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理论上所有企业应该一视同仁(1 / 1)

什么时候可以不拼爹了?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所有企业的地位都一样、全社会没有人再提“国有企业”的时候。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可是,目前这在理论上还没做到,实践中就更是天壤之别了。

在所有企业的地位中,以国有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与民营小微企业之间的悬殊最大。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的国有企业历来定位模糊,不但政企不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国家供养的利益集团,这也就难怪会给市场经济中所有企业一个平等的地位了。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为企业搭建一个好的舞台、创造好的经营环境。过去政府总是把它认定的最好的企业扶着,称为“慈父主义”。其实这是害了企业。一方面,它对某个企业给予倾斜,实际上就势必会打击其他企业。也就是说,它扶的是一个企业,却由此扼杀了成百上千个企业。另一方面,这样会使得所有企业失去创新的动力。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诺斯所说的那样,激励的要点就是让任何个人和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与它取得的回报相一致,否则就必定会逼着一部分人去“傍”政府,因为政府手里有资源。所以吴敬琏说,政府一定要弄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1]

2009年11月,在“国企、民企能否共赢”的经济学人月度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认为,我国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国家供养的利益集团。确切地说,国家在过去为国有企业剥离了许多社会负担,如社保养老、学校、幼儿园等,可是它们却成了国内经济不稳定的根源,而不是宏观经济的稳定器。[2]而这种情形过去在国外也是出现过的。

例如,在一些欧洲国家,原来鞋类主要是从国外进口的,后来就想这样不行,万一以后打起仗来军鞋不能保证供应怎么办?所以就规定,以后鞋类不准进口,只能让国有企业生产。当然,现在这成了一个笑话。因为事实证明,国有企业生产的军鞋质量越来越差,军队真要打起仗来反而没什么可穿的。在非洲,殖民地独立之后搞了不少粮食安全政策,说穿了就是统购统销,由国家成立的粮食公司垄断收购、垄断进口、垄断出口,把什么都搞死。可是你现在再去非洲看看,这种粮食政策就没有了,因为这样搞实在搞不下去。

我国的情形也是这样。过去越是抓粮食安全,粮食就越不安全。倡导到处种粮食,即所谓的“以粮为纲”,哪怕房前屋后有一小块地,都要种上向日葵、南瓜等等,恨不得把所有的树都挖掉改种粮食,可是结果怎么样呢,依然不够吃的。还有钢铁也是如此,“以钢为纲”大炼钢铁,钢铁反而不够用。后来不大炼钢铁了,我国的钢产量全球第一。

除了这种国有企业的安全定位错误外,还有财政定位的错误。什么时候国有企业效益不好了,国家的财政包袱就会变得很大;可是国有企业的效益好了又怎么样呢?以前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我国过去提政企分开,砍掉了一批部委,目的之一就是要让这些国有企业的财务和财政分开,亏了自己想办法,不再成为政府包袱,同时也减少一些利用国家权力挣钱的机会。可是没想到,2003年后国有企业的效益好了,当时全国的财政收入是3万亿元,而国有企业的盈利是1.6万亿元,所以就不知道这些钱怎么用,于是引发了金融动**——道理很简单:这些国有企业所挣的钱不应该是政府的,也不会给政府,所以只能东奔西突,必定要在哪里出点问题。就好比你要让保姆给你挣钱,那你还要雇她干什么呢?

关于国有企业成为国家供养利益集团的事例,最典型的是煤矿。小煤窑是当地百姓致富的重要途径,可是大煤窑是国有企业,与当地百姓就没有多大的关系。煤挖完了,钱拿走了,工厂搬了,然后地就塌了,因为下面被挖空了。而这时候的地上是不能住人的,只能种树,所以这国有煤矿一走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能看到,凡是哪里有这种大项目的,将来基本上都要成为那个地方本地化发展的重灾区。这就与国有企业的定位不当有关。企业如果有亲疏远近,自主创业者也就没法创了。

案例

不拼爹难以支撑12个月

对于赤手空拳的大学生来说,个人、家庭、企业、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得他们的创业道路和创业目标悬殊太大。所谓“功夫在诗外”。

著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断言,“目前中国的现实是,一个年轻人,除非他家里有特殊关系,否则绝大多数都不可能有资本维持公司运转12个月。在中国,开办公司的启动资金越来越高,以前开办一个公司几万块钱就可以了,现在没有几十万块钱,想都不要想。”[3]

薛蛮子是有资格说这话的。早在1991年,他就投资25万美元在创业初期的UT斯达康上,2000年UT斯达康在美国上市时,薛蛮子共获得1.25亿美元的回报,理所当然成为我国最早期的风险投资者之一。

这10多年来,薛蛮子可以说见证了我国创业环境的沧桑变化。他说,20世纪90年代末,搜狐的张朝阳、新浪的王志东、网易的丁磊出来创业时,国内的创业环境还比较恶劣,正是得益于美国的风险投资,这三家公司才成为今天的三大门户。

接下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成了我国第二代创业大潮中的代表,基本上同样是国外的风险投资。国内资本市场对这样的商业理念和盈利模式不怎么看得懂,所以很难接受,同时当然也缺乏资金退出机制。

而现在的投资基金领域,内资和外资已经平分天下,并且内资越来越占上风。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的创业成本也越来越高。以股市中的创业板市场为例,虽然这为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的退出提供了渠道,可是其中一些规定并不适合创业型公司。例如,如果要按照连续3年都达到一定的盈利水平,那么即使是亚马逊公司也不可能在中国上市;可是恰恰相反,恰好是这样的公司才是最伟大的创新型公司。

薛蛮子直言道,国内年轻人的创业热情确实在逐步提高,每年有六七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和上百万的硕士、博士生需要就业,国家为此也出台了各种帮助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可是这些在他看来,“绝大部分项目实际上效率很低。”

为什么呢?他认为,“为了工作而创业”绝对不应该成为创业的理由;“创业,一定是发现了一个没有被市场满足的需求”,才会吸引创业者去满足这种需求的,决不应该是跟风。想一想也是,儒家的“儒”(人之所需)字不就点明了大学生创业的基本方向了吗!

他认为,大学生如果真的想创业,就应该毕业后先到一个创业型公司去打工,观察该公司在一步一步往前走时犯过什么错误,为我借鉴。行业熟悉了,真正理解了市场需求,然后找几个合作伙伴,各有所长,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团队,这样才容易取得成功。可实际上呢,许多创业者喜欢从事那些不需要大量固定资产投入的行业。可是殊不知,这些创业项目的门槛很低,做起来容易,要做大就难了。

薛蛮子认为,未来10年中在以下三大领域最容易出现伟大的公司:一是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二是迅速提供标准化、规模化、整齐划一服务的服务业升级(这方面最典型的是“如家”快捷酒店);三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化媒体。

而要进入任何这样一个行业,都需要家庭乃至家族的有力支撑,单靠大学生个人及团队难以企及。或许这就是他认为“中国年轻人创业若不拼爹难扛12个月”的最大理由。

1 吴敬琏:《政府“慈父主义”会害了企业》,载《南方都市报》,2012年10月9日。

2 毛寿龙:《国企定位模糊,变成国家供养的利益集团》,搜狐财经,2009年11月26日。

3 薛蛮子:《中国年轻人创业若不拼爹难扛12个月》,载《中国企业家》,2012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