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1 / 1)

由于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也不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所以人民币升值更多地是局限于人民币和美元这两种相对货币之间,从而出现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怪现象。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后,并没有像有些人设想的那样对缓解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盈余、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压力有帮助,相反,却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盈余、外汇储备增长加速的趋势,以及各类物价指数、房屋价格、股票价格迅速上涨,通货膨胀的阴影再次威胁到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这种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并存的现实。因为归根到底,人民币汇率体现的只能是货币的对外比价关系。而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上涨,体现的却是货币的国内购买力,或者说是国内商品和服务以及金融资产的比价关系[注释1]。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初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却是事实。这是因为以下两大特殊原因:一是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二是人民币目前还不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所以,这就决定了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仅仅局限于相对货币(如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很难达到提升整个国际购买力的效果[注释2]。

那么,这种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又是怎么造成的呢?

原来,就在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中,国际热钱都想争着赌一把,所以纷纷涌入我国,结果就导致了我国货币的流动性泛滥、促使通货膨胀;而国内通货膨胀了,势必就会引发人民币贬值。

从事实上看,这几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在走高,可是读者容易看到的是,这几年国内的物价上涨也很快,尤其是楼市的价格每年上涨幅度都很大。到了2010年情况又有了新变化,投机性资金暂时性地从房市、股市中撤离,转而炒作大蒜、绿豆、蔬菜、土豆等,实际上这都是热钱在起作用。无论它是国际热钱还是国内热钱,其性质都是一样的——伴随着人民币升值,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在朝相反方向变动。

相反,如果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形。因为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后,能够成为国际大宗商品、金融产品的标价,这种升值也就不再仅仅局限于相对货币(如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就能有效地去抵御国际通货膨胀压力。如果人民币升值只是局限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那就逃脱不了随着美元不断贬值、人民币在国内也会成为国际通货膨胀被动接受者的命运。

例如,由于美元不断贬值,这几年来国际市场上原油、铜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上扬。由于人民币还不是世界货币,所以我国要到国际市场上去采购和投资原油、铜等国际大宗商品,就必须首先把人民币换成美元或通过其他可以兑换的国际货币去进行,这样,我国实际上并没有享受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好处。因为你在这种兑换过程中,一下子就把这种升值优势去掉了。

相反,如果人民币是世界货币,那么人民币升值也就意味着它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真真切切得到了提高,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怪事了。

我们更不愿意看到的是,由于人民币兑美元的相对升值,却使得国际热钱纷纷进入我国资本市场、推动了资产价格。资产价格的提高,必然会促使我国出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局面。

有鉴于此,要想改变这种怪现象有许多事情要做,最主要的是人民币汇率要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政策,根据本国国情进行取舍。

在此基础上,首先要理顺资产价格,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减少贸易顺差;其次要加强国际热钱进入我国后的管理,把它提高到防范金融风险的高度来认识;最后是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缩短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储备货币的时间。

那么能否因此认定人民币不升值就能解决上述问题,换句话说,能否因为国内存在通货膨胀压力就一味地不让人民币升值呢?也不能。

究其原因在于,根据购买力平价(PPP)理论,名义汇率实际上是两个国家某种商品或一揽子商品的相对价格。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麦当劳汉堡包在美国的价格是2美元,而在我国卖12元人民币,那么在不考虑其他任何因素影响(如贸易壁垒、交易成本等)的前提下,这时候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就应该是1:6。可是如果美国的物价稳定而我国出现了通货膨胀,这时候这只汉堡包在美国的价格仍然是2美元,而在我国却卖到了14元,那么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实际上就变成了1:7。可是要知道,这时候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仍然是1:7。

明确了这一点就知道,如果硬要通过不让人民币升值来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的话,不但实际上做不到,而且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会通过更高的通货膨胀表现出来[注释3]。

[注释1]曹红辉、刘华钊:《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应对之策》,2007年10月17日中国证券报。

[注释2]鲍银胜:《人民币何以对外升值却对内贬值》,2007年9月6日上海证券报。

[注释3]张明:《为什么同时出现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2008年6月4日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