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民创业是无奈,更是悲哀(1 / 1)

与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不可能有哪项工作是适合全民的;或者说,不可能有哪项工作是全民都可以成功的。否则,也就没有了所谓“成功”与“失败”的区别,也就不存在“分红”与“协作”之说了。人人都知道:社会越发展,分工越明确。如果人人适合创业或都想去创业,这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可能的。简单地想想就知道,如果人人都去创业当老板,又有谁来做工人、为你打工呢?!

所以,提倡全民创业这本身就是一种谬论,是悲哀,更是误导。从全国来说,目前的大学生创业比率很低,只有百分之一;北京更低,只有千分之一,这就是对倡导全民创业的一大讽刺。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平均水平也只有百分之十至二十,不可能更高了。

《北京晚报》教育周刊曾经携手搜狐网站教育频道进行过一次“大学生创业难在哪”的问卷调查,向社会各界征求看法。

大学生创业在许多问题上非常模糊,基本上属于“小儿科”阶段。例如,在关于是否赞成大学生创业中,“不管是赚是赔,比不找工作要好”,这哪里是什么可以站得住脚的理由?难道创业仅仅是为了与“不找工作相比”,这岂不是把创业当作“办家家”游戏了?再说了,自主创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盈利(当然,最终能不能盈利是另一回事),可现在却把“不管是赚是赔”作为赞成大学生创业的理由,岂不是贻笑天下?还有就是,100%的人认为自主创业的启动资金在“1.5万元以上、4.1万元以下”就足够,也让人大跌眼镜。说实话,用这点钱从事创业,基本上没有超出“小摊贩”的范畴。也许,当初设计这样的问卷时,主要是考虑到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的缘故,但这样一来无形中就把大学生创业定位于“小打小闹”了。

特定的大学生创业群体是这样,全社会的创业者又如何呢?对此,《世界经理人》网站也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

即使从全社会角度看,许多创业问题也并没有明确的答案,说了等于没说。但显而易见,必要的社会阅历对创业成功的作用至关重要。正因如此,当一般人均认为自主创业是年轻人的游戏时,更有一种观点认为,其实人到中年可能更适合创业。

例如,风险投资公司Ventures合伙人小詹姆斯·穆雷就表示,他更愿意投资给中年创业者,因为年轻创业者所犯的错误太多。他认为,伟大的创意对创业来说固然重要,可是企业的成功更需要其他,如发工资、鼓励员工、管理现金流等,所有这些商业基础都需要在实践中学习,远不是有一个创意就行。所以他说,如果他遇到一个有优秀创意的中年创业者,会很乐意在他身上投资,因为他至少不需要像年轻创业者哪样在自我教育上花钱了。

Clearstone公司创始人、风险总监维斯·米什拉对此也有同感。他认为,与年轻的创业者相比,中年创业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更加狂热。他们通常内心强大、自信心充足,所以创业中遇到困难时会迎难而上。并且他们往往是放弃高收入和舒适岗位,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才投入这种创业的,考虑问题会更周到、更成熟。

他认为,正确的创业目的应该是解决社会上的某个难题,并且你也具备这样的能力、非常热衷于解决它;相反,如果你是冲着金钱或社会地位开始创业的,那成功几率就小了。

他说,关于这一点,至少在美国硅谷可以得到证明。任何中年创业者在那里都不会被区别对待,没有人会因为你脸上的皱纹而怀疑你的充沛精力;相反,如果你已经有了二三十年的工作经历再去创业,所有人都会觉得你自己知道在做什么、以及这样做的原因。

不过他提醒说,中年创业者也不要被自己过去的成功冲昏头脑。即使你在大企业里取得了成功,也无法保证你今后的创业也能成功。如果你过于自信,对自己过去在大企业里的成绩夸夸其谈,风险投资反而不会买你的账,因为他们更看重的是你的个人能力,而不是历史。[1]

案例

就业难不是大学生的错

国家教育部每年都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乐观,其实,这真的不能怪大学生,甚至不能怪教育系统。所以,任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希望通过大学生创业来打开就业出口,或者以全民创业来带动大学生就业,都是不现实的,也注定是徒劳的。归根到底,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应该从全社会的运营机制上找原因。

按理说,我国经济多年来一直保持8%以上的运行速度,每年安置几百万大学生就业是小事一桩。现在之所以要倡导以全民创业来带动大学生就业,这本身就表明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呢?这个题目太大,仅仅从大学教育甚至前溯到中学、小学教育都难免一叶障目;所以,如果仅仅是围绕着大学生创业理念、创业文化、创业观念、创业意识等问题找原因,或者再加上现行体制机制、配套政策等,顺便鞭挞一番应试教育,再从政府管理挖到政策不力等等,都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单从应试教育来说,估计几十年内都不可能得到改变;相对而言,从政府管理方面来看更容易得到改善。如果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好,大学生自主创业率就会有一个大提高,不说能达到西方发达国家平均10%至20%的水平,至少也不可能在目前不到2%的地步徘徊。

举个例子来说,据世界银行《2010年企业经营商业环境报告》披露,在加拿大成立一家公司只需1个程序、5天时间,在我国内地则要14个程序、38天。同一数据在香港是3个程序、6天,在美国是6个程序、6天。而创业有时候是需要**和冲动的,可是研究表明,当多数人走完这14个程序、38天后,基本上就进入了“创业冷静期”。换句话说,这时候他啥也不想干了。[2]你说,这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反过来,如果有了宽松的创业环境,你不让大学生创业也拦不住。

就拿我们熟悉而又崇拜的美国硅谷来说,硅谷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高科技基地,而恰恰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蚁族聚居地”,相当于今天北京海淀的唐家岭,而不是中关村。

之所以这样说,是过去的硅谷只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块附属地。因为那地方偏僻、房价便宜,所以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就住在那里凑在一起开公司。不是因为那里有什么人才和高科技,而是因为生活费用低、房租便宜,说穿了就是创业成本低。

这颇有点像今天北京通州的宋庄,一些不知名的年轻画家在那里聚在一起搞创作,于是就形成了艺术村。截至2012年末,宋庄已经聚集了5000多位艺术家,拥有22座大型美术馆、113家画廊、4500多个艺术工作室,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之都”。要知道,这里有中国最大的美术馆上上美术馆,有国内规模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平台中国宋庄艺术品交易网。[3]而不用说,创业需要灵感,需要想象,需要同道启发,需要家人支持,需要政府保护,并且不能有太大的压力,否则就不容易成功。

试想一下,如果你想创业,却发现既没有资金,手续又相当繁琐,还没看到赚钱的希望就把身价全都押进去了,每天一睁开眼睛就会欠一大笔房租……这时候还会有多少心思、精力和动力去创业呢!

1 Jason Zheng:《中年创业者更靠谱》,36氪网,2012年11月11日。

2 苏文洋:《大学生创业难“卡”在哪里》,载《北京晚报》,2010年7月2日。

3 田伦、肖翔:《宋庄:艺术与产业的融合》,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