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创业者喜欢读“成功学”书籍、听“成功学”讲座,甚至到处追着听。可是成功学并不会给你带来真正的成功,甚至会相反。
所谓成功学,本来是指探讨取得事业成功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可是一旦它披上神秘的外衣,科学变成巫术,就必然要走味了。
实际上,成功学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更不应该火爆。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以厚德载物”,这就是“做人成功”的基本道理。在国外,成功学最早源于英国培养绅士的观点,强调的是一种自我管理,如此而已。
那么,成功学为什么会变味呢?这里非常有必要揭穿其中的一个小小伎俩。这就是群体心理学鼻祖、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他的名著《乌合之众》一书中所说:在他那个时代(19世纪末)以及后来的时代,说道理已经没用了,需要用催眠师来代替演说家、用暗示代替雄辩、用宣传代替议会讲演。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道理,你只要会使用集体催眠术或暗示,在这些人被催眠的状态下,你不需要用智慧去说话,只要声嘶力竭地灌输“跟着我干,你们一定会赚钱”等等,这些人就会稀里糊涂地信以为真。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群体互动心理机制(暗示):“暗示可以使一切产生!”[1]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知道为什么传销和所谓的成功学在我国会特别火爆了,因为我国最具有这方面的土壤。
说到底,这些成功学的“成功”,并不是这门学问的成功,而是运用集体催眠术的成功。打个比方说,如果你单看某一位“成功学大师”的书,会很难相信其中所说的道理;可是一旦你到了他的讲座现场,就会对他的观点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什么?因为你被催眠了。就像你在喝了迷魂汤之后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还能代表你的本意吗?
所以,这样的“成功学”会越听越糊涂,越听越心浮气躁,越听越无法脚踏实地,越听离真正的成功越远。尤其是那些参加过所谓成功学讲座的人都知道,这些成功学实际上是以名利为诱饵,误导急于寻找捷径、成为人上人的听众,这本身都是一种噱头。
根据这种所谓的成功学逻辑,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没有3个月赚到100万,不能35岁以前就退休,就是“不成功”,就是犯了“不成功罪”。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按照这样的说法,全球99.99%的人岂不是都没脸活在这个世界上了?事实上,你看看周围的普通百姓,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追求和乐趣,世界完全不是你想像的那样。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所谓的成功学教的只是急功近利、成王败寇,理所当然是一副毒药,戕害着那些追随者,不管你有钱没钱。
现在的问题是,就有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想自主创业当老板的人,整天沉溺于这些所谓的成功学讲座,只看到头上的天空,却忘了如何脚踏实地地走路。仔细研究这些成功学的基本讲义和惯用词,你会发现都是些“地球人都知道”的普遍真理。如果按照这些无比正确的普遍真理去行动,理论上说当然是一定会成功的;即使不成功,也只能说明你的行为有偏差,不能说这些普遍真理不正确。
2011年6月18日,在深圳一家酒店的宴会厅,1000名学员在这里参加思八达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刘一秒(人称“秒哥”)的培训。这些学员大多是企业老板和年轻的“富二代”,虽然三天的培训费要5万元,但不要紧,他们不缺钱,他们只是感到疲惫、迷茫,其共同点是“要么是婚姻出现了危机,要么是生意越来越难做。”其中最贵的一门课,2008年开设之初的收费标准是3万元,2010年即涨到30万。听过的人都说“好”,但没有一个人能说出“好”在哪里。[2]
在这种“成功学”的误导下,2010年的一份调查表明,30岁左右的年轻人中,我国大陆有43%的人想成为大企业家,20%希望未来自己的年薪收入可以超千万,这现实吗?相对而言,台湾有34.6%的年轻人认为赚钱虽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有23.8%的人的理想是当个“小店店长”。[3]从中容易看出,一方面,我们把财富看得太重了;另一方面,在台湾开一家“小店”可能比较容易,在大陆则相对不易。
这些所谓的成功学,最大的缺陷是缺乏全面性、完整性、系统性,都是抓住一点侃侃而谈,所以根本谈不上是一门科学。而不用说,只抓住一点来进行阐发,当然就是片面的,也很容易产生误导。
许多成功学大师宣称自己熏陶出了多少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但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大腕们有哪个是听成功学听出来的呢?
以号称“世界华人成功学第一人”的陈安之为例,他说自己“27岁(即1994年)就成了亿万富翁”。可事实上,直到2000年,台湾还有一群陈安之的学员在向法院起诉,控告陈安之向四五十位学员非法吸储5000万元开设饼干连锁店;而陈安之则声称,因为自己的饼干店经营不善,不得不关闭一家又一家分店。[4]
2012年10月,著名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系列图书作者罗伯特·清崎旗下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截至2012年8月20日,该公司只剩下180万美元资产,可是负债却高达2590万美元。[5]罗伯特·清崎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他的《富爸爸,穷爸爸》在全球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无论如何,他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不得不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归根到底,正如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所说,他之所以否定成功学,理由是:一是有些作者除了写书之外没做过实业,他们的成功学纸上谈兵,无可借鉴;二是即使那些做过实业的人的书,如果教你复制他们的成功,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成功通常无法复制;三是如果你想追求成功,建议可以多读一些名人自传,但别抱着复制心态,主要还是学那些值得学习、并且学得会的。[6]也就是说,无论是你看成功学还是其他什么书,看了以后都要反思总结,否则就和看小说没什么两样。
而余秋雨则提醒大家说,千万不要把各种阴谋当作“成功学”。
显而易见,即使是真正的成功,也是只可学习、不可仿制的。更不用说,有些成功根本就是遭人鄙视甚至有害社会的。前者如通过忽悠别人取得“成功”,就不是什么高尚的事;后者如遗臭万年的人物,他们也是这些成功学中典型的“成功人士”,难道你也要学他们吗?
如果要这样说,《论语》中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句就是最好的成功学。它的本意是,“仁者喜欢大山般的坚守不动,智者喜欢水一般的灵活变通。”断句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而不是现在大多数人望文生义的那样,是“聪明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言外之意是他们都喜欢旅游。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如果有了该有的坚守和变通,还有什么不会取得成功的呢!
所以某网站一份关于“你相信成功学吗”的调查表明,11483票不相信,占88.6%;相信的只有1478票,占11.4%。这正应了一句俗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则半真半假的报道说,一位记者在采访一位富豪时问,“你是怎么获得人生第一桶金的?”富豪说,“那年我8岁,爸爸给了我1块钱,我就用这1块钱去贩卖鸡蛋,从中赚到了3毛。”记者说,“哦,原来你在8岁时就有了经商意识,然后一步步发展成为今天的大富豪的吧?”富豪说:“也不能这么说。因为10岁那年我爸就去世了,所以他把亿万家财都传给了我,后来我就成了富豪。”
无论这则报道是真是假,都可以看出,这实际上就是当今大部分新生代富豪的发家史。说句难听的话,中国人特别注重家族继承,有没有一个“好爸爸”哪怕是“干爸爸”是完全不一样的。
香港富豪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1987年大学毕业,在加拿大一家投资银行工作。1990年李嘉诚给他1.25亿美元,让他去建立一家卫星电视公司。仅仅到1993年5月,该公司的收视用户就超过5300万,李泽楷卖出该公司净赚4亿美元。4个月后,他用这笔钱创立了盈科控股公司,从此正式走上独立创业之路。当年他25岁。[7]这你学得来吗?
设想一下,不要说李嘉诚给了他一笔巨大的启动资金,即使没有,李泽楷只要说自己是李嘉诚的儿子(其实也不用说,天下人都知道),做什么事也会一路畅通,不敢想象有人会故意刁难他什么的。你能吗?
所有这些,都是任何“成功学”案例中不敢说也不愿意说的。
案例
少听成功学,多看失败教训
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第一赛季晋级篇第三场选手赵某,正在畅谈如何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国际连锁餐饮巨头的创业设想,争取把成功学的一些理念和健康餐品结合在一起,发展成连锁经营。
现场评委、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提问:如果你有一个精英管理团队,其中有医疗专家、食物专家、营销专家,请你介绍一下这三位专家是怎么个“精英”法?
赵某回答说,第一个是营养保健专家,在国内很有名,曾经给国家领导人做过营养保健顾问,并且举办过“谁来救救我的老板”的讲座。因为工作关系,我不能公开他的名字。他是我们的保健总顾问,也有股份在内。第二个是市场策划专家,是我们的一个副总,具有多年的市场策划经验。第三个也是我的一位副总,他现在就坐在下面,已经在餐饮业做了15年,具有丰富的餐饮业运营经验。
马云点评说,对于你的企业运作模式我不做评论,但我建议你少听“成功学”,多花点时间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失败的。所有的创业者都是如此。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但失败的原因就可能是这么一两点。在我看来,真正的成功学是用心去感受的。如果有一天你成了成功者,那么你讲的任何话都是对的。你刚才提到精英团队,精英不会跟着你吃肉;跟着你吃肉的,也未必是精英。请记住这一点。
马云接着说,我不是否定成功学,但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合适的度。你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成功学大师”在讲课,两招过后别人就觉得有点虚。真的是这么回事。我们公司过去也有员工去听过成功学课程,听一两次觉得还可以,听四次五次这个人就废了。
马云提醒在座的所有老板记住,要把那些失败过的人放到重要位置上去。因为经历过失败,所以他们更知道怎样取得成功。常胜将军是没有的,常胜将军会死得很惨。我查了我们马姓最大的官,就是马谡,最后被诸葛亮给杀了。所以,人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成功。[8]
1 武志红:《集体暗示:公众谣言的心理分析》,载《广州日报》,2005年12月3日。
2 罗琼:《思八达:“教父”的生意》,载《南方周末》,2011年7月22日。
3 韦巍:《不成功,便成人》,载《南国今报》,2010年5月11日。
4 《潜能大师陈安之被控非法吸金》,载《人民日报》,2000年8月10日。
5 《作者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中国广播网,2012年10月13日。
6 李开复:《我为什么否定成功学》,载《中国企业家》,2011年11月17日。
7 《人生的智慧》,载《种业导刊》,2011年第4期。
8 马云:《忠告创业者:少听成功学讲座》,中国日报网,2012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