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中国不会持续太久(1 / 1)

虽说做多和做空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显而易见的是,任何市场操作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同样,做空中国也不会持续太久。

道理很简单,如果一味地长期做空市场,最终结果只会两者必居其一:一是重新转回做多,这是资本的逐利性决定的——当做空到达顶峰时,这时候资产的市场价值已经低于实际价值,必定会吸引做多资金涌入,然后进行反向操作,以争取利益最大化;二是一竿子做空到底,结果是做空对象被迫破产、退市,而这对做空者来说也没什么好处。所以能看到,美国股市中的做空行为虽然是合法的,可是并没有谁看到有哪家股票天天被做空的,否则也不符合辩证法。

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认为,中国过去曾经多次让那些唱空、做空中国的人尝到了苦头,所以那些看空中国的人或许应该培养一种技能:耐心;即使这次中国的状况真的变坏了,这个过程也会比一些人所预计的要长 1。

任何市场操作不可能一成不变

做空中国作为一种市场操作手段,与其他市场手段一样,不可能一成不变。有鉴于此,我国面对做空中国确实需要高度关注,但也不必如临大敌。只要注重做好自己国内的事,这种做空就是不可怕的。

要知道,就在2010年以来对冲基金大肆做空中国的背景下,国内外仍然有不少分析家认为,这种做空行为是暂时的。

以做空中国股市为例。不少分析家认为,中国股市已经被压得很低很低、应该到触底反弹的时候了。英国英格兰皇家银行甚至预测,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MSCI-China index)2012年的上涨幅度有可能达到80% 2。这一方面是因为过去中国概念股的负面传闻,使得这些股票有了超跌反弹动力;另一方面,2012年中国政府领导班子要换届,一定会想方设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为股市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在这里,我们要做好自己国内的事,重点在以下几方面 3:

加大自主性货币政策调控

面对对冲基金的做空,我们有必要反思在货币政策方面出了什么问题。总的来说,要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进行微调,并且把定向宽松政策落到实处。在外部流入资金减少的时候推出这样的政策组合操作,能够有效避免过去所担心的热钱流入,通过国内信贷投放增加,来缓解资金流动性,促使货币政策灵活自如。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针对对冲基金做空人民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东亚领导人会议期间表示,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不是人为决定的,而是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一种反映,中国将会继续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汇率双向浮动弹性。

不用说,做空中国一方面促进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另一方面,也给我国主动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空间、灵活运用“货币篮子”(逢低买入欧元,在外汇储备中增加欧元、弱化美元),创造了有利时机。

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察预警

虽然我们无法阻止各种做空中国行为,有时候甚至也没必要阻止这种做空,但通过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察和预警,大体保持对国际游资大进大出的有效控制和风险防范还是可以做到的,甚至是必须的。

为此,要对进入我国的国际资本的退出时机有一套完善预案,防止这些热钱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撤离我国对经济造成不良冲击。

改进外汇监管方式

这主要是要完善银行短期外债管理,加强对外资银行的外债总量控制,加强银行表外融资监管,严厉打击地下钱庄等外汇违法犯罪,从制度上杜绝投机资金大进大出的可能。

同时,在外汇收支和汇兑环节要加强管理,防止资金迅速变现外逃;改进外汇投资企业资本金的结汇管理,加强对结汇资金流向的后续核查和监管。

促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合法开展

这主要是加强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监测和分析,控制市场主体的违规套利行为;要尽量减少非正常人民币跨境支出对境内银行售汇的替代,保障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做空中国更多地是一种心理战

做空这个词,从金融学上来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主动进攻型,如做空大师乔治·索罗斯1992年主动攻击英镑、1997年主动攻击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导致这些国家的汇率大跌等等;二是投机取巧型,如股市、期货市场上最常见的因为预见到某一股票或资产的价格将来要下跌,从而提前卖空该股票,来达到从中获利的目的等等。

从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危害角度看,危害更大的做空中国是主动进攻型做空。但从全球范围看,曾经因为做空而被击溃经济的国家,都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宏观基本面恶化,至少已经开始恶化;二是外汇储备不足,无法抵挡国际资本做空的攻击;三是某些领域如股市、楼市等资产泡沫过大,或者汇率被高估、不堪一击 4。

对照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与上述特征有着本质区别——例如,从经济总量看,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绝不是1992年的英国、1997年的泰国可以相提并论的。从外汇储备看,我国的外汇储备高达3.3万亿美元,连续6年雄居全球第一,同样也不是当时的英国、泰国外汇储备只有300亿美元左右可以相提并论的。即使是全球所有对冲基金加在一起,规模也只有2万亿美元。再从本币(人民币)汇率是否高估看,几乎全球各国都在呼吁人民币汇率升值,这本身就很好地表明了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高估问题。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够被国际资本做空的渠道,一般集中在股市和汇率两个领域。具体到我国来说,这两个领域因为遭遇做空而受摧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我国拥有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可以说足以应对任何对冲基金的攻击。要知道,1997年乔治·索罗斯之所以想做空香港、最终又铩羽而归,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香港的外汇储备规模接近1000亿美元,规模位居全球第三,足够抵挡一阵子。当香港金融管理局把这些外汇储备投入香港股市时,股市就怎么也跌不下去了。二是我国资本市场相对封闭,对冲基金能够用来做空的金融工具很少,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三是我国人民币汇率以及股市的估值都不高,甚至可以说还比较低,向下做空的空间并不大。

从上容易看出,无论是谁,公开宣称要做空中国,说说可以,但要在实质上对我国经济发起主动攻击,主要还是把宝押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上。而现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真的在减缓吗?

确实,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似乎正在变成现实。其中最根本的问题表现在,未来我国面临严重的需求不足。而需求萎缩,将会给经济带来许多麻烦;但如果需求强劲,其他问题都不足以阻挠经济增长。

经过这样一分析,答案就水落石出了:反击做空中国,关键在于我国自身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如何扩大内需,这才是根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做空中国更多地是一种心理战,而这种心理战与1998年全球对冲基金攻击香港时如出一辙:市场上谣言四起、恐慌情绪蔓延,但最终这些谣言不攻自破,对冲基金纷纷败走香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那么,为什么说做空中国更多地是一种心理战呢?主要理由之一在于,这种做空并没有太多的基本面因素做支撑,无法赢得市场情绪的支撑,所以这是注定不可能长久的。

以这次做空中国概念股的情形看,这些做空的逻辑主要是对这些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指责,包括做假账、虚构利润、隐藏关联交易等。这些指责拥有天然的“拥趸”,并且因为这些中国概念股中普遍存在着“先天不足”,所以做空者可以说弹无虚发。而当这些中国概念股价格直线下跌时,做空者不得不把目标瞄准我国地方债务危机、房地产泡沫危机、经济减速风险、海外战略投资者开始退出中国银行业等等。可是,这一波过去后还会有什么可以做空的逻辑吗?恐怕就很难找到了。

即使单从对冲基金做空中国概念股看,它们的眼睛也只是盯着有财务欺诈行为的中国公司不放,根本没有去挖掘那些公司背后的会计师事务所、评级机构和投资银行,难道这是合乎逻辑的吗?要知道,当初帮助这些中国公司上市的机构们深谙财务规则,如果没有它们对这些上市公司财务漏洞的漠视和放纵,这些股票会上市吗?不可能。

想当年,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时,为它提供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阿瑟·安德森会计公司就不得不也宣布破产倒闭,就是最好的证明。可奇怪的是,现在对冲基金做空中国概念股时,根本就没有攻击这些公司背后的金融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实际上就表明,它们需要的只是做空市场的一个“爆发点”(财务欺诈),并没有打算一直穷追猛打下去。

1 Peter Stein:《怎样做空中国》,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版,2011年7月4日。

2 Peter Stein:《怎样做空中国》,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版,2011年7月4日。

3 王大贤:《人民币连续“跌停”的背后与热钱流出》,中国财经报,2011年12月13日。

4 谢九:《国际空头大师欲做空中国,对赌房地产泡沫破裂》,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5月20日。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