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动起来,为新的纪录喝彩”——和谐经济下的中部崛起(1 / 1)

和谐经济 严行方 586 字 3个月前

中部是中国的腰,腰杆直了,东方巨人才能站直;崛起如雨后春笋,不但要有声势、更要有速度,否则充其量叫爬起。中部崛起关键要找对崛起途径。祝愿中部六省像歌中所唱,“动起来,为新的纪录喝彩!”

【案例】

“我们不是东西”——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山西这6个内陆省份的人,深感“经济凹地”的困境和压力,经常用这种酸溜溜的口气自嘲。为了不至于别人误解,末了还得补充一句——“既不属于东部,也不属于西部。”

其实,“不东不西,不是东西”,正好说明地处“中央”。

中部地区土地面积102.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0.7%;2004年总人口3.65亿人,占全国28.1%;国内生产总值(GDP)32088亿元,占全国23.5%;粮棉油产量占全国30%~40%,主要工业品产量占全国20%~30%。与此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发展确实面临着诸多问题,增长速度位于全国后列,形成了事实上的“中部塌陷”,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发展速度偏低

2000~2004年间,中部六省的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山西11.1%、江西10.7%、河南10.5%、湖南9.7%、湖北9.6%、安徽9.4%,其中只有山西高于11%。而同期东部地区的天津(13.1%)、浙江(12.5%)、山东(12.2%)、江苏(12.2%)、广东(12.0%)、上海(11.5%)、北京(11.3%),以及西部地区的内蒙古(13.3%)、西藏(11.9%)、青海(11.6%)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均高于11%。

经济总量偏小

2004年,中部六省生产总值32088亿元,6个省只相当于广东(16039亿元)、江苏(15513亿元)两省之和(31552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较弱

2004年,中部六省地方财政收入1783亿元,远远低于广东(1417亿元)和江苏(980亿元)两省之和(2397亿元),占全国31个省市区地方财政收入总量的15%,比生产总值占比低8.5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偏低

2004年,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903元、7511元、7160元、7705元、8023元、8617元,均低于同年全国平均水平(94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590元、2499元、2953元、2553元、2890元、2838元,除江西外均低于同年全国平均水平(2936元)。

在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下,经济发展暂时落后的中部六省,发展机遇已经到来——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中部崛起”口号,并且把它列入2005年六项主要任务——展望未来,中部人不是“东西”必将胜似“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