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小孩子自出生开始都有一种潜在的不安全感,唯恐父母不喜爱自己。孩子一旦有了双亲嫌弃她或不喜爱她的感觉,就很容易放弃自己或走向极端。
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说:“孩子在成长阶段的自我意识,还是非常脆弱的。因此,父母要像农民那样,小心地铲草施肥,其责任确实重大。但是,若不施与肥料,而撒上毒药,会使好不容易生长出来的生机勃勃的嫩芽一下子枯萎了,这是众所周知的。这毒药出人意料地藏在你们身边,包含在父母的自私心及妨碍孩子自立的随口说出的话语之中。”
每个父母都曾责骂过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也都曾遭受过父母的责骂,这也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但是,如果父母在气头上口不择言,所说的话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那么,这就是孩子成长的“毒药”了。
而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孩子读书不用功,父母恨铁不成钢,屡教不改,久而久之就产生烦躁之意。一些成绩差的孩子,往往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批评,回到家里,还要受到父母的责骂。责骂无法产生效果时,父母在伤心之余,就会骂出一些过头的气话:“人家孩子成绩那么好,只有你期末考试不及格,把我的脸都丢尽了!我不知道怎么会生出你这种孩子!”或者:“你要是再考试不及格,我们就不要你了!”当然,骂归骂,实际上父母并没有真的这么想,而且自己内心里也十分痛苦。但像这种恶意的威胁,说多了却会刺激孩子的心理。因为大部分小孩子自出生开始都有一种潜在的不安全感,唯恐父母不喜爱自己。孩子一旦有了双亲嫌弃她或不喜爱她的感觉,就很容易放弃自己或走向极端。而对于女孩,因为天生性格敏感和脆弱,这种伤害对她们尤其难以排解。
如果经常遭受“语言伤害”,孩子的心灵就会扭曲,即使成年之后也会出现较多的行为障碍和个性弱点,难以适应社会。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要对不良语言的严重后果予以高度关注,不要以为区区几句过头话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危害,要知道,这种心灵的伤害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严重。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伤害最深的5句话是:
(1)为什么你不能像×××那样呢?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比起来不如人家,她就很可能开始憎恨其他的孩子。此时,做父母的最好是不要去比较你的孩子,而是去真正弄清楚你究竟希望你的孩子做些什么。是希望他(她)的房间更整洁呢?还是要她在饭桌上表现得更为懂事呢?把你的注意力集中放在那些你最希望孩子改变的行为方式上。一旦孩子懂得父母所要求她改变的只是她做某种事情的方式,而不是要改变她这个人,她就会在大人面前有更多更好的表现。
(2)有时候,我真希望没有你这个孩子
这句话对孩子的伤害最深,随着孩子的长大,她会将这种看法一同带入社会,并且直到成年之后。
如果你因为烦透了而不禁感叹:“我真希望从来就没有你这样的孩子。”你倒不如这样说:“有时候你让我非常生气。”更好的做法是在事情还没有弄到最为糟糕之前,设立一定的强制性规章。这样,孩子们就知道了父母亲对她寄予了怎样的希望,她就会有更佳的表现。
(3)你让我一个人待会儿好不好?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有空闲时自己能够独处一会儿。然而,任何一句对孩子气愤的排斥和驱赶的话语都会使其感到她不为父母所需要了。
当你确实需要时间独处时,不妨这么说:“宝贝,我很爱你,但我这会儿正忙着呢。”这就让孩子领悟到过一会儿你就会和她在一起;但如果他坚持要你和她在一起,你可以这样说:“你如果再打扰我,你就只能回你自己的房间了,因为现在是我的私人时间。”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事情就会变得有规有矩,而不只是拒绝和排斥了。
(4)闭上你的嘴
这样的话语给予孩子的深刻印象就是你并不关心她的意见,她由此开始把自己看成是那种没有什么重要意见能提出来供人参考的无用之辈。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有礼貌,那么你就应该对他们有礼貌。既不该对同辈人说“闭嘴”,也不应该对你的孩子们说出这样的话。
(5)我告诉你的老师去
如果孩子实在不听话,家长在小时候会吓唬他们说:“让警察把你带走!”上学后又会威胁他们说:“我要把你这件丑事告诉老师和同学。”这样的话会让孩子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感觉到来自于他人的羞辱,这会激起他们的激烈反抗,或者干脆把老师和同学已经知道这件事的假设当成事实而自暴自弃。
有时候,尽管孩子让我们恨铁不成钢,气不打一处来,可是冷静下来想一想,我们的目的,只是让孩子悔改、上进,而不是对他们全盘否定,更不是不爱他们了。那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多一点宽容和爱心,给孩子以正面的疏导而不是负面的打击。
做家长的,千万别对孩子说气话,也许父母只是一时的生气,口不择言,父母说过了,气消了,也许就把当时的气话给遗忘了。而孩子却是极其敏感的,他们会因为父母一时的气话受到严重的伤害,甚至无法释怀。而这样的气话,把孩子的错误严重化,扩大化,不仅不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