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说,自主创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这没有什么高尚不高尚、道德不道德,也没有什么可忌讳的。它只是说明这样一条真理——企业需要有盈利、至少不亏本,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并扩大再生产。不能赚钱的企业连简单再生产也维持不了,最终必将被淘汰。这和“衣食足、知荣辱”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连肚子都吃不饱,你还让他去饿着肚子谈理想,什么都是浮云,不如给他一个面包更实惠。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企业不赚钱就是犯罪!”[1]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更是**裸地指出:“我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不管做什么行业,只要纯粹就好,人就怕不纯粹。不赚钱的商人是不道德的,不赚钱你就只能确保自己的生活,不能给员工好的工资福利待遇,不能给国家上缴利税,不能给客户带来实惠。”[2]
接下来看,企业的利润又从哪里来呢?从大的方面说,就是销售减去成本费用再减去税金。所以看出,在销售和成本费用一定的前提下,税收负担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净利润多少,表现为利润的减项。
对于企业及其老板来说,纳税负担当然是越轻越好,但事实上不可能没有税收。因为任何一国政府,都需要依靠纳税人的钱来正常运转。这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只是税收负担的高低,表现为纳税额在企业利润中的比率高低。不用说,这个比率对于企业来说是越低越好;如果高到企业把大部分利润都缴了税,甚至把全部利润缴给税务部门还不够(这时候表现为企业的经营亏损),就会承受不了,就没有积极性。
遗憾的是,这正是目前的一种现实。
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8月24日发布的数据,我国中央企业2012年1至7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3347.6亿元,同比增长8.4%;上缴税费总额12625.7亿元,同比增长13.8%;累计实现净利润4593.8亿元,同比下降16.1%。容易看出,这些企业同期上缴的税费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为12625.7÷123347.6=10.2%,利润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为4593.8÷123347.6=3.7%,利润总额占上缴税费总额的比例为4593.8÷12625.7=36.4%。也就是说,企业到手的净利润只相当于税费总额的1/3;反过来说,企业上缴的税利总额相当于净利润的2.7倍!
换个角度看,根据国家财政部披露的数据,2012年1至7月全国财政收入为744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727亿元,增长11.6%。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64008亿元,同比增长9%,扣除汇算清缴上年银行业等企业所得税增加较多因素后增长7%左右。换句话说就是,即使我国整体经济运行下行风险加大,企业经营内外交困,可是国家税收收入增长趋势依然没变。以中央企业发生的数据证明,企业实现的利润总数已经远远低于上缴税费总额,利税比例严重失衡。
从中也容易看出,税费负担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压力。道理很简单:税收征管是以国家强制力为背景的,国家确定税种、税率是不需要得到企业同意的,所以税费负担是企业发展不可避免的制度成本。
可是,如果税费负担过高,影响到企业发展积极性,最终仍然会影响税收收入的增长。因为归根到底,如果没有企业的交易行为就没有流转税,没有企业的所得就没有企业所得税,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放水养鱼”、“涵养税源”的说法。
从税收增长速度看,2006年全国的税收收入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仅仅当年的税收增加额(6770亿元)就超过1994年全年的税收收入。最近几年来,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2002年为14.1%,2003年为15.1%,2004年为16.1%,2005年为16.8%,2006年达到18%。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49442亿元,比上年增加11800亿元,增长31%以上。而在同期,GDP的年平均增长率则为10.4%左右。
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学术委员詹清荣认为,关于这一点,我国政府实际上看得很清楚,也想通过制度性办法来消除不利影响,所以才在2008年末提出“结构性减税”策略,强调要实现税制结构优化来更好地贴合经济发展实际。当然,最终并没看到这样的效果——据国家财政部公布的数字,2011年我国税收收入近9万亿元,同比增长22.6%,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攀升到19%以上!从绝对额看,2011年我国GDP总量约为2000年的4.7倍,可是同期税收收入却高达7倍。[3]
可以想见,如果企业的利税比例严重失衡,企业出资人因为不能从这种投资中得到应有的获利回报,就再也不愿意投资办企业了,“杀鸡取蛋”也就真的一语成谶。这也是为什么说目前我国经济低迷、投资者不愿意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厦门和泉州等地的运动鞋、男装、伞业、食品等产业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有重要影响,可是2012年以后这些地方的工业园区内,有许多企业挂起了出租厂房的广告,试图通过此举来减少亏损。而这样做的实质,就是慢慢地离开制造业,因为制造业实在赚不到钱。
可是,宏观形势对大家是一视同仁的。你的日子不好过,别人也一样。一位伞厂老板前几年在厦门一次就买了两幢工业厂房,现在大部分都用于对外出租了;而即使这样也不行,不是租不出去,就是租金太低。
据介绍,闽南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制伞基地,而该厂又是当地明星企业,前几年的年每年出口额有几千万元,并且在俄罗斯等国还建立了销售点。可是2012年上半年产量至少下降30%,库存超过5000万元。该厂一幢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厂房,过去可以产出5000万元产值,哪怕只有1%的利润,一年也有五六十万;可现在就连这1%也赚不到。即使对外挂牌年租金五六十万元,这厂房也根本就租不出去。[4]
案例
纳税意味着对利润的剥夺
政府税收收入意味着对企业利润的剥夺,这是显而易见的。适当的税收比重不但合理,而且必需;可是如果税收比重过高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积极性,影响到全社会的创业、投资,助长投机之风。
可是现实情形是,我国的税收比重不但绝对比重高,而且相对比重也已经跃居全球前列,这对经济发展和创业环境非常不利。
从宏观数据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 GDP 的比重从 1985 年的56.18%下降到2007年的43.42%,下降了13个百分点;在此期间,政府收入占 GDP 的比重却从 1995 年最低时的 17.39%猛增到 2007 年的32.87%,12年中上升15.48个百分点。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在政府收入结构中,各种收费的比重越来越高。要知道,这种税外收费和罚款的随意性很大,对打击企业和创业者的积极性危害更大,更与现代政府收入体制背道而驰。[5]
名目繁多的间接税让人苦不堪言。青岛市地税局工作人员举例说,市民每天饮用的自来水中就包含着增值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平时日常消费中的流转增值税税率在15%至17%之间。照此计算,如果一位市民每个月的个人消费在2000元左右,就意味着他要承担的间接税在200元以下,相当于月收入4000元的纳税人的个人所得税数额。
她开玩笑说,“早上起来打开水龙头洗脸,自来水公司早就帮你缴了增值税;坐公交车上班,公交公司帮你缴了营业税;一天抽一包10元钱的烟,超过一半的钱缴了税,包括增值税1.45元,消费税3.6元。甚至每天你吃一个馒头都要缴税啊!”[6]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认为,关键是我国依靠税费供养的工作人员太多。
他提供的研究数据是:我国1978年时全国总人口缴税缴费供养人员比是49比1,也就是全国平均每49个人缴税缴费供养1个人;而到了2007年时,就已经达到25比1,即49个人缴税缴费差不多要供养2个人,负担几乎增加了1倍!这还不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内,否则实际供养比更是高达19.7比1。如果包括乡村居民供养的村级干部和乡镇中的非在编人员,这个比例就更是惊人。由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绝大部分分布在城镇,在乡村的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一算税费供养人员占城镇总就业人口的比例高达17.7%。也就是说,在城镇就业人员中,每4.6个人就要供养一个公务人员!从绝对数看,2007年我国税费供养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和临时编制人员的工资、退休、医疗、公款招待、公车、公共支出、办公等费用合计高达29425亿元;再加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投资支出,共计37530亿元。
并且他还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凡是收费罚款多、罚款重的地区,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量就少、城镇人口从业率也低。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些地区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罚款,包括行政审批、许可、监督、执法、收费和罚款等过程中的吃拿卡要,严重影响到了创业和企业经营。[7]
所以周天勇认为,这种税收来源集中于创业和企业、对创业和企业收费罚款太多太乱的局面已到非改不可地步。如果粥少僧多,并且缴费的不如收费的,甚至待遇要相差好多倍,这经济还会发展吗?!
1 施洪灿:《义乌江东街道非公党建划出一道政治彩虹》,载《每日商报》,2010年10月31日。
2 潘石屹:《不赚钱的商人是不道德的》,中国企业家网,2012年3月16日。
3 詹清荣:《税费负担对企业发展的结构性制约》,载《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9月14日。
4 《闽南制造业病危:税费凶猛,工厂不忙生产忙租房》,载《经济参考报》,2012年8月13日。
5 周天勇:《政府收入结构扭曲加重企业成本》,载《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11月16日。
6 张榕博:《专家称间接税高增加民众负担:购1斤肉2两系税费》,载《齐鲁晚报》,2012年3月26日。
7 周天勇:《中国靠税费供养的公职人员实在太多》,载《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