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家都没钱,你又去哪儿赚钱(1 / 1)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光靠个人努力是不行的。就好比在水泥地上种菜,无论你本领再大也种不出来。可惜的是,许多创业者说起来头头是道,最后却忘记了环境的重要。尤其是在当今整个经济环境不佳的背景下,成功创业难上加难。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大家兜里都没钱,你又到哪里去赚钱呢?

从最近5年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财务指标看,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数据表明,凡是经济稳定向上增长的时期,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都要快于应收账款和产成品资金占用的增长速度;反过来说,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慢于应收账款和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长速度,就表明经济形势不佳、货款回笼不畅了。

具体数据是,2007年1至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27.6%,同期应收账款和产成品资金占用分别增长18.8%和21.8%,分别高出8.8和5.8个百分点。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1至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低于应收账款和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长速度8.8和5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经济在国家政策的强力刺激下率先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2010年1至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1.8%,同期应收账款和产成品资金占用分别增长22.4%和11.2%,又分别高出9.4和20.6个百分点,显示市场需求稳定增长、货款回笼顺畅。2012年1至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低于同期应收账款和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长速度4和2.4个百分点。所不同的是,从这些指标看,2012年1至5月的指标要好于金融危机中的2009年罢了。[1]

为什么我国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吃力,国外企业好像就没有这样严重呢?为什么大家都经营差不多的产品,彼此价格战打得精疲力竭,利润越来越薄,明知这样做不对,可是依然欲罢不能,有没有什么好的策略呢?企业要发展,是应该坚守主业还是走多元化道路呢……一句话,中国式创业以及中国企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对此,长江商学院院长、汕头大学副校长项兵教授认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目前还处在起点阶段。如果要想赶上一流跨国公司,起码需要40年;要达到超一流企业水平,起码要50年。可是在许多行业,留给我们的时间却只有5到10年。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追赶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不能盲目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即使是单纯的一句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也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和国情,如果是为制度而制度,必死无疑。

举个例子来说,有些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可是从整体上看,这个行业中的许多核心技术都掌握在那些世界超一流的企业手里,这时候你再怎么加大投入,都无法达到目的;更何况,新产品研发的风险很大,即使在美国,因为研发失败而倒闭的企业也比比皆是。

所以,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要想摆脱困境,一定要改变固有的自主研发、自创品牌的思维方式,学会从全球角度看问题。

亚洲最著名的市场营销学教授之一蒋炯文认为,所有企业都应当突出差别化、建立核心竞争力,而不是相互厮杀。

也就是说,企业做大做强不如做精做好,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避免与人直接竞争。如果你把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千方百计用于扩大再生产、提高产量,初衷可能是为了用更大的规模赚更多的钱,可是最终适得其反。因为当产量越来越大时,市场也会越来越趋于饱和甚至供过于求,最终逼迫大家把价格都降下来,大家都没钱赚。

另外就是,企业的成长需要充分的资源,而这并不是靠上市、找人找投资就能做到的。企业应当追求健康的利润,只有这样才能继续支持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最终实现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和平相处。如果像现在这样相互厮杀,只会让外国消费者捡便宜,反过来盘剥我国国内的劳动力和资源。一旦外国品牌挟裹着雄厚资金和品牌杀入,就只有乖乖地把市场交出来的份。所以,不要怕企业规模小,关键是要有差别化,这就是你存在的价值、发展的理由。有了它,就绝对会有生命力。[2]举个实实在在的例子:张小军在家人资助下,大学毕业后和同学一起在省城一家电脑城租了个铺面,开始了创业旅程。他深有体会地说,以前在学校读书时把创业想得太简单了,总觉得创业空间很大;可是等到自己真正当了老板,才知道并不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光靠热情不能解决种种困难。尤其是现在,做电脑生意的人太多,与别人比,我们这些大学生缺乏资历和经验,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什么业务;后来好不容易挣了点钱,也只够缴缴房租什么的,感觉很沮丧。

青海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对此很有同感。他说,这种问题在大学生创业中很普遍。这些大学生对创业热情有余、对企业运营知之很少,更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所以他们的创业之路举步维艰。许多大学生的创业实际上仅仅是构思了一个模糊的创业方向,并拿不出什么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来;真正落实到行动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可是要知道,仅仅有创业方向和热情远远不够,也难怪他们赚不到钱了。[3]

案例

梦想发财的人不适合创业

有人说,我创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前途;或者说,创业的人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理想和思想。也有人说,创业就是为了赚钱,不赚钱是不道德的。但显而易见,创业能不能赚钱,一方面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赚钱,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社会让不让你赚钱。如果全社会经济低迷,你想赚钱也是不那么容易的。

整天梦想发财的人,实际上并不适合创业,这是石宏伟的亲身感悟。

2008年,当时还是大二学生的石宏伟第一次来到义乌。当时的他在参观了义乌国际商贸城、看到有那么多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后,心里就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来这里发展。

2009年9月,他读大三,没什么课,所以就想开一家袜子店,专门出售时尚女袜。可是当他兴冲冲地来到这里后,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身上总共只有几千元钱,又能进到多少货呢?于是打起了退堂鼓。可是转眼一想,就这样回去也太丢人,所以就批发了5000双运动棉袜。他想,既然开不成袜子店,那我就从摆地摊叫卖袜子开始吧。

回到学校后,他发现学校附近的菜市场上每天早上有很多人,于是就去菜场旁边摆地摊卖袜子。第一天早上因为害羞,不敢声张,所以只做了30元营业额。第二天早上豁出去了,大声地喊叫“10块钱5双”,营业额骤增到100多元。后来由于天气越来越冷,生意也越做越好,一个月就赚了4000元。于是,他干脆在菜场旁边开了家袜子专卖店,位置很偏,房租也不贵,一般来说如果不是慕名而来就没有生意。

怎么办?他在校内每个女生宿舍门口都贴了张广告海报,承诺他的价格“永远最便宜”。就这样,月收入很快就达到5000元左右。而就在这时候,他把袜子店转让给了朋友,自己专心致志地搞袜子连锁,准备推向全国,从而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搞连锁涉及面大。因为他还是学生,所以几乎所有厂家都不与他合作,所以一年后他仅仅在全国发展了16家袜子加盟店。实践证明,单靠自己几个人的团队发展连锁加盟很不现实,所以他调整策略,大力发展网上批发业务,先解决温饱问题再说,把梦想放一放。

两年过去了,所有朋友都认为他已经赚到不少钱,但他认为自己口袋里仍然是空的。不是自己不想赚钱,而是首先要让客户赚到钱,这样自己才有可能真正赚钱。他意味深长地说:“我想对还未创业的朋友说,创业在短时间内是看不到成绩的,更不要谈能赚多少钱。奢望今天投10万元进去一个月赚10万的朋友,千万不要来创业,还是去买股票吧。”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他笑着说,当初没有饿死就是幸运。[4]

1 项峥:《工业企业销货款回笼不畅,凸显当前经营困境》,载《上海证券报》,2012年7月25日。

2 蔡毓生、彭涛等:《走出困境必须换“脑筋”》,载《汕头日报》,2005年1月19日。

3 贾忠英、何箭:《大学生创业系列报道:大学生创业,难在何处》,载《西海都市报》,2008年2月22日。

4 罗西:《不赚钱是不道德的》,载《创业天下》,2011年6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