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节 有助于中国经济左右逢源(1 / 1)

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灵活,关系到我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和发展方向。尤其是在欧洲债务危机、欧元兑美元汇率持续下跌的背景下,稳定是第一要务。

就在人民币汇率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中,时间不知不觉到了2010年6月,这时候面对即将召开的20国集团(G20)峰会,西方国家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叫嚣声再次响起。

然而面对这些噪音,我国政府高层的强硬回应显示,原来大家一致看好的人民币升值预期至少在近期的可能性已经**然无存。

究其原因在于,我国政府已经从各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表态和神情中越来越清晰地感到,人民币稳定对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缺少了这种稳定的环境,经济前景前途未卜。

所以容易看到,当欧洲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引发了国际市场动**,从而美元重新成为国际资金的避风港,购买美元的多了,美元兑全球主要货币就普遍升值。美元指数从2010年5月初的81.8270上涨到月末的86.6320,当月升值5.87%。而由于人民币汇率是钉住美元的,所以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字表明,当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环比升值了3.37%,是连续上升的第三个月[注释1]。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币汇率的这种升值并不是在西方国家逼迫下造成的,也不是因为原来人民币汇率过低而补涨的,实在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因而可以认为这种涨跌是完全“正常”的。

关于这一点,能够从我国国内人民币市场波澜不惊、读者几乎没有察觉中看得一清二楚。

相反,如果人民币汇率不是这样自由地跟随市场变动,而是人为地加以升值尤其是大幅度升值,所造成的结果就决不会是现在这样左右逢源、平稳发展,而会是大起大落,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伤害。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和日本都是“广场协议”的受害者,可是由于德国很好地维持了马克的稳定,从而紧紧抓住了汇率改革主动权,并且最终借用汇率改革而成功“解套”,走出了与日本深受日元大幅度升值之苦截然不同的一条道路,这条经验就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借鉴[注释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蓝图。而当时的德国作为战败国别无选择,只好加入这个体系。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所以当时的马克与美元的汇率被固定在1:4的比率上。

然而没想到的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崛起,尤其是德国的制造业为德国赚取了大量外汇,“德国制造”全球著名。到了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德国政府经常账户盈余数额庞大,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外汇储备大幅度飙升,德国货币马克面临着被迫升值的重大压力。当时国内外关于马克汇率改革的争论,与今天的人民币汇率有得一拼。

由于德国经济相对美国经济走强,所以马克兑美元的固定汇率确实不能反映这种经济实力变化了,但为了维持这种固定汇率,德国只好在市场上不断购入美元,以维持巨额的外汇储备。而这种大量购买美元必然会导致大量投放马克,从而在德国国内市场引起流动性泛滥,房地产价格和工人工资等面临着与我国目前同样的巨大压力。

面对国内外关于马克要不要升值的激烈争论,当时的德国总理库尔特·基辛格表示:“只要我在任,货币就不会升值。”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瓦解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固定汇率制度,导致马克兑美元也只好进入自由浮动汇率时代。但这时候的德国旗帜鲜明地贯彻货币政策独立性,不管外界压力有多大,始终把稳定通货膨胀放在第一位,把汇率问题放在第二位。

这就是说,德国并没有为了缓解马克升值压力而牺牲国内的物价稳定,而是一贯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作为货币发行的主要依据。与此同时,进行比较彻底的浮动汇率改革,不对汇率进行过多干预。从此以后,德国虽然依旧保持着巨额贸易顺差,却没有积累起巨额的外汇储备,而是藏汇于民,实体经济并没有造成大的伤害。

在这种背景下,德国联邦银行在掌握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同时,从1973年开始在持续的贸易顺差推动下开始了马克的“主动、渐进”升值。到1990年时,马克兑美元的汇率升值到了1:1.5,持续升值了2.7倍,与同期的日元升值幅度差不多。

但令人赞叹的是,这时候的德国出口依然非常稳定,贸易顺差也在连年扩大。究其原因在于,德国的物价稳定,所以德国马克在国际市场上升值的同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购买力也在相对地升值!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德国马克逐步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直到1999年发行欧元时马克占国际总储备货币的比重已经高达18%。并且,马克的这种政策目标、发行机制、汇率管理、物价控制目标也很好地被新发行的欧元所继承,为欧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用说,马克在20世纪80年代签订“广场协议”后,并没有像日本那样严格执行“广场协议”、主动升值,而是对“广场协议”消极抵制,不但不去主动干预汇率,而且根本不以牺牲国内物价稳定为代价降低利率,最终走出了与日本完全不一样的路径,取得了完全不一样的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美国对德国的这种“不听话”非常恼火,所以美国政府在1987年10月对德国发出了强硬威胁。有意思的是,这种紧张气氛并没吓坏德国,却首先导致纽约股市崩盘,美国道·琼斯指数创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单日跌幅,即著名的“黑色星期一”。

由此可见,美国等西方国家目前对人民币汇率问题作出的恐吓和威胁,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如果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能够最终走到以稳定国内物价为首要目标,与此同时推进人民币区域货币合作、不断完善国际收支平衡表,维持贸易顺差、减少外汇储备,我国经济就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注释1]李丹丹:《海外“升值噪音”再起,人民币“巍然不动”》,2010年6月17日中国证券网。

[注释2]郇公弟:《汇率改革德国镜鉴》,2010年3月26日财经国家周刊。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