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公募基金,是与私募基金相对而言的。两者之间主要是证券发行方法上有所不同,公募基金是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发行的,私募基金是向社会特定公众发行的。
具体地说是,因为公募基金是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发行的,所以它必须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在信息披露、利润分配、运行规则等方面都有具体要求。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上的封闭式基金都属于公募基金。而私募基金因为是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投资者募集资金的,所以它的销售和赎回都可以由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私下协商来进行,在上述方面的要求当然也就没有公募基金的管理要求高了。
正因如此,只有公募基金能够得到法律认可,并且可以公开上市交易;而私募基金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可是也正因如此,公募基金因为姓“公”,所以无论在做多还是做空方面都要“放松”得多。
“崽花爷钱不心疼”
如果一定要把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作一个对比,容易看出,公募基金的合理性在私募基金身上基本上都具备,并且私募基金往往还更能克服公募基金的一些缺陷。从表面上看,公募基金具有事权分立、信息透明、风险分担等特点,但实际上这些优点都很难落到实处。说穿了就是,这些基金的资金管理和使用,包括基金大会和基金经理人员的任命等等,实际上都是由基金发起人控制的。
例如关于信息披露,公募基金虽然要求半个月公布一次投资组合,但这种信息公布是滞后的,等到信息公开了,要想改变这种投资组合实际上就已经不可能;可是私募基金的出资人,却随时随地可以了解基金运作情况。
再例如,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公募基金同样涉及到风险分担问题。在这方面,私募基金的风险分担是根据保底合约来确定的,保底合约以下的投资风险,完全需要由管理人来承担;而分成合约以及保底加分成合约以下的投资风险,是由管理人和投资者一起分担的,这就能够更好地体现风险共担原则。可是公募基金的投资风险,发起人实际上分担得很少。
以上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公募基金的发起人,能够更加随心所欲地管理、使用基金,这就正应了一句老话:“崽花爷钱不心疼。”关于这一点,在做空中国的操作方面就能够看出来:公募基金的做空操作更大胆,更恣意妄为,更不考虑后果。
虽然我国也有公募基金,但总的来看发展历史短(1998年才出现封闭式基金,2001年才引入开放式基金)、规模小、数量少,并且基金经理及高层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平均从业时间不足3年),所以在这次做空中国中,所发挥的作用可谓微乎其微。也就是说,这次做空中国的公募基金主要是国际投机资本和对冲基金,它们的经营历史长、规模大、手段毒辣,目标明确、计划周密,所以来势汹汹。
公募基金的主要手法
公募基金是这波做空中国的主力军,它们的主要做空渠道是股指期货方面的老鼠仓。有人认为,如果严格地追查下去,目前全球公募基金经理中至少有八成要坐牢。换句话说就是,这些做法都是违法的。
例如,从我国国内颇受非议的新股发行看,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新股发行的节奏太快,其实,这就有没看到做空力量存在的缘故。一个股市的存在必然需要发行新股,用来淘汰不适合市场机制和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通俗地说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判断新股发行是不是太多了、节奏是不是太快了,唯一的标准是新股发行是不是还发得出去?如果新股的中签率、市盈率动辄在几十倍,就不能说发行过量。
一个普遍现象是,我国在新股中签率长期1%以下、市盈率动辄在50倍以上,并且依然能够以高价、超高价发得出去,原因在哪里?表面上看是有人在买;深入一步看,就是公募基金在买。上面已经提到,这些公募基金既然是“公募”而来,就敢在股市中横冲直撞,因为它们的权责不对等,所以敢于推高股价、敢于吹大新股发行中的泡沫。
可是,这样做对公募基金又有什么好处呢?其实,好处大着呢。这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新股发行的价格高,中签后迅速抛出,就有一笔获利现到手了;另一方面是,新股价格被推高后,为下一步的做空股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为在目前我国的股市中,投资者是不能做空的,所以股价下跌对散户投资者来说只会造成亏损、无法盈利;可是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却可以堤外损失堤内补——它们虽然同样不能通过国内股市做空获利,却可以把触角伸到境外,通过其他方式做空获利。这时候因为公募基金具有这种灵活机动的“优势”,所以能做到包赚不赔。
知道了这一点,读者就明白散户投资者为什么做股票专门盯着基金重仓股来做是可笑的了。他们本以为,凡是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都可以借助于基金庞大的资金规模、多渠道信息来源“背靠大树好乘凉”,可是殊不知散户投资者与公募基金有着根本区别(能不能做空),所以,这种想法实在可笑。
例如数据显示,2011年12月上半月,我国国内股市中一共发生70次基金增持行为,涉及到40家股票,累计增持1.69亿股,增持金额19.91亿元;而在此之前的11月份,虽然一共增持了114次,涉及到38家股票,但增持总量却只有0.61亿股,累计增持金额约5.02亿元 1。
结果怎么样呢?以“重庆啤酒”(600132)为例。当初因为“重庆啤酒”被蒙上一层乙肝疫苗的光环,所以股价被炒高到83.13元;2011年12月8日因为被刺眼的临床数据所击碎,所以股价经过19个交易日的连续下跌(其中有9个交易日是跌停)后,一路暴跌到2012年1月19日的每股21.10元,市值一下子就蒸发了近300亿元 2。
在这其中,“大成基金”从最初力挺“重庆啤酒”到最后选择暗淡地离开,就很能说明问题。
截至2011年9月30日,“重庆啤酒”2011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公布的前10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有5个名额来自“大成基金”。可是无论哪位散户要想跟这样的庄,必亏无疑。因为在这连续跌停过程中,你想跑根本就跑不了。
而实际上,“大成基金”公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上述“大成基金”中有两家基金的单位净值出现明显下挫,例如其中的“大成创新成长基金”,2011年12月8日复牌前一天的的净值还有0.793元,12月21日就已经跌到了0.691元。
从上容易看出两点:一是公募基金由于用的是“公款消费”,所以在做空中国方面更加胆大妄为,所谓“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对做空中国的破坏性更大。二是散户投资者跟着基金庄家炒股必输无疑,因为基金可以变相做空股市,可以做到“堤内损失堤外补”;可是散户投资者不能做空股市,如果“堤内”发生了损失,就已经造成既成事实,没办法通过其他做空渠道来加以弥补,这是明摆着的。
1 刘泰山:《基金重仓股做空PK产业资本增持》,成都日报,2011年12月15日。
2 李智:《大成基金亮四季报,重庆啤酒未抛空》,每日经济新闻,2012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