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弓弩和梨花枪更猛的武器,自然就是枪炮了。
先来讲枪,这里的“枪”,是火枪。
全球第一支发射子弹的枪是南宋的突火枪。
南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抗元前线的寿春城,有人发明了一种神器,叫作突火枪(右图),“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这种枪有管状的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出——这,不就是火枪吗?虽然枪身不是金属而是竹筒,射程也只有一百五十步(约两百米),但火枪的基本元素都已经具备,发射之际,需要以木棍拄地,防止震动失去平衡,士兵要用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突火枪会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
◎突火枪示意图
这种武器能打败蒙古人吗?答案是不能。因为这样的步枪杀伤力实在有限,射程又短,而且竹子枪管还容易炸膛,老实说,对持枪士兵的伤害很可能更大于敌人。而且这种枪的装填速度非常慢,由于需要从枪口塞入子弹、火药,士兵必须放下步枪,从枪口借助捅条等物品才能完成装填。你可以想象一下,即便你在两百米一枪打中了蒙古人,下一枪该怎么办?所以,突火枪虽然是跨越时代的高科技发明,意义重大,却不足以引起当时南宋政府的关注,即便引起了关注,也无法改变宋元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
那么,我们就不讲枪,来讲一讲炮。
早期的“炮”,其实并不是“火”字旁,而是“石”字旁,这是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因为最早的“砲”就是投石机。最初的投石机,出现在春秋时期。据说吴越争霸操盘手范蠡写的《范蠡兵法》中,曾提到当时的投石机可将重达六公斤的石头抛至一百多米之外的敌军阵地。投石机的原理并不复杂,即依赖竹、木板弯曲时产生的力抛射弹丸,现代科学将这种力称为物体张力。
投石机的优点是同时具备攻、防两种功能,既可以作为防御工具安插在城头,也可以作为攻城工具安置在城下,不论攻、防,都具备相当的杀伤力。除了石块之外,圆木、铁块都可以作为投掷物,甚至还可以用绳、棉线等蘸上油料裹在石头上,点燃之后作为火油弹发起攻击。其杀伤力取决于抛物重量大小与抛射距离远近,射程通常在三百步以内,石弹重量则可重至上百斤,拽炮人数也从数十人到数百人不等。巨量的石弹可能瞬间令敌方的防御工事坍塌。
但是投石机也有一个问题——易遭攻击,且基本上没有防护能力。一旦对手发现目标且在攻击范围内,集中攻击,机毁人亡几乎就是难以摆脱的厄运。所以到东汉时期,便出现了带轮子的投石机升级版,叫作发石车(霹雳车)。《后汉书》说袁绍在官渡之战期间修了很多高橹,堆起土山,在很远的距离之外就能往曹操营中射箭,以致于曹军士兵即便在自己的大营里行走,也得用一块盾牌挡住上方。曹操便调来这种新式武器,最终打败了袁绍。
但是这一时期的发石车,还不能连续抛射,于是稍后魏国的给事中马钧,便采用了旋转车轮这一新技术,利用车轮不断转动的原理,制成转轮式抛石机,可以连续抛射数十块石头,这是所谓的车轮炮。直到明朝的《武备志》,还记有车轮炮的详细装置:“每轮辐条十八根,长一尺四寸。每条左右傍铳二杆。铳内装火药铅子,一骡驮架二轮。以皮条护铁吕以固药子,连木架重二百余斤。”这个时候,一架车轮炮已经可以安装石弹达三十六发,确实杀伤力巨大。
此后千余年,发石车运用的战例屡见不鲜,李世民攻打洛阳时,就曾使用发石车。李世民东征高丽,连续十二天昼夜不停地猛攻辽东城,发石车更是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安史之乱的太原保卫战中,李光弼之所以能击退史思明的攻击,就是因为有需要两百人挽索发射的巨型发石车,号称一颗石弹就能打伤对方数十人,打得叛军最终解除包围,溜之大吉。到宋元时期,金兵围攻开封府,也不是像某些人臆想的一样骑着马儿往前冲,而是架起几百辆发石车,用石弹填平了护城河。
◎“回回炮”示意图
这里要说的是,发石车之类的装备并不是中国独有,在西方世界也很早就投入使用,所以蒙元时期,也曾将西方的发石车拿过来用。上图就是西域回回人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为蒙古人制作的“回回炮”。《元史》说亦思马因到达襄樊前线后,把炮安置在城东南隅,其“重一百五十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十年正月,炮攻樊城,破之。”“既破樊,移其攻具以向襄阳。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汹汹,诸将多逾城降者。”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吕文焕终于失去抵抗意志,纳城归顺元军。相持多年的襄樊战役,就此结束。
稍后,元军又在1274年的渡江战役中使用此炮。当时宋军水军船队拦截南下的蒙古人,于是元军便在江北以“回回炮”发起轰击,结果宋船全部沉没——花了很大成本在火器上的宋朝,最终却被“回回炮”打败,这真的是非常无可奈何、让人胸闷的事。
不过,“回回炮”毕竟还是一种加强版投石机,科技含量更高的,其实是火炮。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即岳飞遇害后十九年,完颜亮四路大军南侵,试图一举灭宋。当时宋朝在两淮一带的驻军闻风溃散,负责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并到前线慰劳军队的中书舍人虞允文,抵达采石前线之际,发现宋军根本就是乱作一团,前任主将已经因无能被罢官,继任者还在路上,而对面的完颜亮已经在准备过江。危难时刻,虞允文宣布朝廷号令,动员将士,实际上他担起了主将的责任。金兵过江之际,他指挥水军,出动船只,使用船上配备的一种新式武器,令长江之上烟雾弥漫,不善水路的金军随即便被击败,不得不撤回北岸。
那么,虞允文使用的新式武器是什么?霹雳炮!
世上万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霹雳炮的发明和演变至少也要分三步走。这第一步,叫作猛火油柜。《武经总要》说,“以熟铜为枦,下施四足,上列四卷筒,卵筒上横施一巨筒,皆与柜中相通”,一旦施放,就会有油从火楼中喷射而出,旋即变成一道烈焰,殃及者顿时全身糜烂,就算立即跳入江河,也不会马上熄灭。
◎《武经总要》上的猛火油柜
猛火油柜这么厉害的关键是石油,只不过当时叫作火油,后来由沈括改名为石油。释放者在柜子里储存大概三斤火油,一声令下说“发射”,他就推动活塞杆,油从柜中通过铜管进入横筒,再通过阀门压入喷油孔,用烧热的铁锥点燃火油,烈火便喷射而出焚烧对方战船。
最早把这个秘密武器拿出来用的,目前所知是南方的吴越国。当时吴越出动五百多条战船攻打敌军,就使用了这种装着火油的铁筒,一举烧毁对方四百多条船,大获全胜。
到了采石之战一百八十六年前,即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宋朝派兵南下攻打南唐,南唐人也使用了这种神器。当时,宋军已经突破秦淮,正在扫除金陵城外的据点。南唐大将朱令赟率领南唐十五万水师从江西湖口起兵。在皖河入江口,即今天的安庆市大观区山口镇附近,南唐水军遭遇了来自北方的宋军。于是朱令赟立即下令,“以火油纵烧”,也就是拿吴越人当年的老办法来对付宋军。
面对猛烈的大火,宋军当然是抵挡不住,可这个时候天意助宋,莫名其妙风向就变了,火焰反而扑向了南唐这边——“反焰自焚,水陆诸军十五万,不战皆溃”,把本可以拯救南唐于危难之际的大将朱令赟,烧死在战场之上。
而与采石之战同年发生的,还有一场宋朝浙西路马步兵副总管李宝奉命袭击金国水军的战役,发生在今山东省青岛市。当时金国的舰队正停泊在此避风,打算等风停之后就南下侵宋。没想到宋朝人水上能力强,他们的船不怕这个级别的海风,偷偷进入了这片海域,一看对手也在,立即发起攻击。两军相距只有几米之际,宋军亮出大杀器猛火油柜——金人从未见识过的玩意儿,一条条火龙喷向对方的水军舰船,旋即敌军的船纷纷起火,金国花了大价钱打造的舰队,很快报销了账。
在采石这边,虞允文使用的新式武器,则是一种比猛火油柜更高级的火器——霹雳炮!这名字一听就很威风,如果金兵有战场实录的话,就能查到之前的北宋东京保卫战中,李纲之所以能打退金兵,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用好了这个炮:“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
这里要插一句,宋朝对于科学技术,尤其是火器的发明创造,是非常鼓励的——如果后面的明清能把这种政策延续下去,鸦片战争何至于会打成如此结果?宋朝这边,早在赵匡胤时期便有一个叫冯继升的小官发明了“火箭”,还在皇帝面前做了现场表演。赵匡胤不但没有像后世皇帝那样责骂他一顿,或是很高傲地表示不屑一顾,还非常高兴地赏给他衣物布匹作为奖励,这样一来便鼓励了很多有志于火器事业的人。到了宋真宗时期,又有神卫兵器军队长唐福献上了他研制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物。当时的北宋,已经在包括今天的南京在内许多地方开设火药制坊,专门制造这种火药类的武器,开封也有专门的工厂——“火药窑子作”。
正是因为有这些前奏,到完颜亮南下采石之际,对面南宋的水军忽然有了动静:“舟中忽发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遂大败之。”这段描写出自杨万里的《海鰌赋》。
这个新武器,说白了就是拿装有石灰和硫黄的纸,点着后升入空中,再落入水中,硫黄、石灰遇水发生化学反应,从水中弹起,纸筒裂开,然后石灰、烟雾就会四散——不能像后来的火炮那样直接伤人,只是起到烟雾弹的作用,迷惑敌人,然后再由我方的勇士发起袭击,打败这些陷入混乱的敌人。
只是很可惜,宋人用的火器,很快也被金人学了去,而且在北方得以升级换代。到完颜亮之后的金世宗时期,就有一个山西人,研究出一种陶质体的下粗上细的“火罐炮”,不过他的目的不是杀人,而是用来捕获猎物,据说就是狡猾的狐狸。他把火药装入罐内,在罐上面的细口中安上引信,然后拿到狐狸所在的地方点燃爆炸,发出剧烈声响,狐狸以为天塌了,就会立即从隐藏处逃出来,结果正好撞入罗网。
再往后,金人发明了真正的金属炮(炮弹),叫作“震天雷”。比较常见的,就是一个罐子,口小身粗,外安引信,内装火药。金人把这个罐子安在投石机上,向蒙古人投掷,触地之际,便发出一声巨响,炸人炸马炸堡垒,都妥帖得很。金国晚期,蒙古人的骑兵多厉害啊,金兵就只能窝在城池里,拿这个来对付蒙古人,一度打得蒙古人焦头烂额。后来还有一种手法是拿火点燃震天雷之后,从城头往下投掷爆炸,和后来扔的手榴弹差不多。
继金人之后,宋人也研究出一种“霹雳火球”,就是挑径一寸半无罐裂的竹子,拿薄瓷包三十片铁钱,与三四斤火药混合,裹在竹子里,做成一个球形。金军和后来的元军入侵之际,宋军就拿烧红的烙锥引燃这种霹雷火球,然后用投石机掷向敌人,火球一落地就会爆炸,声音极大,除了巨大声响和烟熏火燎之外,里头的碎瓷片也会随着爆炸波射散四方,说不定就扎到金军的肉体之上,造成实质性的伤害。甚至,还有可移动的火器战车,出现在宋军的野战阵中,有点像后来的坦克,射程是两百步,叫作“砲车”,《宋史》这样描述:“砲车在阵中,施火石砲,亦二百步。”后来元朝灭了宋,就拿宋朝这些火器去打日本,日本人平生第一次看到这种吓人的武器,便有战争的亲历者画下来,即《蒙古袭来绘词》。
不过早期的火炮,杀伤力还不如回回炮这样的投石机,要不然拥有震天雷的宋、金,怎么会输给蒙古,遭遇亡国的厄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