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应该是随时随地进行的,饭桌上闲聊,卧室里亲热,孩子刚刚放学时的问候,一家人逛街看电视的空闲,都是了解孩子,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时光。
闲暇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不但可以增加亲子沟通,也可以更深切地了解孩子的思想念头,忧愁欢乐,这么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可惜的是,在我们身边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并不多,有些家庭,除了“吃饭了”、“考得怎么样”、“出去别惹事”等干巴巴的几句话,很少和孩子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如此这般,即使你把孩子的衣食住行照顾得无微不至,但他们的内心里仍然是一片荒凉。
比如:有的父母认为自己跟孩子讲话不用客气,于是态度很凶,以至于孩子渴望成为“客人”,以便家长对他和蔼一些。
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比较严厉,孩子经常处于被惩罚和训斥的威胁之下,对父母有很重的畏惧心理。
比如:有的父母向孩子提出要求,却不说明理由,以至于孩子感到自己处处被支配,不仅体会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还会埋怨父母侵犯自己的独立。
有的父母或者由于工作忙或者因为忙于自己的娱乐而很少与孩子待在一起,以至于让孩子产生被父母疏远或者被父母遗忘或者在父母心中自己无足轻重等错觉。
这实际上都是家长的失职,常与孩子谈谈心,才可以弥补这些缺失。至于跟孩子说什么,怎么说,也是一个问题。有些家长常常是拉开架势,告诉孩子说:“来,我们谈谈。”这样做的结果,基本上就是父母讲道理,孩子低头听了,并不能达到很好的交流效果。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应该是随时随地进行的,饭桌上闲聊,卧室里亲热,孩子刚刚放学时的问候,一家人逛街看电视的空闲,都是了解孩子,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时光。与孩子交谈,首先要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说句笑话,讲点令人高兴的事情,拉近了感情距离,效果就会好得多。
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所以,让孩子多开口是要放在第一位的。通过多方式和多方位提问,父母不但能够了解更多的信息,还可以使提问的过程同时成为一个点拨式教导的过程,在与孩子的一问一答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了解的目的。
儿童心理学家总结了以下几种比较实用的提问方式,家长不妨参考一下:
(1)敲门砖式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主要是为了引起孩子的叙述,比如:“你的观点是……”然后,停下来等孩子说。其特点是,你问孩子一句话,就够他说好长时间了,你需要的信息也就反馈回来了。
像这样的提问还有:“那你觉得……”“你感觉……”“你以为……”“你认为……”“后来呢?”“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是怎么想的?”“你还有什么意见?”,等等。
(2)体贴式提问
比如:孩子说他很烦,并说了一大堆对朋友和学校不满意的话。那你可以这样问他:“同学们为什么不理你?”“你学习有什么困难?”“你希望妈妈怎么帮助你?”“你还有什么要求?”
(3)重点式提问
对谈话中的重要部分提出疑问:“你说根本没有希望了是什么意思?”“你真的要放弃比赛吗?”“你是什么时候发现开始出现这种情况的?”
(4)重复式提问
当孩子对你说了许多事情和他的想法之后,你可以说:“你看我理解得对不对?你觉得是不是这么回事?”主要是为了确认,同时传递理解和关怀,理清谈话的内容。
(5)选择式提问
“要独立完成呢?还是让老师再给你找个搭档?”“你看是自己复习呢?还是让表姐帮你复习?”“这件事情你是自己向老师讲呢?还是妈妈去和老师说?”“你是因为他不帮助你而生气?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而自责?”
这样问话的好处是,你已经把孩子回答的答案圈定了,孩子大多会从中选择一个,不会提出否定的回答。
(6)封闭式提问
为了快速启发孩子,达到教育目的,就要学会提问封闭性的问题。比如问:“这样做行不行?”孩子就会对你提出的建议和看法表示明确的赞成或反对。诸如:“可以吗?”“是不是?”“行不行?”这类的问话都属于封闭性的。封闭性问题在有足够说服把握的时候非常有用。谈到一定程度,你觉得孩子会说“是”、“好”、“可以”时,及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她的思路就会被引到你的观点上来,并自觉地按照你的意愿做。这个时候要注意,如果孩子不是口服心服,结果并不会理想,还会有隐患存在。
提问是为了点拨孩子,而不是斥责孩子。因此,不要提一些尖锐的、让孩子感到难堪的问题。你的问题应该是温和而又能够引导孩子思考的。
同时我们要注意,和孩子谈话,不是对孩子训话,而是重在思想交流。孩子常常渴望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希望父母重视和理解自己。家长应该主动地引导孩子说出他的心里话,听了孩子的话后,应及时反馈,使孩子觉得“我被理解了”。
孩子都反对啰嗦,最忌没完没了的唠叨。在谈话达到目的后,适可而止。谈话是可经常进行的,不求长谈,只求效果。另外,在谈话时,不妨语言幽默一些。幽默给人以轻松感,使孩子愿意快乐的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