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大军中假外资出没(1 / 1)

在做空中国的外资机构中,不乏各种各样的“假外资”出没,这也是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它们披着外资的外衣,虽然主要目的很可能只是为了获利,却事实上却干着一种“亲者痛,仇者快”的勾当。

假外资做空中国熟门熟路

做空作为一种市场机制,确实可以从中盈利,甚至是获得暴利。只是因为我国境内不允许这样做,所以才使得过去对做空机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其实,国内的做空行为比这次对冲基金做空中国概念股要早得多;只是国内缺乏做空渠道,才使得这些做空机构白白“错失”了许多一夜暴富和一战成名的机会,所以不得不走出国门,在境外赚个盆满钵满。

也就是说,在境外做空中国概念股的力量中,有许多是假外资。这些假外资就来自我国内地,因为他们对我国企业的情况更熟悉,所以在做空中这些机构更加熟门熟路、得心应手,可谓弹无虚发。

例如,前些年在我国就有一种第三方独立声音唱空股市,其主体是负责舆论监督的报纸媒体。这些媒体往往会连续几年进行调查研究,只不过重点并不一定是现在做空中国概念股时所瞄准的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等“技术性违规”,而是原始股诈骗等违法行为。

早在2009年秋天,就有两位媒体记者奔波在哈尔滨双城市的一个开发区里,调查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维康生物”。而直到2010年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才因为立案调查了4家会计师事务所,顺便也把这家买壳上市的“维康生物”列入调查对象,并最终成为这次做空中国概念股行动中的目标公司之一 1。

至此可以看出,“维康生物”其实完全符合做空中国概念股的所有特质:漏洞百出的财务报告,就连外行也能看出来;近乎完美的销售业绩;买壳上市;在国内已经涉及“原罪”。

更有意思的是,“维康生物”的问题其实是很容易从简单调查中就得到证实的——在当地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看来,这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其实在“2007年就已经黄了”,“2008年的生产几乎是停滞的。”可奇怪的是,该公司正是在2007年赴美“成功上市”的,并且出现在2008年英文财务年报中的销售额高达1285.29万美元(按当时的汇率计算,相当于9000万元人民币)。

那么,这样的数据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负责对“维康生物”年报进行审计的是一家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它并没有审计资格,所以挂名在一家美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作为首席会计和责任会计签个名。正是这家美国会计师事务所,2010年12月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直接点名,被列为给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4家会计师事务所重点调查对象之一,这样才被“拔出萝卜带出泥”而牵了出来。

后来,负责给“维康生物”挂靠签名的美国这家会计师事务所首席会计摩西丁坦言,自己并没有到中国考察过“维康生物”,与该公司合作一年多甚至“还没有见过维康生物的厂房。”

那么既然如此,“维康生物”的数据又是怎么来的呢?摩西丁介绍说,大量的审计工作是由他们这家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操作的,具体分工是:“中方负责搜集素材和制作年报,由我们的公司来审查;审查没有问题之后,由我们公司签字上报给美国证监会。”

不用说,这样的合作结果就是:国内没有资质的会计师制作报表、国外有资质的不负责任的会计师负责签字,合伙炮制的虚假年报就出现在美国证券市场上,最终不得不遭遇做空,并且一做就空;或者说它本来就是空的,不做也空。

必须指出的是,在我国过去引进的外资项目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这样的“假外资”。所以,在这些假外资做空中国的行为中,把板子全部打在真正的外资身上是毫无道理的,因为这本身就是这些假外资的所作所为,与真外资毫不相干。

例如,美国中国商会和欧盟中国商会最近三年来的调查报告反复提到,外商纷纷在抱怨我国的投资环境日益严苛、外资在回流,而国家商务部的外资快报统计《2011年1—9月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却表明,在此期间我国引进的外资数量仍然在不断增长,具体数据是:2011年1至9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407家,同比增长6.24%;合同引进外资金额1778.6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66.79亿美元,同比增长16.6% 2。

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新增加的外资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上面的报告都成立,那么答案只有一种,那就是假外资充当了其中的主体。具体地说是,这些中国企业和中国投资者先把资金转到国外,然后在国外注册成立公司,最终以“外资”的名义流入我国。

从具体类型看,这些假外资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在香港、澳门及其他地区有实体经营的中资企业,出于市场发展需要,回国创办“外资”企业;二是出于海外融资目的,通过注册海外空壳公司和返程收购,以红筹形式上市的原内资企业;三是纯粹从政策性寻租角度出发,在境外尤其是离岸金融中心注册空壳企业,然后摇身一变把内资企业变成“外资”企业。

在这其中,尤其是第三种方式可以说在我国非常普遍,这也是为什么除了低税的香港以外,英属维京群岛、开曼岛、萨摩亚等地也会成为我国引进外资主要“来源地”的原因 3。

那么,在我国全部外商投资企业中,假外资的比重到底有多大呢?

对此,世界银行1992年的估计是当时已经达到25%,2006年的估计是当时达到33%。可见,这一比例是在不断提高的。而有学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的数据推算,2007年我国来自香港、澳门、毛里求斯、巴哈马、巴巴多斯、开曼群岛、维京群岛、萨摩亚等“资本外逃中转站”的资本,比重占我国引进外资总量的69%;2008年更是提高到了71% 4。

由此可见,如果一定要说外资在做空中国的话,那么这些在国内房市、股市上像幽灵般出没的假外资,就是另一种“蒙面人”。

假外资出入的各种形式

由于人民币汇率断层和国内缺乏做空渠道,所以假外资进进出出频繁得很,在做空中国方面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这主要有:

富豪大量移民,在国外购置房地产

不用说,我国富豪大量移民到国外、在国外购置房地产,必然会带走资金,并且数额巨大。资料表明,最近10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每年有7万至10万名中国富豪向欧美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新加坡等地转移资产,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购置房地产。

这种资金出逃规模有多大?可能从来就没人统计过,但却可以通过简单方法进行推算:如果这些出走的富豪数额为100万个,平均每人带走50万美元,那就是5000万亿美元 5。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富豪在国内的金融资产,也同样大多投入在房地产信托等金融产品中。据估算,2011年末到期的这些金融资产规模不少于1000亿美元,而它们很可能已经在瞬间出逃。

跨国企业的热钱出逃

跨国企业的热钱出逃,与上面所说的中国富豪因为移民海外带走资金相比,显然威慑力要大得多。而这种热钱出逃的方式同样多种多样,除了汇率断层因素造成的隐蔽性热钱流进流出外,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所造成的做空因素更多,也更难处理。

这一点在当年“广场协议”后的历史中可以得到有力证明。当初由于日元汇率升值已经到位,所以跨国企业在日本拼命生产、增加库存,到后来这些企业带走美元后,留给日本的是数不清的各种库存,包括钢铁、汽车、电器等,让日本国内进行慢慢消化。这个过程让日本苦不堪言,整整用了5年时间才把这些库存消化完,这也是日本经济瞬间从繁荣进入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

需要警惕的是,目前我国国内的跨国企业中,有不少正在复制过去日本的这一做法,尤其是钢铁、汽车制造业中的跨国企业,正在开足马力生产、推高库存。如果这些跨国企业最后带着美元一走了之,留下大量的产品库存充抵银行贷款,不用说,这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力是非常巨大的,消化这些库存的过程也必定是非常痛苦的。

购买黄金期权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上升,而人民币在国内一直处于贬值状态,并且一直是负利率,这就势必逼着百姓去寻找新的避险途径。在这其中,购买黄金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可是应当看到,在过去黄金价格低迷的时候,做多黄金还有利可图;可是在每盎司黄金价格进入1500美元以后,做多黄金的风险就大大存在,而做空黄金的获利相对更有保证。

一个重要迹象是,北京时间每天上午9点时黄金价格开始上涨,一直涨到美国东部时间9点半、也就是中国投资者开始睡觉时,黄金价格就开始大跌。这或许就能表明,全球现货黄金的主要买家是我国投资者。如果果然如此,就不得不要让人提高警惕了:一旦全球做空黄金市场,大量的美元就会开始出逃,而这种可能是非常大的。因为黄金的定价权是美元,不是人民币,美元在这其中掌握着主动权。

所以,从这一点上看,购买黄金期权出逃是一条非常便捷的做空通道。虽然国内投资者购买黄金可能并没有这种主观意图,但客观上造成的效果就是这样的。

与这种方式相似的还有其他贵金属和农产品期货交易,结果也是大同小异。最后的结果只能有两种:一种是像阿根廷一样,一次性下调人民币汇率;另一种是像日本一样,不得不实行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

而这两种结果的目的,都是为了在瞬间刺破我国的资产泡沫,使得原来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然无存。

那么,这时候的这些外汇储备都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它们都已经变成商品,也就是说,我国欠美国的是钱,美国欠我国的是商品。这些商品变成我国的海量库存,至少需要消化两三年;而在这消化库存过程中,我国经济必然陷入萧条,因为再也用不着工业企业继续生产了。

汇率断层导致热钱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做空中国的热钱中并不是只有一种游资成分;进一步说,即使是国际游资,也并非像大多数读者理解的那样是一种“过境的、离岸的走私美元”,而是可以表现为多种方式。不用说,这其中就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假外资。

举个例子来说,一辆宝马3系的小轿车在欧美国家只卖3万美元,可是在我国的整车价格将近40万元人民币,折合成6万美元。实际上,这就从某个角度表现为是热钱流入了我国。

再例如,我国国内的石油出口到欧美国家,93号汽油每升只卖4.73元人民币,石油企业照样能从中赚到钱;可是在国内每升卖到7.55元人民币,石油企业依然说是亏损的。为什么?两者之间的税收是不同的。

具体地说是,我国石油企业把产品出口到国外,可以享受出口退税和增值税减免;可是在国内销售却不但享受不到这些税收优惠,而且还要交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七八个税种。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产品在国外价格卖得很低,出口企业照样能赚钱的根本原因。而这对出口企业来说,在衡量盈利方面的影响力是决定性的——任何跨国企业的经营都必须首先考虑利润,所以,我国石油企业一定会从这种税收倾斜政策中首选考虑出口到国外。就按上面所说的4.73元和7.55元的销售价格计算,出口企业仍然可以从这种出口中每升多赚0.3元人民币,又何乐而不为呢 6?

上面两个例子从经济学角度看,就叫源自汇率断层的价格不同导致的热钱流入、流出。可是,这却是绝大多数人最容易忽略的。因为汇率断层,所以跨国企业为了寻求资金避险,一定会千方百计趋利避害。这也是在人民币汇率升值过程中,国际热钱一直进进出出的原因所在。

1 尹瀼:《“末日论”者做空中国》,新民周刊,2011年7月4日。下同。

2 《2011年1—9月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国家商务部网站,2011年10月24日。

3 柴青山:《外资税收漏洞》,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6月19日。

4 何清涟:《谁在做空中国?兼谈中国的房地产》,爱思想网,2011年12月17日。

5 牛刀:《国际热钱如何逃离中国》,国际财经时报,2011年11月4日。下同。

6 牛刀:《国际热钱如何逃离中国》,国际财经时报,2011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