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年了就不该生活在幻想中(1 / 1)

年轻的大学生为什么特别憧憬创业?除了就业难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把创业看得太容易了。

确实不错,创业会让一个人实现从“职业”到“事业”的转型,这其中的**实在太多。但所有的**和憧憬,都是建立在创业“成功”基础之上的;一旦失败,那就有些不好玩了。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这样的“母亲”多了也是一件麻烦事。更何况,也有不少失败患有“不育不孕”症,硬是孕育不出“成功”来。这样的事例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是大多数。

所以说,大学生既然已经成年了,就不该在创业之路上轻易冒险。冒险和冒险精神是不同的概念。年轻人有点冒险精神没有错,但这并不表明你就一定要去冒险,尤其是必输无疑的那种盲目冒险更应避免。

例如,大学生创业的一大误区是,他们把自己拥有的专业知识与创业能力划上了等号。通过几年的学习,有了一些创新的点子,就以为自己的创业就可以取得成功了,这未免幼稚了一点。在一些专家看来,这种片面认识亟待扭转。因为创业最需要的是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对这个行业商业运作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创意”和“钱”这么简单。任何胡说“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1]

就拿中间商的提成比率来说,这在不同行业是大不一样的。总体是越接近零售渠道的产品佣金比率越高,相对销售额越小,运营的相对成本越高;而越是靠近原料级的产品,就越是相反。这样就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定价问题。如果不懂得这个基本道理,就必定要吃大亏。

再如,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并不是许多大学生想象的那样“越严格越好”。产品的质量是一个相对概念,“最好”的质量就是刚刚达到客户满意的质量。这听起来颇有点像“六十分万岁”,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质量要求过高不但会推高成本,而且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甚至根本做不到;质量要求过低,以至于产品变成了不合格品,就会卖不出去,或者因为废品次品过多造成大量损失,当然也是不行的。

大学生生活在幻想中,对自主创业非常不利,甚至注定会失败。网上一位女大学生自暴的创业经历就是这样,我们姑且称她为小娟。[2]

小娟在深圳工作,大学毕业时就想创业,开一家自己的店。因为缺少资金,所以不得不先去打工,但心中的创业之火一直没灭。几年后有了几万元存款,于是辞去工作,准备全身心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有一次她在外面吃饭回来的路上,看到电线杆上有张转让店面的广告,说是附近有家服装店急于转让,所以就打电话过去和老板约好见个面。而在此之前,她虽然想开店,却并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更是压根儿没想到去卖衣服,自然对这方面也是一点不了解。

看到店面后,她的第一个感觉是位置太偏,周围没什么人,转让费却并不低。虽然她估摸着卖服装的利润很高,但还是不敢贸然尝试,所以找个借口离开了。不过她并没有闲着,而是每天去那里附近观察,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不能在这里开店。所以几天后当这位老板又打电话问她如果要的话转让费可以降低时,她一口拒绝了;而她也承认,如果当初一开始老板就降低转让费,她很可能是会考虑接手的。但正在这时候,她似乎一下子就找到了方向:就开服装店。

于是,她每天在网上留意哪里有招商、店面转让的信息,不停地打电话、问价格、看位置,后来终于发现,开服装店人流量和购买力是最主要的,缺一不可,否则只能是死路一条。可是自己手里的那几万块钱根本付不起那些高额的转让费。就这样,一个多月下来还是没找到合适的铺位,却结识了不少卖服装的老板,多少知道了一些生意经。

后来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关内卖服装的姐妹,她本来以为关内的房租会很高,后来才知道那个地方是生活区,人流量不大,所以店铺价格并不贵,所以就去看了。一看觉得这里位置很一般,但周围的人还是比较有购买力,综合评价不错。尤其是进这个商场不用缴进场费,这样可以省下不少钱,于是就在那里选了个最中间的位置。

交了钱之后,她就去自己店铺对面的那家看了看。只见门口贴着“10元清货”的广告纸,心里一阵寒颤,觉着这里的生意可能不怎么样。对方问“你卖什么”,她说“卖女装”,对方说“那你死定了。来这里买衣服的都是老年人,年轻人都不来,所以根本赚不到钱。你这店面6年里已经换了两个老板了,你看我这里好几天都卖不出一件。”

小娟一听,心想是不是怕我店开在这里和你竞争故意泼冷水的?但也管不了那么多,因为定金已经付了。联想到当初和老公一起来看店铺时,老公也不看好这里。这点积蓄自己存了好几年,双方父母又靠不上,夫妻两人在深圳是租房住,每个月的开销不低于三千元。如果经营失败,将来的日子可怎么过?但既然已经迈出这一步,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后来她又一连考察了几家店,发现都没什么生意,这才知道刚才对面这家老板说的并没错,并非故意吓唬她。这下子她觉得六神无主了,手心直冒冷汗。于是想转行:既然卖女装不行,那么卖女鞋呢?恐怕也差不多;卖女内衣呢?内衣不是易耗品,销量恐怕不会大,并且价格高了、低了都卖不动;卖男装?自己又不懂这个季节男人都爱穿些什么衣服;卖童装?店铺太小,一共才只有10个平方,挂不了几件衣服。就这样,最终决定还是卖童鞋,虽然自己对此一窍不通,但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一种选择了。至于结果怎么样,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吧。

直到这时,小娟才觉得虽然是开这个小小的店,自己也是一片茫然,从最初的想卖女装到卖童鞋,只是一念之间,想想自己也觉得好笑,因为对这些根本不懂。不用说,这样的创业无疑是赌博。正因如此所以她才说,“由于没有经验,尝试了好多种门路,结果没有一条路走得通。”试想,这样盲打盲撞地去创业,是不是有点把它当儿戏了呢?

案例

专业知识≠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中的幻想之一,表现在把自己仅有的一点专业知识等同于创业能力,以为自己读过几年书“肯定要比”那些读书少的老板强。

小武在大学里学的是出版专业,对出版行业相当熟悉。他想,既然现在社会上找工作这么难,那还不如自己创业。看看社会上到处都是文化公司,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文化公司呢,这不正好说明这个市场是很大很大的吗?

就这样,小武毕业后千方百计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不错,就是社会上随处可见的那种。可是公司成立半年了还没正式开张,确切地说已经名存实亡。为什么呢?因为在这半年间,他根本就没接到一笔业务。一方面,他是一名新手,在许多方面对整个市场还不了解,无法驾驭市场;另一方面,这家公司确实也没什么优势可言。

而直到这时候,小武才不得不承认自己当初的想法过于简单。只不过公司既然已经成立,就必须得先撑着,无法轻言放弃。他说:“只要公司存在一天,我就会不断找机会接业务,哪怕不赚钱也行。”[3]

看起来小武的决心还蛮大,或许是许多创业家所教导的“坚持就是胜利”的观念在起作用。可是,作为一家企业来说,如果久久不能盈利甚至久久不能走上正轨,那还能坚持多久呢?很玄。

小武的故事相信许多人不陌生,今后还将不断重演。这里的问题并不是说他不能创业,也不能断言他坚持下去就不会出现转机,但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专业知识≠创业能力,这需要引起所有大学生创业者的重视。并不是说你的书读得多、文凭高就一定适合创业了。

1 韩士德:《念好“创业经”:大学生准备好了吗》,载《科技日报》,2009年10月15日。

2 《我开童装店的创业经历》,创业邦网,2010年1月20日。

3 韩士德:《念好“创业经”:大学生准备好了吗》,载《科技日报》,2009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