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业和就业并不矛盾(1 / 1)

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并不是一对矛盾。既不能说大学生就业难,就必然要推动他们的自主创业;也不能说,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必然会带动或压缩什么就业空间。所谓1个大学生创业成功能够安置3个就业岗位的说法,是非常片面和孤立的观点,从全社会角度看根本不是这回事。

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整个教育体制中的“教”和“学”不对口。教非所用、用非所学,当然就难以找到对口的就业岗位。二是当大学教育进入大众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后,依然有人抱着大学毕业生应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的陈腐观念,当然也就必然要导致就业难了。甚至有人认为,我一个堂堂大学毕业生,再怎么也应该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吧,如果在其他企业尤其是民营小企业,就觉得会低人一等,不愿意去。可以说,抱有这种心态的人,无论就业还是创业都很难成功。

就好像河北大学一位研究生毕业后,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回家种地了,父亲觉得无脸见人,最终服用安眠药自杀一样。这无论对当事人还是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悲剧。

这位研究生出生于太行山深处一个不足百人的小山村。因为家庭贫困,读到高中二年级时就辍学了,在当地中学做代课老师。每月240元的代课费只够自己开销,所以开始四处找工作。可是当他应聘到其他学校、每月能拿到1500元时依然不满足,憧憬着有朝一日能成为公立学校老师,直至捧上“铁饭碗”。因为没有任何背景,所以自然就想到要发奋图强、靠知识来改变命运。2001年他参加自学考试,3年里拿到了专科文凭、5年内拿到了本科文凭。2008年参加河北大学全日制研究生考试,录取在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研究生毕业后,他最理想的工作环境是收入稳定、有很多时间用于写作,最好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但就是一直找不到。原因之一是他这时候已经41岁了,超过大多数单位的“35岁周岁”门槛。后来,他教过书的一所中学主动找他,开出每月2500元的工资待遇,可是他非要2800元不可,于是就为了这300元而失之交臂。最终,他选择暂时回家种地,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至此,他对自己读研究生有些后悔,一是这个高学历把他推上了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二是因为读研没有了收入来源从而导致婚姻破裂。

这样的抱怨让人颇生感慨。确实,绝大多数人上大学就是为了能端上“铁饭碗”,吃“公家饭”,甚至是为了当官而来,再也回不到做体力劳动的活上去了。与此同时,现在的大学主要是培养学术型人才,可是整个社会又怎么会有这么多学术性岗位呢?请问,大学毕业后难道就不能干体力活了吗?当事人回答说,这不是没考虑过,可是“难不成国家花代价培养人才是为扫厕所而用?!”[1]

上大学,有了高学历,找不到工作是问题,找到了工作也是问题。与上面这位老兄不同的是,北京大学的一位硕士毕业生,因为毕业后月收入“只有”8000元,达不到家人想象中的“至少1万元”,他的父亲同样觉得很丢脸。

2012年7月9日,这位硕士生在网上发帖说,他找了一份起薪每月8000元、年终会有些奖金的工作,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可是他父亲早就在亲戚面前夸海口说,儿子是北大研究生毕业,“每年赚上百万”应该没问题。当父亲得知他的真实状况后,不断打电话骚扰他,认为儿子(没有赚到这么多钱)给他丢了脸。所以他在帖子中说:“爸爸,对不起!我北大毕业,但我没能挣大钱、当大官!”[2]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这位父亲有问题,甚至可恨。可网上就有许多人很同情这位父亲。请想一想吧,如果你的孩子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最终考上了北京大学,而且还是研究生毕业,你在众人面前是多么脸上有光!可是孩子毕业后年收入还不如那些三流学校的学生,或者还比不上隔壁邻居的小老板孩子,又怎么不感到“丢脸”呢?能怪这位父亲以及他这些同情者吗?孩子大学毕业后,不管钱赚多赚少,都会产生疑惑,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某个家庭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焦虑情绪的一种典型反映。大学毕业生就业或创业,实际上也有这种意味在内。许多人创业不是因为自己具备创业的本领,而是想“出人头地”,想“赚更多的钱”,所以就盲目了。实际上,这也是社会焦虑情绪在这个人、这个家庭中的具体表现。

容易看出,这种社会焦虑和功利性评价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扭转;也因如此,大学生盲目创业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消失。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创业和就业根本不矛盾,矛盾的是人的心态和社会心态。

所以,2011年8月27日阿里巴巴主席马云在飞行途中写给公司新员工的一封信就提到:“1.我们永远不会承诺你发财、升官,在阿里我们一定承诺你会很倒霉、很郁闷、很委屈、很痛苦、很沮丧。2.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万别给我写战略报告,千万别瞎提阿里发展大计。谁提,谁离开!但你成了三年阿里人后,你讲的话我一定洗耳恭听。我们喜欢小建议小完善。我们感恩你的每一个小小的完善行动。”“来公司三年内,请认真按看、信、思考、行动和分享五个步骤:1.看。来公司先看,少发言。观察一切你感兴趣的人和事。从看和观察中学习了解阿里。当然最好是带着欣赏和好奇的态度去看,因为毕竟你是因为欣赏和好奇来这公司的。2.信。问自己信不信这家公司的人、使命、价值观。信不信它的未来。假如不信,选择离开,离开不适合自己的公司是对自己和别人最负责的态度。最讨厌是留在公司拿着钱占着位,毫无建树并天天抱怨并不相信这公司的人。信不信公司是否是真的做的和说的一样,是否真的在努力实施公司承诺的。当然也要判断个别和群体。3.思考。假如信了、留下了就仔细想想自己可以为实现这公司的理想和使命做些啥。思考自己留在这个公司里,团队和工作有我和没有我有啥区别?我到底该如何做好一个优秀的员工先?我们欣赏想当将军的士兵,但我坚信一个当不好士兵的人很难成为优秀的将军。4.行动。这是最难的。懂道理的人很多,但能坚持按道理办事的人太少。行动是真正说明思想的。阿里的工作是单调乏味重复的,因为我们应该把新鲜快乐刺激留给客户们。行动也是要有结果的。我们是为努力鼓掌、但为结果付费的公司。5.分享。经过看、信、思考和行动后,您的观点才真正珍贵,必须和新来的和以前的同事分享。今天很多同事来了没几天就开始指责和批判一切,呵呵,你觉得我们会喜欢吗?我是肯定不喜欢的,因为我们不是请你来批判,我们是请你来完善的。当然,批判领导、批判制度和批判体制是永远站得住脚的,也是今天社会里最能赢得喝彩掌声的。令人遗憾的是,往往绝大部分满意者不会站出来说,而批判者往往誉满天下。也许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坏事多。有些发泄性的批判除了让人不高兴外,其他意义不大。我们期待的是分享性批判。”[3]

从中可以悟出,如果你有了好的心态,无论创业和就业都一样。

案例

磨刀不误砍柴工

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和就业并不矛盾。如果你没有创业意愿,一辈子打工也很正常,没有人规定你非得创业当老板;如果你有创业意愿,无论什么时候创业都可以,前提是要具备相应条件,务必一举成功。

陈涛2001年从南开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毕业后,当时也有自主创业的愿望,但总觉得自己还不具备条件。就是说,自觉“火候不到”。于是他首先进了一家国内著名的IT企业从事软件开发,两年后又回学校攻读博士学位。正是在此期间,他慢慢找到了感觉,准备创办一家美食网站。

自主创业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资金。所以,他带着创业计划书去找风险投资,但一个阶段下来发现,投资商最关心的是投资回报和盈利,而这对一个没有任何相关经历和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要想说服对方投资难度非常大。所以最终还是依靠亲戚朋友的资助,才解决了资金缺口。

网站建立起来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诸如如何协调部门、如何管理员工之类的问题。这对陈涛来说并不难,因为他有在IT企业工作时积累的经验。不但如此,他说他甚至还比较擅长如何安排员工才能让每个人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如何协调部门关系才能让每个部门达到最佳效果并形成合力,这些都是他在正规企业中学到的运作模式和管理经验,这使得他在创业过程中少走不少弯路,堪称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就这样,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实打实的创业,陈涛可谓是学习、事业双丰收。学习上取得了博士学位,事业上他创办的“寻味网”已经从天津走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全国10多个省市。只要你登录该网站,就能在上面找到全国各地最有特色的饭馆、酒店,并且还可以提供免费预订服务和优惠折扣。

陈涛深有体会地说,大学生创业要想取得成功,有两点是必须具备的:一是端正自己的心态,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否则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打击也越大;二是一定要有相应的创业技能,而不是只凭兴趣去做企业。过去他也做过其他网站,如大学生求职网、祝福网等都不是很成功,最终才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4]

总而言之,大学生创业和就业不但不矛盾,而且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归根到底,创业技能只能从实践中得到,不会从书本上跳出来。

1 李英强:《研究生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载《河北青年报》,2012年10月17日。

2 高四维:《北大一硕士毕业月挣八千,父亲觉得丢脸》,载《中国青年报》,2012年8月1日。

3 马云:《写给阿里“80”、“90”后新员工的信》,东方网,2011年9月1日。

4 郑然、张剑:《先就业再创业,大学生当老板难在哪儿》,载《城市快报》,2007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