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天尤人不如亡羊补牢(1 / 1)

面对对冲基金做空中国,我们需要的是亡羊补牢,而不是满腹牢骚和骂骂咧咧。正所谓:“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也。”

在这方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踏踏实实把国内的事情办好

亡羊补牢的主要举措,首先应该是踏踏实实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当务之急,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继续挤压房地产市场泡沫

对冲基金做空中国,原因之一就在于看到我国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泡沫。为此,我国在挤压泡沫方面虽然已经做了一系列努力,但还要继续巩固这项成果,防止半途而废和泡沫反弹。

在这方面,最简单的办法是像我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那样,全面提高住房交易流转税 1、住房交易所得税,确定住房物业税的征收时间及税率;全面改变现有住房按揭贷款制度,重点是提高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及利率水平、缩短按揭期限。例如按揭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0年或15年,等等。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经济手段去除住房市场的赚钱效应,从根本上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炒作 2。

在外汇市场和股市上全面迎击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做空中国的主要领域在于外汇市场和股市,为此,我国要在这两个领域迎面痛击对冲基金的做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决不让我国汇市和香港股市变成它们的“提款机”。

要知道,在目前的全球金融市场上,有10多万亿美元的对冲基金时时刻刻在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获取暴利,并且为了做空中国,它们早就准备了多种专门针对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企图把我国作为它们的“提款机”。对此,我国应当像1998年香港政府对对冲基金主动发起攻击一样,把主动权紧紧捏在手里,而不是消极应战。

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共同御敌

在这其中,尤其要发挥香港地区的作用,联合起来一起完善并修改现行金融市场上的法律法规,进一步降低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对我国市场的破坏作用。这方面2008年的美国、2010年的欧洲都作出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而目前的亚洲地区尤其是香港对此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3。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我国和香港地区在法律法规制度上在这方面扎紧篱笆墙,会对抑制做空中国发挥更好的“联防”作用。

加快建立法治、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

对冲基金做空中国,在不看好我国经济发展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我国投资环境的日益恶化。虽然对这一观点看法不一,但外资企业在我国难以获得国民待遇,则是不争的事实,而这是违反市场经济的。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对冲基金做空中国的同时,一些跨国公司在不断抱怨我国国内的投资环境,并且,抱怨的内容从过去改革开放之初的硬环境转移到了软环境上来,抱怨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的黄金时代已经远去;而另一方面,我国国内也在抱怨这些外资企业的垄断倾向已经危及到我国国内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安全。

外资企业抱怨投资软环境的起因,缘于2010年12月1日开始,在我国境内的所有外资企业都要适用国务院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和1986年颁布的《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开始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也就是说,从这时候开始,我国内外资企业中所有税种已经全部实现了统一,这被看作是外资企业在我国超国民待遇时代的正式终结。

而实际上,这种抱怨在2007年我国实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的新税法开始就已经出现了。因为这种所得税统一,就意味着外资企业将会面临竞争更加激烈的商业环境,逐渐剥夺超国民待遇 4。

而实际上呢,无论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合并,还是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开征,对外资企业利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影响更大的是外资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中国政府采购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换句话说,外资企业的抱怨并不是超国民待遇身份的消失;恰恰相反,而是在许多方面难以获得应有的国民待遇。

这种内外有别的情形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正如中国欧盟商会在《2010—2011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中所提到的那样,2008年欧洲对外直接投资中只有不到3%流向中国,这不是因为欧洲企业不愿意扩大在中国的业务,而是它们面临的障碍和风险超过了董事会和股东能够接受的范围。它们所指的“风险”,主要是指我国市场监管环境前景的不确定性,以及在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戴杰明确表示,企业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员工劳动报酬的提高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税收环境也不是问题,因为它们并不要求从税收政策中得到什么优惠;最重要的是能让外资企业参与公平市场竞争。但他看到的实际情况是,投资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

除此以外,外资企业抱怨的投资软环境中,同样有我国国内企业的无序竞争在内。最常见的是以中央直属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改革路径,不但不再退出一些竞争性行业,甚至在其他领域还有扩大之势;而民营企业的发展则进入一个新的瓶颈期,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之间发生着激烈的市场争夺战,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冲突也在不断加剧。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冲基金做空我国,是对这种无序竞争状态的不解和反抗。有鉴于此,怎样推进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在法制、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建立有序经济秩序,是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

当然,这种改革路径的选择实际上不复杂,只要一碗水端平就行了——政府只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确保给各种企业提供平等、稳定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就是。无论外资企业、竞争性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应该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不是厚此薄彼,也不是崇洋媚外,这才是唯一正确的方向。

扎扎实实规范企业财务行为

对冲基金做空中国概念股,主要是从这些公司财务行为不规范着手的,这也提醒我们,为了防止被做空,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扎扎实实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不仅是上市公司,也包括其他所有企业;不仅是公司上市时的短期行为,更要把它当作公司存续期间的基本职责;不仅是为了防止被做空,也是企业立足社会、取信于民的有力保证。

规范企业财务行为这个话题非常大,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最关键的还是企业经营环境以及企业当家人的指导思想。

如果一个企业经营环境不好,只有通过弄虚作假才能生存,或者企业可以从这种弄虚作假中欺骗舆论、赢得更多利润,再加大法制制度不完善、不严格,那么任何财务规范行为都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规范企业财务行为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下面从一个实例看哪些方面需要规范。

根据美国美迈斯律师事务所(O'Melveny&Myers)洛杉矶办公室合伙人Matthew Close介绍,2011年美国证券业中专门针对中国概念股提起诉讼的案件超过30起,占总数25%。

这些做空措施非常相像,都是首先发表对该公司的负面分析报告,造成股价大跌,然后吸引证券监管部门的注意、介入调查,最后被投资者提起集体诉讼。2011年末,这股风又从美国刮向加拿大,手法如出一辙,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他透露,在当时的加拿大,顶尖律师都参与到集体诉讼中国概念股“嘉汉林业”的案件中去了。

另一家在加拿大被做空的中国概念股“尊贵鞋业”,受到加拿大安大略省证券委员会调查的原因,同样是涉嫌财务造假。

截至2011年11月上旬,“尊贵鞋业”的股票价格当年已经下跌近90%。该公司审计机构认为,该公司存在着银行文件不一致、无法取得银行方面的确认、给供应商出具的增值税发票有问题等财务违规。这些财务问题被公布后,公司股票价格下跌70%以上。2011年8月23日,公司审计机构干脆暂停审计工作,从而导致“尊贵鞋业”一直处于停牌状态。

归纳起来,做空中国概念股所涉及到的最常见的财务问题有:财务报表中提到的公司收入难以得到具体确认;公司向证券监管部门提交的报表与提交给中国税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报表不相符;关联交易没有得到正常披露;等等 5。

诸如此类的问题,实际上不用对冲基金做空,公司内部以及外部监管部门就应该想到这意味着什么,有哪些漏洞需要弥补和纠正。

要知道,只有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才会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让中国企业成为全球商业舞台上的明星。否则,泥沙俱下只会产生一批批“扶不上的刘阿斗”。从古到今,没有哪个“著名”企业能够一辈子依靠坑蒙拐骗屹立于企业之林的。

如果更进一步,也应该考虑在我国推出做空机制,这既是与国际接轨,也是帮助企业诚信经营、减少财务造假行为的有效举措。

我国企业的商务诚信尤其是商业信用的缺失,就连我们自己也无法否认的。例如,在我国每年签订的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再例如,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的坏账率通常只有0.25%至0.5%,可是在我国却高达1%至2%,并且呈逐年增长态势。国家商务部的资料表明,我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三分之一的企业预计今后的情况将“永远不会改善”。在许多中国企业里,只有法律底线,根本就没有道德底线和行业底线 6。

试想,在一个普遍缺乏基本信用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会有多少生存空间呢?做空中国概念股,反而是消除这种不诚信行为的方式之一。反击做空中国,应当首先从这些基础抓起。

1 例如在我国香港,除了原有4.25%的物业交易印花税外,半年内转手的房屋要另外收取售价15%的额外印花税,一年内10%,两年内5%,两年以上才能免缴。

2 易宪容:《政府要反击,别让中国股市成外资提款机》,京华时报,2011年10月21日。

3 易宪容:《政府要反击,别让中国股市成外资提款机》,京华时报,2011年10月21日。

4 张墨宁:《“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之辩》,南风窗杂志,2010年12月6日。下同。

5 王芳:《做空中国概念股,从美国延伸到加拿大》,经济观察网,2011年11月17日。

6 《中国“诚信建设”刻不容缓,媒体吁政府部门作表率》,了望新闻周刊,2011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