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申城战“疫”现场(1 / 1)

上海表情 何建明 1961 字 1个月前

我们再把时间拉回到23日晚我因为几声咳嗽被上海姑娘“温柔一刀”回酒店的时间段吧——

这个时间我看到了什么?一在看武汉的疫情发展和由此爆发的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二在注意我所处的上海……上海好了,我也就好了,我们大家也都会好多了!

我注意到我所住的酒店里,那个高高个头的洋经理见我依然点点头,挺着直直的身板照常做他的事——每隔一些时间在酒店上上下下检查一遍。我也注意到整个酒店里已经比平时少了大半人,清静了许多,好像不回家待在这里的人有些孤独,或者有些不太正常,因为是上海籍的,肯定回家过年去了,不会住酒店;若是外地的,也到了放假时间,至少在回程的路上。我心头有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不过很快消失,因为这是我一生的职业习惯了,总在外面跑。每每春节、国庆、五一等节假日,是我写作的“兴奋期”。在作家协会干了几十年,没几个人知道我们都不是什么专业作家,平时都有自己的本职岗位,忙那些几百个职工吃喝拉撒的烦琐事儿。所以平时完成作品只能在节假日,我的重要作品几乎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的。

许多文化“饿汉”以为我们都是天生的“饱汉”,其实不然。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不一样,能否有所成就,关键在于自己选择的方向和努力的程度。

2020年春节的这段时间,我意外地停留在上海,让我有机会“从头到尾”、“从里到外”对我祖先曾经洒下汗水与梦想的大地有了一次比较感性的体验,并随她一起滋润了我生命中一段难忘的岁月——

其实,我从本地新闻和朋友处了解到:23日的上海,各个医院已经开始严阵以待。比如在著名的瑞金医院急诊大厅内,患者人数并不算多。进门右手边,就是新设的一个前置预检台,站在那里的导医犹如一名时刻警惕又很友善的“边防警察”拦下每一个进门的人:“从哪里来?有武汉接触史、旅行史吗?发热吗?”

进门第一道关卡已经加装了移动空气灭菌站。“比起以往的空气净化器,它具有消毒功能,可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院方介绍说。

“我们原在急诊预检台工作。”导医小姐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为避免可能的潜在患者走到急诊大厅,引导他们去往发热门急诊,医院在一进门处就设置了第一道关卡。

再往里走,可以一眼看到这样的装备:口罩、隔离服、护目镜……在急诊的一间诊室内,院方负责人介绍,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以来,在像瑞金这样的大型三甲医疗机构中,医院感染管理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发热门急诊装备完备,进门诊大楼需要监测体温。这里是关键地段,它将影响到能否把传染源与非患者之间的流通切断。从急诊到发热门急诊,约有2分钟步行路程。在新门诊大楼隔壁的平房外墙上,“发热门急诊”的招牌赫然高挂在那。

患者可以往里走,但一般人立即会被制止:“门之内就是污染区了,请你与它保持距离,以免传染。”把守在此的医务人员“铁板一块”,就是本院工作人员也不能随便通行。正在工作的医务人员一律穿戴一体式隔离服。

这是真真实实的临战状态!上海医院真“硬核”!要知道,此时连疫情暴发地的武汉许多医院都还没有做到这一点:差异性,决定疫情的危害程度。

隔着玻璃门,可以看见“发热患者治疗间”如同一个完备的“小型医院”:预检台、候诊区、收费处、诊间、检验科、放射科……在瑞金医院,就在此刻已经能够做到:为避免传染病毒,每一个发热患者的一切就诊和治疗均安排在这样的空间内完成。

“23日起,我们上海重点接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院,都要求这样做。这是阻击疫情、坚守高地的主战场,绝不能有半点马虎。”上海卫健委负责人后来这样告诉我。

“当时你们心里害怕吗?面对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我曾问一位重症病房的年轻女医生。

她笑了一下,又绷着脸,认真道:“不怕,上了战场,怕也没有用。再说,看到患者恐惧的样子,我们就更不能流露出一点慌乱情绪……”她说。

是的。她让我想起了当年在部队和“非典”一线采访的情形。上了战场,你越怕越可能“牺牲”得更快,除非当逃兵。然而,战场上当逃兵不仅最没出息,也并非那么容易逃得了的。

其实,自22日回到上海,决定这个春节在黄浦江边度过时,我就想给上海市委主要领导报告一下。因为他是我的党校老同志,一方面需要向老友报到,出于友情;另一方面确实也想问问他有没有需要我做的事,在这个危难时刻或许在某个方面能帮些忙;再者自然也有一丝丝私心:倘若我在这期间不小心出了“事”,你老同学应该知道啊!

但最后我还是放弃了报告,心想:人家忙得不可开交时,我何必去打扰。况且我还在期待他和他的上海市委、市府领导团队能带领这个2000多万人口的中国第一大城市平平安安度过“新冠肺炎”一劫!

太关键了!还是那句话:上海在,中国就在;上海沦陷,中国将沦陷!

果不其然,我马上知道了市府“内情”:

当我还在浙江采访时,上海市委、市府为武汉疫情问题按照中央部署和本市情况连续召开了几次会议,并在第一时间首先成立了以市长应勇为组长的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之后,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市长应勇亲自出面回应了社会关切。他指出: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沉着应对,迅速行动,周密制定方案,集中各方力量,落实联防联控机制,采取更有力的防控措施,全力以赴、科学有效抓好疫情防控,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秩序,确保全市人民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应勇特别强调指出当前正值春运,上海作为长三角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又是超大城市,也是全国百姓和国外朋友假期的主要旅游目的地,存在巨大疫情风险。因此全市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甚至是每个社区、每个市民,都要增强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确保防控和救治工作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做实做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力量配备和人员培训,做好监测排查和诊断,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对本市确诊病人进行集中隔离救治,加强救治力量,确保医疗质量和效果,对疑似病人确保救治及时和救治效果,同时注意防止发生医务人员感染。

大面上的布局之后,应勇神情十分严肃地强调:此次疫情发展难料,能不能打好上海这一仗,关键在于我们上海自己。因此全市上下,都要落实属地责任,各地各单位要明确职责、压实责任,尽最大努力、用最严措施、以最快速度全面落实辖区防控举措。要加强对重点场所的监测筛查,尽量减少人群聚集性活动,加大对人群密集公共场所的预防性消毒和通风力度,发挥群防群治力量,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要形成合力,全面落实联防联控各项措施,确保医疗耗材和防护物资供应充足。要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坚持公开透明、实事求是、主动及时、规范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及时澄清不实传言。

现在我们再来听应勇的这些话,似乎没多大的特别之处,然而要知道这是在武汉疫情尚不明朗,甚至连疫情暴发中心的武汉也没有意识到如何全局防控的1月20日,远在1600里外的上海却早早地把防控的“重拳”挥了出去!

这一拳太精彩,太给力!

而更令我心潮澎湃的是在应勇市长对全市部署好防控任务的第二天,上海市委李强书记又再次召开市委常委会,除了更深入、准确地全面学习理解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之外,又对上海防控形势进行分析,李强书记再三提出“绝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我们面对的是病毒,病毒的特点是专门侵袭我们人类和人类生命的丝丝缝隙,所以,任何哪怕一点点的麻痹大意,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全局性危害。什么叫对人民负责?这个时候是考验和检验我们对人民负责的最关键时刻。列席参加常委会的同志告诉我,他对市委同志再三强调的话语印象深刻。“很少听到领导这么严肃的口气。”他感慨道。

难道不是吗?春节春运,是中国人口流动性最大的时间点,上海客运和进进出出的人次又居全国前列。每天几百万、总数达亿人次级别的人口流动量,这个无边无际的战场,如何防控,或许稍稍闭着眼睛想一下,都可能让我头痛得不知如何是好。

但此刻又怎能慌了手脚呢?

要落实全市联防联控机制。

要全力救治每一个患者。

要密切监控好每一位患者接触者。

要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要确保防护物资储备和全市人民的生活市场供应。

要确保全社会不能乱象,有序生活。

要确保全市人民能过上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

要……

那天,市委书记口中一下说出了一长串“要”,而每一个“要”,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体、对上海这个城市的拳拳之心、赤子情怀呵!

呵,上海就是上海,不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大都市!

那一天晚上,我独自来到离酒店百米之外的黄浦江边,默默地目视着大江两岸如诗如幻的城市夜景,看着那些不会说话却永远挺立在那里的万千高楼大厦,以及静静流淌着的黄浦江……我想到了100年前在浦西的一条叫“渔阳路”的小巷内的阁楼上,一位四五十岁的长者和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促膝倾谈着:

“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拯救中华民族!”

“拯救中华民族首先要拯救劳苦大众!”

陈独秀教授和湖南来的青年学生毛泽东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就是这两个巨人之手的紧握,凝聚了一座“主义”的钢铁长城……

是啊,上海的昨天告诉我们: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什么艰难困苦不能克服呢?

那一夜我睡得比较安静和踏实。一颗悬在半空的心,落定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