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啪籽(1 / 1)

拾尺集 严行方 583 字 3个月前

江南竹林多,一到春天,雨后的春笋拔地而出,不久便长成一棵棵苍翠欲滴的竹子。在这些迎风摇曳的竹头中,孩子们最喜欢的是那些修长挺拔的圆竹,小小的圆竹给孩子们的童年带来了许多的乐趣。

其实那时候人们喜欢种粗大的竹子,因为一来可以采拔许多嫩嫩的竹笋(特别是肚圆笋),一篮一篮的拔出来,可以和咸菜烧着吃,也可以烧笋缠蛋,味道十分鲜美;二来竹子长大后可以用来做晒衣杆、扁担、杆子,也可以编制竹篮、竹匾;再高一点的竹子可以用来做造房的脚手架,因此十分受村民的青睐。而圆竹被冷落在一边,只有少数的人家在空地上种一些。

但要做轧啪籽管管只能用圆竹,因为只有圆竹的空又圆又小,正好塞进一粒轧啪籽。于是,小时候做梦都在希望自家多种些圆竹。幸好自己坟地里自出了一些,坟地旁的一星奶奶家种了很多,那老奶奶十分和善,问她讨些还是能够如愿的。

有了圆竹,还要把它削成一根两头空的杆子。然后在自家筷桶里偷一根筷子(那时候家里筷子少,父母是点好数的),把筷子削得细细的,一头留一个柄,削掉的部分正好塞进圆竹里,离竹杆那头只差一丁点距离。这样,一根轧啪籽管就做成了,“武器”齐备,只差“弹药”。

子弹有两种。轧啪籽还没长成的时候,就用浸了水的小纸团,先紧紧地塞进一个,推到圆竹的顶端,然后再捏一个纸团,放在圆竹的这一端的孔中,用削好的筷子迅速一顶,只听“啪”的一声,子弹就飞了出去,声音十分清脆。但如果子弹是扎啪籽,声音就更加响亮动听。

轧啪籽长在高高的树上,那树的植物名到现在还叫不出,我们只知道叫轧啪籽树。我家门前有一棵,但主人是个很凶的妇人,小孩子都不敢爬上去采,要是上去了说不定会被那妇人堵在下面,叫你上不去下不来。我家倒有一棵,但长在河边,春天采摘十分危险。只是在永林家旁边有两大棵轧啪籽树,树的主人蛮好说话,我们便经常爬上高高的树顶,把轧啪籽连同树叶一同往下扔,把口袋装得满满的。

“武器弹药”齐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便打响了。一群小伙伴分成两队,在村子里打起了“游击战”。孩子们低着头,猫着腰,在“枪林弹雨”中出没,战斗十分激烈。即使是身中数弹,甚至“脑袋开花”,孩子们都乐此不疲。女孩子们则捂着脸躲得远远的,或者干脆躲进了家中。

后来有人发明了一种“新式武器”,那就是在杆子上挖一个小洞,上面装一个小铁盒子,把轧啪籽装进盒子里,然后摇几摇,就可以连续射击。小孩子们管它叫“机关枪”。其威力无比,但也有缺陷,因为挖了小孔,漏了气,射程就要小得多,而且容易“卡壳”,因此只是昙花一现。

我儿子小的时候,也帮他做过几根轧啪籽管让他玩耍,儿子十分喜欢,只是那树籽已十分难采。现在回忆起儿时玩轧啪籽的趣事,印象深的还是孩子们爬到树上那敏捷的身手和灿烂的笑脸。如今的孩子,需要的,也就是那份在大自然蕴就的野逸和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