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全面做空中国,实际上是从某个角度提醒我们: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方面看,我国都已经到了倒逼经济转型的最后关头;尤其是在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更是没有退路可言。否则就很可能会步入杜牧所说的怪圈:“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1
引申开来说就是,我国应当利用这种做空机会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宏观环境,在国内倒逼经济转型;只要把我国国内经济搞扎实了,就根本不怕任何外部机构的做空。
倒逼经济转型的突破口
“实行经济结构转型”或“加快经济转型”这样的口号已经不知说了多少年,但似乎没有看到有多少紧迫感,或者说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
这里,从反击做空中国的角度看,这种突破口实际上很好找。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体制性投资冲动和消费压抑。也就是说,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起来的,消费严重不足。这种体制所造成的问题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外部需求,马上就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
在过去西方国家经济比较景气的时候,这个问题并不怎么突出,因为在西方国家借钱消费、超前消费的强大需求下,我国国内的过剩产能得到了充分吸收。可是当今天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消费减少的时候,这种体制所带来的问题,在我国立刻暴露无遗。
从具体数据看,我国是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得到这种好处的。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年平均出口增长速度高达26%,可以说彻底挽救了中国经济。而现在看到的是,没有了这种外部需求的牵引,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就不得不迅速降下来。
可是要知道,西方国家虽然处于这种债务危机之中,可是不用两三年就能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在短时间内就能恢复经济正常增长。
也就是说,在当今世界环境中,全球各国都在努力调整经济结构。欧洲债务危机同样在倒逼西方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和财政政策,减少预算赤字和货币发行;如果我国不这样做,或者在速度上慢一步,就会从这种东西方竞争中败下阵来。到时候,我国的经济状况会比现在更困难。
由此可见,我国剩下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赶快进行结构调整,从过去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尤其是依靠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上来。
可接下来的问题是,拉动国内消费需求,这句话人人会说,而具体怎么拉动,并不是人人都清楚。
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是,消费增长的背后依赖的是收入的提高,如果没有收入的增加做保障,你叫别人去提高消费就是一种空话;相反,百姓手里的收入增加了,你不让他去消费也不可能。所以结论是,拉动国内需求必须想方设法提高百姓收入,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怎么提高收入?有两个角度可考虑:
从生产角度看,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在于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越强大,抵御经济危机和做空中国的实力就越强。
例如能看到,德国在这次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和持续发酵的欧洲债务危机中,就堪称是一枚“定海神针”,实际上就得益于它的实体经济发展。
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欧盟总量的三分之一,被称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这种地位的取得,实际上与德国在全球的制造业大国地位是分不开的。德国的工业制造业占GDP总量的29%,尤其是精密机械、制药、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环保产业闻名于世,并且产品以质量可靠著称 2。不用说,有了这样实实在在的实体经济,德国在反击做空欧洲经济和抵御金融危机中,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可以说,这就是我国2011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重振实体经济”的主要依据。实体经济不但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体现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也是应对外部冲击的有力保障。
再从消费角度看,扩大消费的关键取决于百姓收入的提高;而百姓收入的提高,就是要增加收入来源、壮大收入渠道。这种收入来源和渠道无非是两条:一是提高劳动收入,二是提高资产性收入。
专家指出,当务之急是在适当提高劳动收入的同时,大力提高资产性收入。这在浙江财经学院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院长谢作诗教授看来,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私有化 3。
他认为,在我国目前土地等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全归国家所有的制度下,百姓获取资产性收入的来源被人为切断了;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收入不可能得到有效增长。
数据表明,我国2011年的GDP增长速度是9.2%,可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是25%,这表明百姓的收入增长速度大大低于GDP增长速度。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制度。从历史上看,没有哪个国家的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是国家所有,可是百姓依然是富裕的、收入是快速增长的、国内消费需求是旺盛的,从来没有。
有鉴于此,增加百姓收入的途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完整界定土地产权,让百姓从这种资产性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中得到实惠,以此来刺激国内消费。相反,如果百姓对一块土地只有使用权、收益权而没有转让权,那么这块土地的市场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同时还拥有这块土地的转让权,土地市值才会大幅度上升。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读者在想:土地私有化后,一些农民因为经营不善失去了土地,那他们以后的生活保障怎么办?其实这完全是杞人忧天。
自古以来,每个人都是自己私有财产的天然捍卫者,没有人会比自己更关心自身财产的安全和增值问题。想当初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刚刚放开物价之时,也总有人担心小商小贩在价格放开后会不会漫天要价。事实证明,这同样是杞人忧天,因为有市场杠杆在那里有效调节着。
试想,如果土地是可以自由买卖的,恐怕就很少有人会首先想到用几十上百万元去买一套房子空在那里,而一定会首先回老家农村买一块地。虽然这地方也许很偏僻,甚至只是一块荒地,也根本没希望它将来能增值,但事实上就可能会这样做——通过投资这块土地,来过上一种田园生活或隐士生活,而不是只能投资房地产,最终齐心合力把住房价格炒上去、扩大房地产市场泡沫,吸引对冲基金来做空。
关于这一点,同样可以从西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的房地产价格像我们这样长期大幅度上涨中看出来。一方面提高房地产税,另一方面实行土地私有,两手都要抓,两者之间的平衡就建立起来了。
也许有读者会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经济照样取得高速增长,这种用投资来替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是也很好吗?诚然,这是事实,但只能表明过去。这种模式是不可能长久的,因为国际环境现在发生了变化。
在过去,我国之所以能创造“中国奇迹”,其基础是投资需求产生的过剩产能被西方发达国家吸收掉了,所以问题看上去不那么严重;而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把经济发展重点放在扩大国内消费上来,就不得不考虑如何提高百姓收入。只有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私有化,才是提高百姓收入、降低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过高的必要选择。
美国其实也“不允许”真的做空中国
如果真像对冲基金预测的那样,我国的经济会硬着陆或者干脆会发生经济崩溃,那么在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必定会有大量外资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同时也连累到全球市场。
也就是说,如果我国经济发生崩溃,那么全球经济出现崩溃的可能性将非常大;而如果全球经济出现大动**,全球本位币美元就势必成为最佳避险货币,汇率会大幅度走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就会在美国国债上解套。
美国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出口、增加就业,这就需要有一个弱势美元环境。如果美元指数大幅度上升,就会与这种愿望背道而驰,美国是决不会答应的。更何况,在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全球第一的背景下,美国要想做空人民币绝对是一种脑残行为,这种想法也太小看美国了!
要知道,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历来是建立在超前消费基础之上的,这种殖民的超前消费,实际上是在用别国的钱供美国消费,所以它决不会看到中国、日本等国有在美国国债上解套的那一天;不但如此,美国就连其它国家想要美国偿还债务的希望也不给,又怎么可能“容许”别国的美元国债解套呢?!
美国资深华尔街预言家、欧洲太平洋资本公司总裁彼得·希夫在一次研讨会上谈到美国债务问题时,就用嘲笑的表情和语气,提出中国希望美国偿还债务的想法“非常可笑”;并且认为,偿还美国债务的“规则”掌握在美国人手中,博得场下听众会心一笑 4。
这说明两点,一是我国的美国债权确实面临着严重问题,将来解决起来非常棘手;二是美国决不可能有让中国、日本等解套的那一天。
换句话说就是,任何做空机构要想做空中国,都需要自觉不自觉地从自身利益和中国债权问题上进行一番权衡。由于做空中国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所以做空中国的空间很有限。
1 译:秦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再让后世的人为后世哀叹了。
2 余丰慧:《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的深意》,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12月16日。
3 谢作诗:《只有土地私有才能救中国经济》,价值中国网,2012年2月5日。
4 馨月:《唱空中国不等于做空中国》,华夏时报,2011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