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光有刀却没有能用刀的人,还是不顶用的。民间流传着“宁可遇倭贼,毋遇官军;遇倭可逃,遇兵难逃”的顺口溜,这样的兵怎么打仗?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戚家军还没有成形之际,胡宗宪把一个义乌人冯子明介绍给戚继光认识。冯子明提到他的老家有一批农民战斗力很强,为了保护义乌的银矿,曾经把附近处州过来抢矿藏的人打得屁滚尿流。这话一说,戚继光就动心了,第二年便前往义乌县,原计划招募三千人,最后实招四千人,带到绍兴进行训练,讲军纪、讲如何使用兵器,随后以一本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纪效新书》作为教材,要求人人熟记,可能同时也进行了简单的文字教育。
然后,便出现了所谓“鸳鸯阵法”。十一人为一个小队,队长之外,二人执盾牌,这盾牌又有两种,一种是长盾牌,用于遮挡倭寇的箭矢、长枪;一种为比较轻便的藤盾,藤牌手还带有标枪或腰刀,守之有余还可与敌近战。盾牌兵之后为狼筅手,所谓狼筅,就是选取南方的毛竹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留四周尖锐的枝丫,狼筅前端装有利刃,狼筅手就用这件兵器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主要作用在于扰乱倭寇视线,真的杀伤力是不大的。然后是长枪手、镗钯手,分别照应左右两边。
◎《纪效新书》上展现的鸳鸯阵法图
事实上,任何武器都不是万能的。全长十二尺的长枪,当然是有效的攻击武器,可是你必须和敌人保持相当的距离,不然一枪刺不中,反让敌人进入枪杆的距离之内,你就没机会了。而不同武器的阵型在这个时候会起到保护作用。具体作战之际,这个阵法还有更多的讲究。譬如持圆形藤牌的士兵,进攻之际要匍匐前进,并在牌后掷出标枪,引诱敌兵离开有利的防御的位置。引诱如果成功,后面的两个士兵则以狼筅把敌人扫倒于地,然后让手持长枪的伙伴一跃而上把敌人刺死戳伤。
阵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具体敌情和地形,要做灵活变化。譬如把两个镋钯手照旧配置在后面,前面八个士兵排成横列,长枪手则分列于藤牌手与狼筅手之间。还可以将全队一分为二,成为两个横队和敌人拼杀。如果需要,甚至可以分成三个小阵,即“三才阵”——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
在这种打法中,戚继光其实把很多老东西都用到了极致。就拿盾牌来讲,这几乎是商周就有的战具,而且发展到明朝也没什么太大变化,可是戚继光却在战术上用出了新感觉。他在招募、选拔兵士时,必用“少壮便捷”的壮丁充当藤牌手,“健大雄伟”的当长牌手。步战时,队伍前方“二牌并列,狼筅各跟一牌,以防拿牌人后身”。伍长手持盾牌在前,余兵照鸳鸯阵紧随牌后,“如已闻鼓声而迟疑不进,即以军法斩首;其余兵仗牌刀遮抵于后,紧随牌进交锋。筅以救牌,长枪救筅,短兵救长枪。牌手阵亡,伍下兵通斩”。
牌手当先,长枪、狼筅、短刀手互相密切配合,以长济短、以短救长的刀牌结合打法,便是鸳鸯阵法的要点。好就好在长短兵器迭用,刺卫兼备,攻防适用,能够在各种地形上灵活变换阵形,出击灵活,应急方便,对士兵的要求也不高。手持狼筅的士兵,不需要玩任何花活,臂力过人就行。
想要成为戚家军的一员,最基本的一点是要能吃苦。1561年台州花街之战,当时戚家军从宁海火速驰援台州,正好下雨,种田人出身的义乌兵二话不说,冒着风雨就负重往前奔跑。到达台州之际,得知敌人就在前方,戚家军饭都没顾得上吃,迅速排开鸳鸯阵。戚继光亲自点燃号炮,铳手一顿射击,硝烟弥漫之际,戚家军冲上前,斩杀了倭寇的前排队长,把总吴惟忠更是连斩五颗倭首。倭寇顿时全盘崩溃,这一仗就被消灭了三百多人。
1563年平海卫之战则发生在福建莆田。莆田原本是明军的海防重镇,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此役指挥官为谭纶,戚继光为中军。当日黎明,一万多戚家军将士偃旗息鼓出发,倭寇以两千人出来迎战,前有骑兵百人。戚家军先用火箭、鸟铳一齐发射,倭寇战马受惊,骑兵无法再战。继而步兵冲过来,戚家军又向敌人扔石灰包,蒙住敌眼之后用狼筅横扫。再加上两路友军的左右包抄,倭寇很快败退回老巢。明军又向其抛掷火球、发射鸟铳,不到三个时辰就捣毁了平海卫倭巢,歼敌三千余人。这一仗打完,万事不理的嘉靖皇帝,居然高兴地跑出来,举行了隆重的告谢郊庙典礼。
戚继光对付的倭寇主要是海盗,并非大部队的作战部队。所以到后来他去蓟州军镇面对蒙古骑兵之际,这个鸳鸯阵便不能照抄照搬,而需要更新升级了。战车成为全阵的核心,佛朗机炮则占据了重要火力位置,以藤牌、镋钯和长柄单刀装备的传统戚家军角色,此时改变身份,成为杀手班。杀手班的距离和战车保持在二十五尺以内,他们如果前进,战车也随之而推进。
这种步兵、骑兵、战车兵混成的部队,一旦在野外遇到蒙古人,骑兵就先冲上去阻挡,而战车借此时间构成阵形,随后骑兵退入本阵,蒙古人不追来便罢,一旦进入火器射程约二百五十尺,佛朗机、鸟铳和火箭便同时施放。当火器发射之后,步兵立即从战车之后冲杀出来,挫乱敌军阵型;骑兵则重新整队出击,打扫战场之余敌。不过,这种战术最终没有太多实战事例,因为明朝不久后便与蒙古和解,之后的敌人是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