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 有助于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1 / 1)

围绕着人民币升值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它还不是世界货币造成的。虽然人民币要想成为世界货币的路还很长,但这个方向不会改变。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助于推动其国际化进程。

这些年围绕着人民币汇率问题出现的沸沸扬扬,原因之一就在于人民币还不是世界货币,甚至还不具备可自由兑换的条件。可以想见的是,如果人民币变成了可完全流通的世界货币,上述许多问题也就随之消逝了。当然,现在说人民币要成为世界货币还为时尚早,但我国可以通过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全球各国树立起人民币的良好形象,帮助推动其国际化进程。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2003年我国新一届政府上任后,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变得势不可挡中清晰地看出来。

也正因如此,出面阻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力量也愈加兴奋,有时候表现得比中国自己还着急。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来国外势力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的主要原因之一[注释1]。

2003年2月,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西方7国集团(G7)财政部长会议上上交提案,要求参照1985年日美“广场协议”的做法让人民币升值,从而正式挑起至今为止仍然方兴未艾的人民币汇率话题。

2003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访问我国时提出“中国政府放宽人民币波动范围”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要求人民币升值。他明确提出,最理想的汇率政策就是让货币自由浮动,让市场来决定汇率,政府尽量减少干预。至此,美国和日本两国联合起来施压人民币升值就已经看得一清二楚了。

200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应邀参加西方7国(G7)召开的要求我国放弃钉住美元汇率的“鸿门宴”会议,会上充满火药味。

2005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部长级对话会议上,透露我国正在加快准备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确立汇率改革步骤。这是我国官方首次明确宣布将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信息。三个月过后的7月21日,我国宣布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在西方国家一阵短暂的兴奋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再次指责人民币汇率问题。2009年12月,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访问我国时认为我国在减少贸易顺差方面可以做得更多,“鼓励”我国采取更加具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到了2009年1月,候任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更是表示,将“通过所有途径”包括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投诉的渠道逼迫人民币升值。一年后的2010年上半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联合施压人民币升值的大合唱更是达到**。

但显而易见的是,我国从一开始就对这种国际喧嚣声感到不以为然,同时又保持着一份警惕。鉴于我国在全球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有时候也必须兼顾一下各国观点,供制定人民币汇率政策时参考。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民币汇率政策体现的是国家核心利益,所以人民币制度究竟如何改革、按照什么样的程序进行,有没有时间表、时间表如何,归根到底是我国自己的事。即使没有西方国家的“提醒”,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依然会不断向前迈进的。

因为我国政府早就意识到,目前采取钉住美元的办法并不利于资源配置,而现在这种不利因素正在逐步释放。事实上,人民币已经开始了国际化试点步伐,跨境结算试点范围不断扩大。

例如,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东四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意味着人民币已经可以在国外担当计价和结算工具,与我国有贸易来往的海外非居民也可以持有人民币了。

换句话说,从人民币国际化三部曲——逐步实现人民币用于国际计价结算、外汇市场交易、各国外汇储备——看,人民币国际化征程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以后的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奠定了重要基础[注释2]。

2010年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上海总部主任苏宁透露说,中国人民银行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加强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探索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时间和范围,稳步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而在此以前的2009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就已经联合国家商务部、海关、税务等六个部委,对进一步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行调研,并对扩大试点范围、拓宽境外人民币来源渠道等问题达成共识。

果不其然,我国从2010年6月开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省份就从原来的上海、广东(扩至全省),继续增加了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18个省市区,合计20个省市区[注释3]。

而从具体金额来看,从2009年7月6日我国启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到2010年2月末,总结算金额达126亿元人民币,情况良好[注释4]。

那么,接下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路该怎么走呢?总的来说是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当然首先是要通过常规路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应当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通过相关国家政府之间、中央银行之间的特定安排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而这后一种方案又包括许多种可供选用的方式,如:在货币互换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双方本币进行一次性定量互换,卖出人民币、买进至少在经常项目上可以兑换的外国货币;用人民币支付我国的贸易逆差;允许国内企业直接用人民币到境外去进行投资;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前提下,对境外机构提供人民币商业贷款和贸易信贷;用人民币支付对外援助;等等[注释5]。

初步估计,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至少需要15年到20年时间,为此可以首先从具备条件的人民币和港元完全可自由兑换做起。

究其原因在于,美元的权重大,而人民币与港元的自由兑换不会严重冲击港元兑美元的联系汇率制。

也就是说,港元在香港的原有地位不变,只是在香港增加人民币这样一种国际货币的流通而已。由于增加了货币交易产品、扩大了交易量,反而会对巩固和壮大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帮助。

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的标志有三条:一是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二是人民币承担国际货币的全功能,包括计价、结算、交易、投资、储备等功能;三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和国际储备中占有较大比重[注释6]。

不容否认,这一切都必然要求有一个稳定的人民币汇率环境。如果缺乏这个前提,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正如国家外汇管理局前副局长魏本华所说的那样,在我国努力扩大人民币在亚洲使用范围的时候,重中之重是维持宏观经济和人民币的稳定[注释7]。

需要澄清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要用人民币去取代美元,而只是要求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取得与我国经济实力相称的地位。

[注释1]《中美人民币汇率博弈之争缘何道路如此曲折》,2010年4月21日世界财经报道。下同。

[注释2]《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2009年4月9日中国证券报。

[注释3]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2010年6月17日银发[2010]186号。

[注释4]邹靓:《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范围或将进一步扩大》,2010年3月30日上海证券报。

[注释5]衡道庆、石贝贝:《戴相龙:人民币国际化应两条腿走路》,2010年4月6日上海证券报。

[注释6]郭茹:《戴相龙:人民币国际化应先实现与港元完全可兑换》,2010年4月6日第一财经日报。

[注释7]《前外管局官员:中国需要维持人民币稳定》,2010年4月13日新华海外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