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动起来,心花会为你开”——和谐经济下的西部开发(1 / 1)

和谐经济 严行方 432 字 3个月前

西部大开发在补“对内搞活”的课,将惠泽4亿人民。实施7年来,任何人目睹它的变化都会满意这张成绩单。但显而易见,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西部大开发就像歌中所唱,“动起来,心花会为你开!”

【案例】

广西西北部大石山区的东兰、巴马、凤山3个民族自治县(合称“东巴凤”),是广西农民运动发源地,也是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的腹地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里也是我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贫穷是和交通落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东巴凤有70多万人口,对于路,东巴凤人有太多的盼望和太多的辛酸。它不仅阻断了东巴凤人与外界的联系,也阻断了东巴凤人的财路。

凤山县原来有个制药厂,县里想招商引资,可总是招不到。原因就在于这里的交通太差了,一是运输成本高,二是危险。后来,好不容易有个河池人来签订了承包合同,可是仅仅一个月后,该厂的运输车就发生了交通事故。当时该县县委书记和县长正好路过事故现场,看到一辆运输车翻在那里,满地都是药品、药罐,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厂完了。果然,第二天,该厂老板就提出走人。

经济要发展,首先必须加强道路基础建设。著名的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打响后,有2/3资金用在了路网改造上。

现在的东巴凤3县,已经实现了县县通二级路、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公路。3县等级公路的里程,由过去的244公里上升到了1044公里,19条通乡油路全面贯通,覆盖3县的31个乡镇,提前5年实现了自治区提出的到“十一五”末期70%的村委会所在地通等级以上公路的目标。

路通了,原来卖不出去的农产品如今成了抢手货。巴马县的山茶油,过去每公斤只能卖到四五元,现在能卖到十四五元;过去卖杉木要用马驮运到公路上,现在机动车可以直接进到村里,运费降低一半。同样成为抢手货的还有东兰的板栗、中草药,凤山的八角,巴马的香猪、火麻。

聪明的东巴凤人在此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已经形成了现代中草药业、板栗产业、世界长寿旅游和长寿食品、八角、林产业为重点的区域经济特色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