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远程攻击 养由基的箭,用什么样的弓来射出?(1 / 1)

20世纪60年代,山西朔县的峙峪遗址中出土了一批石镞,经放射性碳素测定,其年代为距今两万八千九百多年前,这便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箭。

2002年,浙江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考古工作者在清理一处墓穴之际,发现土层中有泛红物件,随后发现这是一张弓,而且是一把红漆木弓,弓身采用桑木边材制作,制作年代距今约八千年。随后,这把弓被认定为目前为止中国最早的弓。

弓箭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跨时代的重大事件。此前,原始人还只能利用打制石块以及削尖的木棒向猎物发动攻击,投掷距离和准确度都极为有限。然而就在此时,有人发现木棍受到外力会弯曲变形成一个凹凸形,而一旦力量突然消失,就会产生极大的弹力。受此启发,这些聪慧的先行者,就找来一些弹性较好的竹木,用坚韧的弦弯曲固定,而这,便是世界上第一把弓。

关于这项发明,古人归功于史前大神少昊的儿子挥,说发明弓箭的人,就是他。他的后裔,便以“长”“弓”二字组合作为自己的姓氏,即今天的张姓。而挥,也成为华夏部落联盟第一任弓正,即掌管弓箭制造的官员。

当然这个传说的味道比较浓厚,但是考古发现证明弓箭确实出现在新旧石器时代的交替时期,而且最早出现在以狩猎为主的原始氏族部落,这一点也恰好符合黄帝有熊氏的特征。早期的华夏部落联盟,正是一个兼具农业(炎)与狩猎(黄)两大特征的组织。

弓箭出现之后,对战拥有强大武力的蚩尤等部落,黄帝便有了不可阻挡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终蚩尤族战败,不得不一步步向南方撤退。

弓箭在商周时期,通常会被列为最重要的武器。尤其是贵族公卿大夫子弟,学射箭就跟今天国人学数学一样重要。不但是士大夫,就连普通人家,哪家生个男孩,门口也要挂一张弓,期待男孩长大后,勇武有力,能使弓,善骑射。

成书于汉代的《礼记》,素来被认为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书中有专门一个章节,叫作《射义》,把射箭这件事列为“仁之道也”。当时的中国,有周天子和诸侯祭祀前选择参加祭祀人而举行的射祀,号称“大射”;也有诸侯相会时举行的射礼,唤作“宾射”;平日里举行的射礼,则叫作“燕射”;地方上推举贤士,还会举行“乡射”,由此形成一套关于射箭的专门程序,叫作“射礼”。地方上的乡射礼,往往会选择六名德才兼备的学子,配成三组,举行“三番射”比赛,而后根据射击的成绩,分出胜负。

也是这个缘故,春秋时期,不论文臣武将,都擅长射箭。就拿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来讲,他一拿起弓,据说来现场观摩的看客就围成一道厚厚的人墙。而且如何能箭无虚发、射中靶心,孔子也有自己的理论,说:“射者何以射?何以听?循声而发,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彼将安能以中?”意思就是射箭该怎样射,关键在于听,遵循声音而射出箭支,就能箭箭中靶心。而这又与做人有关,不正派的人,如何能将箭射中呢?当然这就是文人的发挥了。

那个时代真正的神射手,还得数楚国人养由基。楚庄王曾张榜招贤,征求能在箭术上与令尹——楚国的权臣斗越椒一争高下的人,结果两人互射三箭,斗越椒三箭不中,养由基却一箭搞定,从此人送外号“养一箭”。晋楚鄢陵之战,楚共王被晋军将领吕锜射中眼睛,他拿两支箭给养由基,让他为自己报仇,结果养由基仅用一箭,就完成了使命。所以当时便有个故事,说楚王的园林闯进来一只白猿,楚王的手下用箭射它,全被它接住,还哈哈大笑。等到养由基来了,白猿知道厉害,便抱着树木号哭起来。

此时中国最流行的弓,是一种反曲弓,因为用牛羊角做弓腹,取其耐压,所以称之为角弓。此外,以牛的筋腱做弓背,用竹、木做弓架,用胶合和,缠丝加固,大漆防潮,终成一体。这是一种复合材料弓,可以做得相对短小,但仍然保持长弓的那种拉感、拉距和拉力,同时更为坚固,其综合性能要远远高于竹、木等材质的单体弓。

齐国的《考工记》,详细描述了弓与箭的选材与制造工艺流程,譬如选材,所谓“六材既聚,巧者合之”,哪六材呢?即干、角、筋、胶、丝和漆。其中又说,干的原材料,以柘木最好,竹子最差。选角呢,也要选长二尺五寸,且角的根部白、中部青、端部丰满,这样的一对好牛角,抵得上一头普通牛的价格。而所谓胶,就是用来黏合干材和角筋的动物胶,当时有鹿胶、马胶、牛胶、鼠胶、鱼胶、犀胶六种,把兽皮和动物组织如肌腔,放在水里滚煮,或加少量石灰碱,然后过滤、蒸浓而成。据说其中又以鱼组织,特别是腭内皮和鱼膘制得的鱼胶最为优良。

当时工匠做一把弓,可不是三天半月可以搞定的。一般而言,工匠要在第一年的冬天将完全干透的弓干削制成型;春天将牛角制成大小合适的块;夏天将筋梳理成型,再经酒蒸、锤打、拧紧、手撕,使之不再收缩成为细条;秋天在弓干的外侧粘贴筋丝,在弓干的内侧贴上角。第二年冬天,把丝精细地缠绕在弓节上,到这一年极寒的时候上漆。第三年春天,挂上弦,再藏置一年,一张良弓方才宣告完成。

正因如此,春秋时期,不论王侯将相,对良弓都很看重。楚灵王曾经有一次,喝多了几杯,慷慨地解下楚国宝弓“大屈”送给鲁国国君,结果酒一醒他就后悔了,不顾颜面,派人把弓从鲁君那里讨要回来。

至于射法,当时东西方大体有胡法和汉法两种。胡法即地中海式射法。中国的复合弓,需用一个拇指拉弦,食指和中指压住拇指。而西方人用的是单体弓,角度较大,需用多个手指拉弓。不过,不论用几个手指,都需要指环来保护手指,所以中国人很早便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指环,商朝著名的女将军妇好墓中,便出土了这种物件。这种指环的形式,在今天更多是以情人信物的形式出现,即所谓戒指,那便是与本书内容无关的另一个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