经历,以及和父母之间充满爱意的联系。约翰·格雷认为:“很多成年人不记得儿童时代的爱和欢乐,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能够记住被爱、被支持的感觉,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给予我们深深的安全感。”对于一个女孩子,她童年时所获得的幸福与满足基本上都是从爱中得来。作为父母,必须要告诉孩子“我爱你”,告诉她,无论她做错了什么事,无论她的成绩好坏,无论别人是否看得起她,父母永远都爱她,她永远是父母最珍爱的宝贝。那么,孩子就有了面对人生旅途上的失败和磨难的勇气和自信。因为她知道,哪怕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欢她,都不接受她,至少,还有父母爱她,还有一个温暖的家永远在等待着她的归来。相反,孩子如果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就很容易得出“我不讨人喜欢”、“没有人爱我”的片面结论,从而影响其性格的健康发育,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幸福。
为人父母,对孩子要慈爱有加,让孩子在情感上有足够的温暖和归属感;要求孩子时要严格却不能严厉、凶恶;当孩子受了委屈、挫折、冷落的时候,要引导孩子乐观通达,让孩子感到如果用好的心态面对现实,现实就不会那么糟糕。总之,让孩子感到人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感受幸福,学会快乐,是教育中再重要不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