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黄鳝(1 / 1)

拾尺集 严行方 787 字 3个月前

儿时的江南水乡,河多,水多,农田多,黄鳝也多。

那黄鳝虽然滑溜,且十分警觉,但在农村孩子手里,是无论如何滑脱不了的。

农村里的男老小(男孩子),要是有一手捉黄鳝的本领,那是会让人羡慕和称赞的,就是大人也会觉得脸上有光。

阿兴是我们村上最会捉黄鳝的,既会钓,又会照(晚上用电筒照到黄鳝后捉住)。他做的钓子虽然与众不同造型独特(三角形的),但成功率极高,每次出去,他总是满载而归,而且每次都有一条两条黄鳝超过半斤分量。他可以让你走在他的前面,任你把整条田埂翻个底朝天,他还是可以优哉游哉的钓上几条黄鳝让你瞠目结舌。

因为同岁的缘故,我们便成了哥们。偷偷的也从他那里学了几招:脚步绝对要轻,黄鳝鬼精灵着呢,咚咚的走路无疑是在通知黄鳝赶紧开溜或纹丝不动;要会找黄鳝洞,沿着田埂的草皮翻,草皮下或许就隐藏着大洞,看稻秧要往外看三棵,往往在三四棵的地方就有黄鳝洞因笔着;找到洞后要善于观察洞里的水,活水清水才有黄鳝的影子,浊水肯定没戏;钓黄鳝要有耐心,没耐心的人往往是钩子刚出洞口,黄鳝就准备来上钩,你前脚走,别人后脚到,于是占尽便宜,一钓就是一条大黄鳝。当然黄鳝上钩后把它拉出洞还有技巧,叫做“敌退我进,敌进我退”,待把黄鳝折磨得精疲力尽,你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把它拉出洞,要不然黄鳝的屏劲是很厉害的,往往会把它的嘴巴拉脱,让它溜之大吉,所以以前很多的黄鳝都是“兔子嘴”,都是不懂技巧的人给整的。

我们的钓子有很多,一般都是用钢丝做的,软硬兼施。软钓是用线系成,头上有个柄,便于横在洞口或插在地里,软钓的成功率很高,且不用人看护,但钓出来的黄鳝不易养活,因为钩子吃到肚子里,很难取出,也容易被人家偷走;硬钓命中率不高,但钓出来的黄鳝条条鲜活,且钓的过程富有挑战性。大多数孩子喜欢用硬钓。钓黄鳝用的诱饵是蚯蚓。且要用金丝蚯蚓为好,或用比较臭的蚯蚓,对黄鳝有**力。高手的话半天时间也只用三四条蚯蚓。

有一次阿兴不用蚯蚓也钓出了一条大黄鳝。那是在一条水很浅的沟渠,阿兴把一条肤色泛黄的大黄鳝引到了洞口,可它就是不肯上钩,阿兴勒去蚯蚓,用钩子钩住黄鳝的喉部,轻松的把黄鳝拉出了洞,看得我们几个目瞪口呆。于是又学到了一招。

黄鳝的洞一般很固定,一些藏在树根地下的洞,往往你今天钓走黄鳝,明天又有黄鳝在等你去捉拿。所以在孩子的记忆里,有一张清晰的“黄鳝分布图”,哪里黄鳝多,哪里黄鳝大,十分清楚,往往这都是孩子们心中十分重要的机密。

我那时候也是村上钓鳝高手之一。记得有一次在村里当出纳的母亲临时请同事吃饭,来的时候已快十点,我自告奋勇去掉黄鳝,结果一个小时走了三四条田埂,就钓了十一条黄鳝,足足三斤出头,让母亲的同事打了一顿牙祭。还有一次去钓黄鳝,钓完以后和伙伴一起在河边玩耍,我把钩子藏在河边的一个水洞里,等玩好水泥船去拿,发现钩子已不见踪影,于是用手一挖,竟然拉出一条大河鳝,我是用了两个稻草才把它捉回家的,一称,竟有八两多重。

逢到农忙时节,捉黄鳝是不分白天黑夜的。晚上点着汽油灯或打着电筒照黄鳝,熟练的用手捉,不熟练的用竹夹子夹,一晚上可以捉个三四斤。特别是割了油菜,沟里有了水,沟里的黄鳝多得很,幸运的话一条沟就能捉三四条。晚上还用用钩子、竹箩放黄鳝的。但这是大人们的事。

读师范的时候,我还利用假期去钓过几次黄鳝,后来就慢慢的没有这个雅趣了,其实那时候田里的黄鳝也越来越少,倒不是因为钓的人多,而是人们施的农药越来越多,因为在以前的话今年钓过黄鳝,第二年就又有许多了。工作以后,又去钓过几次,有一次是和同事一起去的,我那当电工的同事更是高手,半天钓了三四斤,于是在另外一个同事家烧了,糟蹋了同事家的许多酒菜。现在想想,还回味无穷。

而现在,要钓黄鳝的话,恐怕只能上菜场,或者在碗里钓“红烧鳝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