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初遇安东尼(1 / 1)

被命运眷顾的克娄巴特拉

大战之后的数天里,人们开始收集死者的武器,并对阵亡人数进行清点,战败方的遗物堆积如山,尸体上的值钱物品被洗劫一空。3万至4万具遗体无法全部进行火化,因此只有(胜利方)战功卓著的阵亡将士才能享有这份殊荣。一顶顶帐篷中,几乎清一色的希腊军医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为伤口止血和进行截肢手术时娴熟而迅速的动作将令现代外科医生为之目瞪口呆。尽管细菌在当时依然不为人知,但军医们明白,伤口受到致命感染之前的24小时,为治疗提供了稍纵即逝的窗口。现代麻醉术尚未问世,医生手中只有少量从鸦片中提取而来的混合物,然而这种疗效温和的止痛剂,在上千名源源不断涌入帐篷医院的伤兵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许多人在撕心裂肺的痛苦折磨中死去。伤兵的惨叫和呻吟声回**在空气中,逐渐减弱直到陷入死寂。

战俘们的命运同样凶多吉少。罗马军团中货真价实的职业军人将会普遍获得赦免,部分原因是他们随时可以经过改编加入胜利者的阵营。只有位高权重的军队将领才能体会真正的身份落差。然而,腓力比却见证了一幕幕匪夷所思的历史瞬间。此次战役中,屋大维展现出骇人听闻的冷酷与刻薄。他在对敌军士兵的虐杀中享受着近乎病态的乐趣,有一对父子曾经被押送到他面前,两人双膝跪地,请求获得赦免,然而屋大维却命令他们抽签决定生死。父亲主动提出代替儿子去死,于是屋大维亲手将他杀害,悲痛欲绝的儿子随后也自杀身亡。

在现代读者眼中,屋大维的冷酷似乎令人惊诧,或许正是内战中获得的无限权力在这位涉世未深的22岁青年心中注入了一股唯我独尊的暴戾之气。这种危险而复杂的情感在他不安的内心——与身边凶狠老练的士兵相比,体弱多病的屋大维毫无作战经验——埋下了傲慢的种子。而这种自负最终在战场上演变成对生灵涂炭的漠然。此时与他终身相伴的冷酷与狡诈已经出现端倪,也为他日后的帝国之路埋下了伏笔。

此时,马克·安东尼已经成为至高无上的主宰。他是这场胜利毋庸置疑的缔造者,成为众望所归的罗马之王。据阿庇安记载,彼时,他用赫赫战功为自己“在腓力比战场上赢得了战无不胜的美名,令后世不寒而栗”。

随后的日子,安东尼和屋大维决定对缔造三头同盟的公约条款进行修改。他们有效地削弱了李必达的权威,后者被指控与敌对势力暗中缔结条约(特别是赛克斯图斯·庞培和他不可一世的舰队),分裂罗马领土。在获得西班牙的同时,当时后三巨头中威望最小的屋大维还接受了一项得不偿失的任务,负责为腓力比战场上大胜而归的罗马军团士兵搜刮土地。安东尼得到了高卢和东方行省,而非洲则被划入李必达的势力版图。包括波河河谷和威尼托大片地区在内的山南高卢从此告别了行省身份,正式并入意大利,这见证了整个亚平宁半岛的首个统一政权,同时也构成了19世纪之前的意大利主要地理版图。

遵照这一协议,安东尼必须在布鲁图和卡西乌斯起兵的东方行省恢复秩序,对潜在抵抗势力进行镇压。这一地域“清洗”行动背后其实另有所图:为部队筹措巨额军饷,以兑现三巨头同盟建立时的承诺。

彼时,军队决定着历史的主旋律。罗马军团依然是决定权力归属的坚实后盾,大量军队是实现统治的必要保障,即便如此,庞大的军队依然需要军费供养,对捉襟见肘的军阀而言,城邦和百姓就成了强取豪夺筹措军费的目标。

因此马克·安东尼率领屋大维为他提供的两个罗马军团远赴东方,为了投桃报李,他向后者承诺以相同的力量投入在意大利剿灭赛克斯图斯·庞培的战斗。

正是这个关键的决定导致了他与克娄巴特拉会面。

然而是什么促使他离开罗马这座权力的中心呢?原因有二。其一,为了远离屋大维,在这位刚刚返回意大利的年轻人面前摆着一根难啃的骨头——向老兵们兑现发放赏金和分封土地的承诺。这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势必引发众多棘手的难题。而在东方等待他的将是另一片不同的天地。那里为数众多的诸侯小国可以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为未来的宏图大业积蓄财力。其二,马克·安东尼心中对远征帕提亚帝国的伟业念念不忘,这项恺撒生前未竟的远征,已经成为自卡莱战役(在这场发生在11年前的战役中,数千名罗马士兵横尸沙场,其中就包括家喻户晓的罗马前三巨头中与恺撒、庞培齐名的克拉苏)惨败之后,忍辱负重的罗马人民翘首以盼的壮举。他时刻不忘一雪前耻,并企图借此跻身万神庙中功盖千秋的罗马军事统帅之列,与恺撒等一众罗马历史中鼎鼎大名的姓名平起平坐。

仿佛冥冥之中的召唤,安东尼来到东方,投入克娄巴特拉的怀抱。早在还是一位默默无闻的骑兵军官时,安东尼就曾在那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当地迷人的风土人情无疑令他深有感触。他时刻期待着重温旧梦,回到被所有罗马人民视为文化家园的希腊进行朝圣,沉浸在各式各样的聚会典礼和传统日常中流连忘返。不仅如此,他还向往深入东方大地的埃及,进入这个令他魂牵梦萦并且散发着神奇魔力的古老国度。“古往今来,诸位征服者无不感同身受,”历史学家赫尔曼·本特森写道,“从亚历山大大帝直到恺撒和拿破仑,”他补充道,“安东尼如何能够无动于衷?……那里的百姓人人热情似火。这是一个罗马人首次领略东方大地和人民的风采。他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并给自己的同胞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一位新的狄俄尼索斯

安东尼率领第28罗马军团的老兵建立了一块殖民地,这是他们解甲归田前的最后一场战役,随后他离开战场前往雅典,并将在那里度过冬天。

一幅古老而壮美的东方画卷在安东尼面前展开,而他已经迫不及待成为其中的主角。他下令修缮神庙,并为这座城市送来慷慨的捐赠。据他所知,早在公元前44年,布鲁图就曾在雅典作为哲学家受到了领袖般的欢迎。因此,安东尼同样处心积虑地频频参与各种文学谈话、神学启蒙以及竞技盛会。随后他还拜访了墨伽拉(Megara)和特尔斐(Delphi)圣堂,并决定对这两处庇护所进行彻底翻修。此外,他还以仲裁者的身份裁决司法纠纷,展示了客观冷静的头脑。换而言之,他摆脱了罗马统帅在希腊百姓头脑中粗鲁愚蠢的武夫形象。正如朱斯托·特莱纳所述,这是一场外交的胜利:“这项政策为他赢得了‘希腊之友’和‘雅典人的朋友’的美誉;各种纪念他的庆祝活动层出不穷,美其名曰‘安东尼泛雅典娜运动会’。”

持续数月的雅典凯旋式结束后,安东尼动身前往小亚细亚。在这里,纷至沓来的成功同样令他印象深刻。普鲁塔克的描述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国王们纷纷向他宣誓效忠,而他们的妻子早已春心**漾,争相为他献上礼物。”然而,旅途中意志消沉的场景,难免为他的快乐蒙上了一层阴影。安东尼依然保持着穷奢极欲、无所事事、声色犬马的生活情趣,除腓力比大捷后从意大利追随而来的各色人等外,在他身边总是聚集着一帮出身底层且声名狼藉的下等货色。这是一个荒**糜烂、粗野低俗而又愚不可及的“欲望朝堂”。普鲁塔克的描述一针见血而又令人忍俊不禁,字里行间总能令人想起那些似曾相识的“朝堂”,众多数百年间权倾一时的历史人物形象仿佛跃然纸上:“像阿纳色诺里斯一样的锡塔拉演奏者,像许提一样的长笛手,还有那位名叫美提奥多鲁斯的舞蹈家,以及一群亚洲舞者组成的乌合之众,他们的厚颜无耻和愚蠢荒诞令乌烟瘴气的意大利小团体相形见绌,他们堂而皇之地涌入宫中,鸠占鹊巢成了这里的主人。自此朝纲日益废弛,所有人都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无法自拔。整个宫殿被笼罩在熏香的烟雾中,与不绝于耳的赞歌和呻吟声终日相伴。”

而数百年后,人们依然可以从这些肺腑之言中感受到普鲁塔克对安东尼含蓄隐晦的宣传。

到达以弗所的安东尼愈发不可一世。为了对这位罗马巨头表示敬意,印有他头像的钱币开始被铸造发行。入城仪式的场景令人过目难忘。装扮成萨提尔和潘神以及酒神女祭司的男男女女走在队首,建筑物和道路上爬满了常春藤,齐特琴、风笛和长笛为前进中的队伍进行伴奏。人们纷纷从窗户中向外张望,队伍的两侧也挤满了层层叠叠的围观民众。他仿佛化身为仁慈温和的酒神狄俄尼索斯接受众人的庆贺。(能说一口流利希腊语的)安东尼,耳畔或许不时传来用希腊语发出的阵阵欢呼声,他隐约听到自己的名字被与那位希腊万神庙中至高无上的天神相提并论。同样的一幕在众多城邦中不断上演。

作为美酒、狂喜和**不羁的象征,狄俄尼索斯还与戏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似乎在安东尼此次纵情逍遥的东方之旅中得到了完美印证和展现。

事实上,从“狄俄尼索斯”的昵称中——一位主要希腊天神——映射出各城邦和人民对安东尼的殷切期盼。历史学家约阿希姆·布兰巴赫认为,“这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谄媚之词。作为一个比苏拉、恺撒、布鲁图和卡西乌斯更加平易近人的罗马人,希腊和广大东方人民对他寄予厚望。无论在希腊还是中东,作为一个罗马人,安东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欢迎”。此外,今天所称的“媒体友好”行为,安东尼更是信手拈来。还记得那座被布鲁图在包围后摧毁的城市克桑托斯吗?安东尼为它的重建不遗余力,并豁免了该地区所有居民的赋税。他在劳迪西亚(多拉贝拉丧生之处)和塔尔苏斯如法炮制,而塔尔苏斯将在数月后见证他和克娄巴特拉的初次相遇。就是在这座城市中,他将遇到那个生命中的女人,而此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在那一瞬间被彻底改写。

此时,陶醉在成功之中的马克·安东尼并没有忘记自己此行的使命:恢复秩序,准备与帕提亚帝国的战争。因此,他对东部边境沿线的众多藩国首领展开巡访,向与刺杀恺撒阵营同流合污的叛徒发出警告。

尽管身处气氛微妙的正式场合,不期而至的邂逅中依然弥漫着别样的人生“风情”,唤醒了安东尼与生俱来的浪漫情愫。故事发生在卡帕多西亚,在位于科马纳的一个庞大村落中,生活着一位名叫格拉菲拉的动人少妇。她的丈夫,司战女神贝娄娜的大祭司统治着这座城市。安东尼对她一见倾心,两人随后产生了一段炽热而浓烈的持久私情。她明媚而耀眼的美貌有目共睹。但美丽并不是她的全部筹码。作为一名女性,她聪颖的天资和深厚的城府与克娄巴特拉极为相似。凭借与马克·安东尼的暧昧关系,她成功为自己的长子希希内斯戴上了卡帕多西亚的王冠。至于她的丈夫作何感想,世人不得而知,然而面对这位权倾天下的统帅和他手下的两个罗马军团,恐怕任何人都没有太多周旋的余地。她的手段与克娄巴特拉如出一辙,那就是出卖色相俘获安东尼,为自己的儿子登上王位铺平道路。此外,这并不是一段短暂的露水情缘。据史料记载,围绕此次朝代更迭引发的权力争夺持续了5年之久,因为彼时,阿里阿拉特十世已经成为卡帕多西亚的合法君主。因而篡位无法一蹴而就,最终,安东尼“亲自出马”废除现任国王,以卡帕多西亚的阿基劳斯之名,指定格拉菲拉之子为新国王。这段发生在公元前36年的插曲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几乎可以断言,尽管和克娄巴特拉拥有“稳定的感情”,安东尼依然和格拉菲拉保持着一段公开的关系。

在小亚细亚停留的数月间,安东尼召集不同城邦的国王和宗教团体领袖,力求扩大共识、广泛结盟,构筑日后讨伐帕提亚帝国的统一战线,同时巩固自己在东方的权力。

在他召见的众多君主中,克娄巴特拉便是其中之一。身为埃及女王的她,手中掌握着一支庞大的舰队和巨额财富,她的支持对即将展开的军事行动至关重要。

克娄巴特拉受到邀请

那是公元前41年的初夏。一个和煦的清晨,蔚蓝色的天空下,安东尼在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筑中将一封信交给自己的心腹,他在信中邀请埃及女王前往塔尔苏斯,一座位于土耳其南部的城市。面前的男人名叫昆塔斯·德里乌斯,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东方问题专家,同时也是一个贪恋杯中之物的享乐之徒,未来十年他将作为安东尼的谈判特使,全面介入重要和微妙的中东事务。在时代大潮的裹挟下,他凭借过人的机智,涉过权力世界的重重暗流险滩,最终全身而退。恺撒遇刺后,他从与多拉贝拉并肩作战的恺撒阵营摇身一变,成为与卡西乌斯同流合污的恺撒反对派;当后者在腓力比之战中遇难后,他又加入安东尼的阵营,并为之效力长达十年之久;随后,在亚克兴战役打响前夕,他再次转投屋大维,最终在奥古斯都的庇护之下安度晚年。这个头号“两面派”同时也被世人戏称为“一位为胜利而生的投机分子”。

在德里乌斯启程之前,安东尼邀请克娄巴特拉前来塔尔苏斯的信件全部石沉大海。原因不言而喻,而且关乎礼节。一位女王不能屈尊对一位罗马行政官进行答复,况且亚历山大的百姓中仍然弥漫着一股敌视罗马的情绪。那么这些信件的内容是什么?据普鲁塔克透露,女王受到召见,以便她可以“为自己因向卡西乌斯和他的罗马军团提供战争支援而受到的指控进行辩护”。这里暗示驻扎在亚历山大的罗马军团,在阿里埃努斯的率领下,未做抵抗就向卡西乌斯投降之事。

历史告诉我们,当时的克娄巴特拉确实身不由己,然而,安东尼或许想要弄清整个事态的来龙去脉,同时为腓力比之战之前埃及舰队未能前来增援寻找一个解释。历史再次告诉我们,女王当时在不期而至的海上风暴中被迫返航,然而安东尼需要一个答案。面对克娄巴特拉的沉默,他不得不派出一名心腹前往埃及。

当德里乌斯在亚历山大见到女王时,他立刻意识到,眼前这个气度非凡的女人可能会为安东尼带来巨大的帮助。普鲁塔克写道,“他随即对埃及人进行了一番恭维和盛赞,希望她‘盛装前往西里西亚’,无须对安东尼这位最和蔼可亲、仁慈宽厚的统帅心存顾虑”。

克娄巴特拉同意在塔尔苏斯与安东尼会面。根据普鲁塔克的描述,起初,女王似乎对安东尼顾虑重重,并对自己赴约的前景惴惴不安。最终,她下定决心。她了解安东尼的为人做派,同时,她早已掌握了与罗马人的相处之道,并对自己在帕提亚远征中的重要性心知肚明。

在从德里乌斯口中获得了需要的承诺之后,克娄巴特拉开始准备与安东尼的会面。

从普鲁塔克对克娄巴特拉最广为人知的描述中,世人领略到一个女人的全部力量,相较于自己的女王身份,美貌、妩媚和征服男人的智慧才是她赖以生存的能力:“在德里乌斯的游说下,回味着自己与恺撒以及庞培的儿子格涅乌斯之间的亲密往昔,她幻想着安东尼也将轻松拜倒在自己裙下。毕竟,别人眼中那个曾经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如今已经出落成一位心智成熟、风华正茂的绝世佳人,为了与安东尼会面,她准备了大量礼物、钱财和饰品,以衬托自己繁荣昌盛的出生地,但却暗自将所有希望寄托在自己颠倒众生的妖艳与魅惑之中。”

在公元前41年那个行将结束的夏天,克娄巴特拉率领她全副武装的舰队离开亚历山大港,向位于西里西亚的塔尔苏斯驶去。这场温柔的邂逅将在日后带来翻天覆地的历史剧变。

爱情开始的地方

西里西亚是一片位于安纳托利亚南部的山地,罗马的统治在这里只维持了短短数年。这一地区盛产建造船只的木材,曾经长期盘踞于此的海盗势力在一场著名的海战(科拉克森战役,公元前67年)中被庞培·马格努斯斩草除根。据史料记载,这块土地与托勒密王朝的渊源由来已久,作为东地中海上的商贸枢纽,以盛产铜矿闻名的塞浦路斯岛就坐落在它的海岸附近。作为西里西亚的核心城市,塔尔苏斯见证了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盛大的会面。城中散布着大理石建筑、柱廊、喷泉、雕像、图书馆,以及各种哲学和演讲学院。周围环绕着广袤的森林和山峦。一条名为西德努斯的河流穿过这座鬼斧神工的人间天堂,克娄巴特拉正是沿西德努斯河逆流而上到达塔尔苏斯的。

历史上,这条河流曾经见证了一段怪异的往事。在著名的伊苏斯战役前夕,亚历山大大帝在此沐浴时曾险些丧命。那是仲夏时节,为了消解酷暑的燥热,这位伟大的军事统帅在士兵面前脱下盔甲,宽衣解带,将全身浸入凉爽的河水中。或许是温度的反差令亚历山大突发不适。只见他脸色苍白、四肢僵硬,如果不是身旁的部下眼疾手快,他可能已经溺水身亡。不省人事的亚历山大被抬入帐篷,随后逐渐恢复了知觉。数百年来,这个故事在塔尔苏斯的居民口中代代相传,好事者极有可能已经为安东尼指出了当年悲剧发生的地点。

克娄巴特拉邂逅未来的爱人

这位埃及女王心中明白,与安东尼的会面将对自己的未来、儿子的统治以及整个王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经历了王国争斗带来的连年动**之后,安东尼已经成为绝对主宰,并将在可以预知的未来保持这一地位。因此她必须将他拉入自己的阵营,并使他相信建立在两人私情之上的政治联盟将带来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就像当初的恺撒一样。换而言之,她需要令人信服的论据说服安东尼与自己并肩作战。而这些论据从何而来?两千年后的今天,世人仿佛身临其境般对克娄巴特拉在这场邂逅中的手腕一目了然。她决定——在公共事务和私人生活中——同时出击,采取双管齐下的战略。在密探和信使的帮助下,她极有可能对安东尼前往希腊的凯旋之旅了如指掌,并注意到他被誉为“狄俄尼索斯”的舆论风向。这种表述如今可能会令人一笑置之,然而在遥远的古代,信仰在科技落后的蒙昧社会中根深蒂固,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神祇。将某人尊为天神非但不是单纯的谄媚,反而寄托着个人的信仰,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当然,虽然不尽相同,但今天的教皇、信众或普通百姓通过宣福礼被封为圣人时,情况大抵也是如此。两千年前的古人曾虔诚地将某些人类成员,尤其是伟大的军事领袖和施主奉若神明(恺撒至今仍被尊为天神,拥有自己的神庙、仪式和祭祀)。因而克娄巴特拉将自己作为伊希斯的化身广为宣扬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段插曲对理解埃及艳后利用深入人心的神圣宗教信念,巩固自己与安东尼的同盟尤为重要。

如果他成为天下公认的狄俄尼索斯再世,那么即将赴会的她就是爱神阿佛洛狄忒(古罗马的维纳斯女神)的化身。而沿西德努斯河溯流而上来到塔尔苏斯的克娄巴特拉,更像是一位“踏浪而来的维纳斯女神”。就这样,克娄巴特拉决定将这次普通的外交会晤变成两位天神的结合。酒神的化身安东尼,掌握着使她年华永驻的神奇魔力;而作为爱神阿佛洛狄忒的化身,她则是爱情、美貌和繁衍生息的象征。

这是只属于克娄巴特拉的灵光乍现,进一步印证了她出色的头脑和过人的谋略,令几乎所有当代和后世君主相形见绌。

即将到来的会面必将为安东尼留下深刻印象,并令整个小亚细亚为之轰动,就像一场举世瞩目的现代王室婚礼。迈克尔·格兰特指出,两位在地中海地区家喻户晓的天神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完成结合。在古埃及,酒神狄俄尼索斯(安东尼)对应着冥府之神欧西里斯,阿佛洛狄忒(克娄巴特拉)则对应伊希斯,而她正是这位女神的尘世化身。

考虑到埃及民间传统的古老寓意,克娄巴特拉希望借此获得祖国人民的接受。身为欧西里斯(酒神狄俄尼索斯-安东尼)的妹妹伊希斯(克娄巴特拉)同时也是他的妻子,两人的结合也将因此变得名正言顺。众所周知,在托勒密王朝的传统中,兄妹联姻共同进行统治是很普遍的。

安东尼对此显然一无所知。在塔尔苏斯等候克娄巴特拉期间,他忙于出席各种派对、宴会和会晤,全然不知这个女人正在编织一张令他无处可逃的大网。在官方和宗教内涵之外,这次会面还弥漫着浓浓的私人感情。此时,克娄巴特拉已经带着前所未有的惊喜蓄势待发,准备迎接涅槃重生的历史时刻。

克娄巴特拉和马克·安东尼的梦幻邂逅

刚刚抵达西里西亚,克娄巴特拉就命人准备一艘大船,计划沿西德努斯河逆流而上,前往塔尔苏斯与安东尼相会。没有人知道,这条大船是否就是她与恺撒曾经在尼罗河上共度蜜月的“浮宫号”。

面对如雪片般飞来的信件,克娄巴特拉无动于衷,她就像一位姗姗来迟的电影明星,让安东尼和他的幕僚们望眼欲穿,直到船只准备就绪才决定动身。而这艘焕然一新的大船将在后世的记忆长河中驶过百年时光。

只见这艘巨船挣脱了锚链的羁绊,伟岸的身姿气势如虹地缓缓滑过水面,告别大海进入西德努斯河,向上游驶去。两岸围观的当地百姓紧随其后。成群的儿童奔跑着掠过目瞪口呆的老者,仿佛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艘太空飞船。没有人曾经目睹过如此优雅奢华的盛况。消息像野火一样在整个地区迅速蔓延,甚至就连塔尔苏斯的居民也放下一切,争先恐后赶来瞻仰这漂浮在水面之上的奇观。

安东尼此时身在何处?他正在群臣的簇拥下端坐在塔尔苏斯主广场中心,等候着女王的到来。周围的众多围观者中不乏身份显赫的贵宾,大家正在翘首期盼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克娄巴特拉一如既往的散漫姿态似乎令安东尼闷闷不乐,但他知道漫长的等待即将结束。

突然,周围出现了一丝异常。安东尼和他的幕僚左右张望。只见人群开始了不安的**。一股浓郁的芳香不断涌入整个广场。微风中散发出一阵陌生的芬芳,清新而刺鼻,仿佛上千种嗅觉同时涌入肺部。人群纷纷四处张望,试图找到这股异香的来源。在香气弥漫的空气中,一阵轻柔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众人在莫名其妙之余茫然四顾,突然有人大声叫着指向河中,人群立刻涌向岸边,仿佛被一块强大的磁铁吸走。

安东尼和他的扈从在惊愕中发现,大理石和柱廊环绕下的广场瞬间变得空空****。这块万众瞩目的巨大磁石正是克娄巴特拉。河面上她乘坐的巨船映入眼帘。

女王为自己的出场进行了用心良苦的准备,不断撩拨着众人的感官系统——扑面而来的芳香率先冲击着嗅觉神经,接踵而至的音乐将震颤的声波送入鼓膜,最后,一场视觉盛宴被呈现在众人面前。面对眼前令人难忘的盛况,就连安东尼也变得呆若木鸡。

平静的河面上,克娄巴特拉的巨船展现出壮美的身姿。通体金黄的船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长笛、扁琴和风笛飘扬的乐声中,一排排银光闪闪的船桨节奏肃穆地在水中上下翻飞。举目望去,一张张宽大的绯红色风帆仿佛一块巨大的红色云团悬浮在水面之上。获取这种颜料的代价众所周知。它只能从一种海螺中提取而来,产量稀少。即便一件普通的绯红色短袍已经造价惊人,更何况整张船帆!

正是这一张张船帆散发着遥远的芬芳,乘风潜入这座城市,包裹着此刻置身广场之上的人群。甲板上摆放着一座座巨大的香炉,焚烧着来自东方的香料和药物,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甜蜜芳香。克娄巴特拉对营造这种充满新奇和蛊惑的“特殊效果”向来乐此不疲。然而**尚未到来……

大船在众多小船的护送下缓缓靠近,就像一只蜂后被簇拥在一群工蜂之中。一具具半裸的女性身躯点缀在张开的红色风帆之间,令安东尼眼前一亮。这些绝色尤物是克娄巴特拉的侍女。只见她们分别扮成海仙女和美惠女神,煞有介事地被布置在舵盘和锚链四周(实际上由女王最好的水手暗中操纵)。

她来了——克娄巴特拉。安东尼站起身,瞠目结舌。埃及艳后躺卧在华丽的凉亭下,身边的幼童宛若壁画中的丘比特天使,为她挥动着用鸵鸟羽毛制成的扇子。她置身一片如梦如幻的神话世界之中,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作,弥漫着处心积虑的活色生香,最为令人惊艳之处当数她的维纳斯女神装扮,“就像画中的爱神阿佛洛狄忒一样”,普鲁塔克感叹道。换而言之,克娄巴特拉当时或许已经罗衫半解,甚至可能全身**。至今为止,作为一位女王,以这种近乎一丝不挂的方式出席正式会面的情况史无前例。她的出场散发着Lady Gaga(美国女歌手)的风采,如此惊世骇俗而又极富挑逗意味,但它的确令克娄巴特拉如愿以偿。因为马克·安东尼此刻的表情与电影《变相怪杰》中的金·凯瑞如出一辙,被惊掉了下巴。

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个女人,时而神色惊诧,时而像孩子一样欣喜若狂地望向幕僚和好友,发现他们和自己一样不知所措。而在场众人立刻意识到,埃及艳后正在用自己的身体向这位伟大的罗马军事统帅献礼。

面对这场即将到来的神话般的结合,人群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他们至今深信,阿佛洛狄忒兴师动众赶来与酒神狄俄尼索斯相会,最终两人将为了小亚细亚的福祉喜结良缘。

事实证明,克娄巴特拉对此得心应手。她深谙人性的弱点,懂得借助信仰和宗教的力量来满足人们的欲望。在洞察安东尼沉迷女色、派对和戏剧场面的软肋之后,克娄巴特拉在他身上故技重施。那艘“故弄玄虚”的大船和极度浮夸的到达方式,就是她费尽心机的证明。

然而,如果说安东尼的目标是征服一位女王(在政治领域易如反掌),同时也征服她背后的的王国,那么克娄巴特拉更加贪婪。她对安东尼进行处心积虑的引诱,希望通过他获得罗马对埃及、自己以及儿子恺撒里昂的保护。

安东尼受到邀请

当大船停靠在塔尔苏斯城内的码头时,安东尼和他的随从被淹没在一股更加强烈的芬芳中。初见克娄巴特拉的惊艳退去,他们已经恢复了刻板严厉的架势。至少表面如此。此时,他们在讲坛上正襟危坐,等待接见登岸的女王,以此彰显自己的尊贵地位。

铺展在大船和讲坛之间的广场此刻空无一人,两列罗马军团士兵正在手忙脚乱地阻挡着欢声雷动的人群。供女王上岸使用的踏板已经从船上放下。然而,克娄巴特拉的身影并没有出现。

对这种没完没了的把戏忍无可忍的安东尼,派出一名军官向她送去下船的命令。他的目光紧紧追随走向大船的士兵,在同一位克娄巴特拉的使者短暂交谈后,这名士兵从岸边转身返回,尴尬的神态一览无余。他走上前去,向安东尼报告说,女王并没有上岸的打算,而是邀请安东尼和他的重要军官登船相见。安东尼神色茫然地环顾四周,克娄巴特拉再次令他猝不及防。此时他才如梦方醒,这个女人一直都是这场游戏的主宰。安东尼抬头看向注视着自己的军官和同僚,他们脸上滑稽的表情令他哭笑不得。此时聒噪的人群还在等待着两人的会面,他决心亲自登船。表面上,此举是出于他的“和蔼与礼节”,正如普鲁塔克之后所述;实际上,安东尼正在迈向克娄巴特拉编织的大网。

女王在船舱中等待着他的到来,她的目光穿过格栅注视着安东尼的一举一动。她的双眼就像一头猛虎,在明暗交错的光线中紧盯自己的猎物。这是决定历史的时刻。一切都将取决于这位罗马军事领袖随后的举动。他会顺从地接受提议,还是寸步不让,强迫她下船上岸?

克娄巴特拉发现讲坛上一阵**。罗马人纷纷站起身来。难道他们被自己激怒了?时间仿佛在瞬间凝固。就在这时,她看到安东尼的身影出现在大理石广场后方,在部将和心腹簇拥下向自己走来,几乎可以肯定,昆塔斯·德里乌斯也在人群之中。克娄巴特拉眯起双眼,露出了笑容——她的计划得逞了。她转身命令手下对舱内大厅进行最后的装点——准备迎接两人即将到来的会面。

安东尼毫无戒心。他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水上宴会,心中对品尝各种异域美食充满期待,但最重要的是,他渴望当面一睹“阿佛洛狄忒”的芳容。他带着愉快的心情,从容不迫地向前走去,仿佛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只见这群罗马人开始登船,他们迈着纷乱嘈杂的步伐走上踏板,木质船体在众人脚下嘎吱作响。在悠扬的东方乐曲声中,他们受到了王室高官的躬身迎候,身姿妖娆的侍女身缠薄纱,不断向他们抛来迷离的眼波。燃烧的香炉飘散出令人心神**漾的香料气味,船上弥漫着浓郁的芳香,置身其中之人无不昏昏欲睡。无处不在的面纱和鲜艳织物在风中摇曳着薄如蝉翼的身姿。以安东尼为首的罗马士兵恍若闯入了一场梦境。然而克娄巴特拉依然没有现身。此时的她身在何处?

在典礼司仪的引领下,他们沿着两排熊熊燃烧的火把进入船舱,蠕动的烟雾伸向空中,就像一根根芳香四溢的触须。就在几步开外,匪夷所思的一幕映入眼帘——一场盛况空前的宴会穿越时空,呈现在众人面前。让我们共同领略普鲁塔克在惊叹之余(与安东尼如出一辙)留下的描述:“置身这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场景中,灿若繁星的点点灯火令安东尼叹为观止。在众人的回忆中,四面八方同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有的来自地面,有的来自头顶。在独具匠心的布置下,它们从巧妙选择的角度投射出无数方圆不同的光斑,迸发出世间难得一见的炫目光芒。”

值得一提的是,普鲁塔克对当天宴会场景的描述发生在百余年之后。这也令文中出现的众多不实之处情有可原,其夸张的笔触让克娄巴特拉红颜祸水的黑色光环,成为世世代代罗马人民心头挥之不去的记忆。这里收录一段有趣的插曲。这位希腊作者称,这是登船后举行的唯一宴会;而另一位古代作者则提到了一连串派对,一次比一次引人入胜。此人正是希腊历史学家——苏格拉底。多亏瑙克拉提斯博学多识的埃及人阿忒那乌斯,我们才有幸拜读苏格拉底前言不搭后语的史料记载,从而继续本书的故事,探索那段隐藏在桌台和墙壁上的历史。在他留下的文字中,对克娄巴特拉的魅惑之术和令安东尼束手就擒的巧妙陷阱进行了生动和全面的再现。让我们跟随这位罗马军事领袖开启一场心灵之旅。

尽管置身船舱,空间依然非常宽敞。罗马人穿行在如星河般璀璨的火把和油灯中,它们无处不在,错落有致,仿佛夜空中繁星汇聚的一个个星座。墙壁上悬挂着用金丝银缕编织而成的毛毯和帷幔。房间正中摆放着为安东尼和他的朋友及亲信军官准备的躺卧餐桌,餐桌包裹着精美的外罩和价值不菲的丝绸制品。镶饰在床榻前的桌台上,摆放着金色的餐具和嵌满宝石的杯子。换而言之,餐具上镶嵌着货真价实的精美珠宝。安东尼完全迷失在一片珠光宝气之中。克娄巴特拉面带甜美的笑容向他进言:眼前的一切都是自己献上的礼物,由他任意处置。

据罗德岛的苏格拉底记载,翌日,克娄巴特拉再次邀请安东尼,连同他的好友和官员与自己共进晚餐,接连数日。

次日的宴会在她的操办下愈发丰盛豪奢。珍贵的金杯和精美异常的玻璃器皿令之前的一切相形见绌。她又一次为了安东尼倾其所有。不仅安东尼本人,就连他的每一位部将都带走了价值不菲的躺椅,就连躺椅的外罩和饮酒的金杯也未能幸免。每当夜半时分,罗马人纷纷起身告辞时,她早已为这些贵宾备好了车马、随从,埃塞俄比亚奴隶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他们的归途。

然而第四天时,克娄巴特拉突发奇想。她甚至花费1个塔兰特(约合今天的1万欧元,因为1个希腊塔兰特大抵与26千克白银价值相当)购入大量玫瑰,制成一张厚达1英尺的“花毯”,并将它铺在餐厅中。屋内的墙壁在触目皆是的玫瑰花环和花彩衬托下焕然一新。

史料中尽管不乏浮夸虚构之处,但克娄巴特拉为了这次会面不惜血本的做派在字里行间可见一斑。她早已不再是那个7年前在恺撒面前钻出麻袋的小女孩。如今,这个风情万种的女人游刃有余地撩拨着男人的本能,引诱他们一步步钻入欲望编织的陷阱。

安东尼第一次走入房间的场景可想而知,两人初次相会时的情形也随之跃然纸上。克娄巴特拉身在何处?显然不会像一位主人一样昂首挺立。她极有可能躺卧在床,身陷靠垫的海洋,一群天使模样的儿童缓缓为她摇动扇叶。也许这次她没有像刚刚乘船到达时那样一丝不挂,而是身着短袍,或许就是那件精致的白色褶皱短袍,无数次令她的曲线在公众面前展露。而这件透明的短袍无疑已经成为克娄巴特拉心照不宣的帮凶,足以令安东尼和他的手下激动万分。她乐此不疲地炫耀着在那个时代价值连城的珠宝:镶有蓝宝石、绿宝石、青金石和孔雀石的黄金戒指、耳环、胸饰和(被伊希斯视若珍宝的蛇形)手镯。作为身份的象征,她的前额或许佩戴着埃及女王的标志——一个蛇头高昂的蛇形饰物。

事实上,没有人知道这些珠宝中有多少出现在这次宴会上。总之,克娄巴特拉此刻化身阿佛洛狄忒,她就像一位不着寸缕的女神,周身几乎被淹没在独特的古埃及符号之中。卧榻上的女王美艳不可方物,全身的曲线伴随着每一次呼吸上下起伏,此刻她双唇微启,凝视着安东尼的双眸笃定自若,散发着炽烈和挑逗的光芒。

只见她缓缓起身,迈着庄严的步伐向这位罗马巨头走去,摇曳的身躯散发着曼妙的气息。四目相对之际,她倒向安东尼,将这位军事领袖包裹在一阵浓烈而诱人的无形芬芳之中,两人的目光紧紧缠绕,克娄巴特拉的双唇不经意间送向前方,仿佛正要献上温香而销魂的热吻。

安东尼嗅到了她的鼻息,迫不及待地想要将短袍下(近在咫尺)的诱人肉体拥入怀中,反复亲吻。片刻之后,克娄巴特拉欲拒还迎地向后退去,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看着眼前这位未来的爱人被熊熊燃烧的欲火吞没。

克娄巴特拉美貌之谜

在安东尼眼中,克娄巴特拉早已不再是他多年以前在亚历山大邂逅的小姑娘。当年恺撒身边那位稚嫩而坚定的爱人,如今已经蜕变成一位目光炽烈、妖冶迷人的少妇。

连日来,安东尼不断对她的邀请做出徒劳无功的回礼。然而挑战克娄巴特拉的冒险注定要以失败告终。就连普鲁塔克也说:“安东尼试图以华丽和优雅取胜,但却在两个方面同时落于下风,他贫乏而粗俗的待客之道成为首当其冲的嘲笑目标。在注意到安东尼庸俗的士兵本性后,克娄巴特拉索性对他摆出一副针锋相对、无所畏惧的态度。尽管传说中她的美貌并没有令人过目难忘的独特之处,但她的存在本身却散发出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归根结底,她待人接物的方式和言谈举止中的魅力总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克娄巴特拉的美貌和魅力在普鲁塔克广为人知的描述中呼之欲出。然而,我们能否有幸一睹她的真实容貌?

遗憾的是,克娄巴特拉的木乃伊尚未出土,因而世人无法重现她的容貌,或者通过提取DNA的方式获取她的种族或籍贯背景。关于她的历史记载少之又少。克娄巴特拉死后,以胜利者自居的屋大维下令将带有她肖像的雕塑、壁画、镶嵌画、画作和浮雕全部销毁,这位埃及末代女王几乎没有在身后留下任何信息和文字记录。

那么她的相貌究竟如何?她的鼻子是否确实硕大无比?后人普遍认为,克娄巴特拉拥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鼻子。这一传说早已广泛流传。然而,只有17世纪的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布莱斯·帕斯卡尔对此言之凿凿,他曾放言道:“如果克娄巴特拉的鼻子更加小巧,整个世界的面貌将大为不同。”除此之外,他同样对克娄巴特拉的容貌一无所知,因而他的言论毫无参考价值。克娄巴特拉的大鼻子也从未出现在任何史料记载中,这一事实表明,她的鼻子或许并没有传说中那样令人过目难忘。

即便在两千年前,也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容貌。关于她的形象,相传在整个古罗马时代只留下两件实物:分别是矗立在维纳斯神庙中的镀金铜像,由恺撒下令建造;以及克娄巴特拉垂死时的画像,作为胜利的象征出现在屋大维凯旋的队伍中。

所有重现工作都将面临信息极度匮乏的挑战。应该如何补救?我们依然可以尝试根据仅有的信息绘制她的容貌。现存的半身像和雕像无法成为可靠的依据。而令人费解的是,出现在硬币上的女王肖像竟然与她的雕像毫无相似之处(或许只有一处例外)。埃及艳后的美貌也因此被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面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情况?让我们进行一番仔细梳理。

克娄巴特拉的各式浮雕、半身像和雕像无不散发着独特的埃及风情。其中一尊被世代保存在都灵埃及博物馆中的雕像,近来就因与克娄巴特拉似是而非的联系成为关注的焦点。遗憾的是,克娄巴特拉的容貌并没有在天马行空的埃及艺术风格和苛刻的宗教氛围中获得真实展现。

在她所剩无几的半身像中,有两尊特别引人注目。其中之一出土于古罗马水利工程遗址,现存于梵蒂冈额我略俗艺博物馆中,而另一尊则保存在柏林老博物馆中。它们外形相似,都刻画了一位头顶盘着发髻的年轻女子,发带绕过前额。保存在柏林的半身像鼻子并不大,只是微微翘起。据专家鉴定,这是两座完成于罗马作坊中的大理石复制品,刻画了一位与克娄巴特拉一样梳着希腊发式的托勒密女王。根据推断,她们的身份可以是埃及艳后之前的任何一位女王,譬如贝蕾妮丝四世或阿尔西诺伊四世。然而一位罗马贵族为何会将一位乏善可陈的女王的雕像陈列在家中,除非她就是家喻户晓的克娄巴特拉,那个曾经威胁罗马统治的埃及艳后?这一论调令包括乌迪内大学的马泰奥·卡达里奥在内的众多专家深信,这就是“世人眼中”的克娄巴特拉(遗憾的是,两座半身像上均没有发现任何可以作为佐证的碑文)。耐人寻味的是,雕像中的人物是一位妙龄少女,而那正是克娄巴特拉作为恺撒的情人抵达罗马时的年龄。此外,雕刻工匠为这名女子赋予了柔和的五官,使她的面容与维纳斯女神更加接近。于是,两座少女时代的克娄巴特拉雕像,带着浪漫主义加工的痕迹被呈现在世人面前。

而出现在钱币上的女王,面容更加成熟,五官也更为清晰,鹰钩状的鼻子尤为显眼。半身像和钱币哪个更为可信?钱币诞生于一个物是人非的年代:彼时的克娄巴特拉不再是恺撒的情人,而是一位母仪天下的女王,身为国家和军队统帅的她正处于自己的权力巅峰。或许她正是因此决定(尽管只是一个假设,但也并非空穴来风)淡化自己的王室特征,甚至通过更多男性化的转变,为自己的权威赋予力量和信誉,以更加接近父亲的形象,实现权力合法化的目的(在古代,钱币一直是一种宣传工具)。

所以,真相就隐藏在这两张面孔之中:一张温婉阴柔,一张奔放阳刚。根据这些特征,能否勾勒出一张无限接近真相,至少真假难辨的“中间”脸庞?

身为一名人类学家和法医齿科专家,来自罗马宪兵队科学处的尚塔尔·米拉尼队长在一档意大利电视节目中进行了一次尝试,这次不同寻常的研究面临着各种挑战。在没有骨架或木乃伊的情况下,他们从各种雕像和钱币上搜集克娄巴特拉面部的人体特征数据。这不仅是一次名副其实的面部重建,曾经为她绘制肖像的各位艺术家仿佛穿越时光,共同见证了女王面容的合成。由熟悉女王容貌的艺术家铸造,并曾在克娄巴特拉时代流通的四枚钱币(尽管前文提到这些钱币出于宣传目的对女王肖像进行了改动),连同保存在梵蒂冈额我略俗艺博物馆和柏林老博物馆中的半身像,同时成为参考模板。此处略去技术细节部分的赘述,他们随后对各解剖点、角度和比例之间的关系和距离进行了计算,因为通过某些表皮区域可以探知潜在的骨骼结构。就这样,借助牙科、美容医学和整形外科的参数,他们对克娄巴特拉与作为参考的“完美”脸庞之间的面部差异进行了量化统计。值得一提的是,一张“完美”的脸庞可以分为三条大小相同的水平带。克娄巴特拉显然不在此列,她的脸部上端——前额部分——过低,中间部分的宽度又超过了“完美”脸庞的标准,高挺的鼻梁与标准相比过于突出。而她的脸部下端却与标准完美契合(锦上添花的是,她还拥有一张小巧的嘴巴和轮廓分明的唇线)。在此必须重申的是,尽管这是一个建立在科学原理之上的推断,但作为分析对象的艺术作品不同于血肉之躯,因而局限在所难免。然而,它却证实了古人的传言:克娄巴特拉的美貌来自她的妖艳。她那作为重要特征的鼻子不但没有被视为丑陋和畸形的象征(否则,那些对她充满敌意的古人一定会大事宣扬),反而与包括双眼在内的其他五官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如今,在世人眼中,正是她的鼻子为整张脸庞注入了飞扬的神采。

另外,如果细数那些知名女演员的美丽面庞,总能发现某位佳人鼻子不够小巧,却为整张脸庞带来了迷人的活力。与克娄巴特拉同样有着希腊血统的玛利娅·卡拉斯就同时拥有高挺的鼻梁和甜美的歌喉,魅力十足。

遗憾的是,除此之外,无论是克娄巴特拉的外貌还是她的肤色都无法引发人们的讨论。身为一位希腊-马其顿后裔,族群甚至家族内部通婚的传统可能使她拥有白皙的皮肤,棕色、金黄或者红色的头发,以及一双灰白色的瞳孔。如果她的母亲——据某些推论称——是一位来自底比斯大祭司的随从,那么情况就恰好相反,她将因此被赋予更加黝黑的皮肤、卷曲的头发和黑色的瞳孔。作为第二种推论的佐证,在古罗马时代,理想女性的模板来自东地中海地区。这种女人为恺撒和安东尼招来更多嫉妒,同时也为他们赢得更多认可。

宪兵队科学处进行的重建工作尽管困难重重,却妙趣横生。面部参数显示,克娄巴特拉的脸部特征更接近高加索地区的人们而不是非洲人,甚至也很接近亚洲人。关于她天下闻名的鼻子,各种重要细节也纷纷浮出水面。她的鼻尖微微下垂呈鹰钩状,但总体而言,根据已有数据,鼻子尺寸大于平均水平。具体大了多少?作为参考,一个“完美”的鼻子高于脸部的距离相当于本身对角线长度的67%。而克娄巴特拉的此项数据高达73%,换而言之,画师对这个硕大无比的鼻子进行了微调,令它看上去更符合大众审美。这些都是宪兵队分析得出的结论。

面对这些钱币和半身像,人们在谈论克娄巴特拉的美貌时鲜有提及的一处特征令我们眼前一亮——她大大的双眼。或许它们才是埃及艳后风情万种的撒手锏,而不是她的鼻子或身高(克娄巴特拉可能身材矮小)。或许正是这双深邃而灵动的双眸令罗马军事领袖心甘情愿束手就擒。当然,她超凡脱俗的头脑同样不可或缺。

情欲的俘虏

尽管在他丰富的猎艳经历中不乏各种精明强悍的女性,但安东尼还是立刻沦陷了。所有史料对此毫无争议。卡西乌斯·迪奥直白地写道:“安东尼在西里西亚遇到克娄巴特拉,从此陷入爱河,将礼义廉耻抛诸脑后,心甘情愿沦为她的裙下之臣。”阿皮亚诺的记载与他遥相呼应:“……这个风情万种的女人令他一见倾心。熊熊的爱火最终为两人和整个埃及带来了一场灭顶之灾。”他还补充道,据称,面对克娄巴特拉的**,“已是不惑之年的”安东尼“表现得像个孩子一样”。一向对克娄巴特拉充满敌意的约瑟夫斯证实了这一信息,他声称安东尼仿佛鬼迷心窍一般对克娄巴特拉言听计从、有求必应,完全不像一个坠入爱河的普通男人。

难道克娄巴特拉仅凭借缜密的心思,或者爱情的力量就能使安东尼投入自己的怀抱?或许她对这个男人一见钟情,掉进了自己设下的圈套。即便如此也情有可原,因为她面前的男人确实魅力四射——魁梧的身材、宽大而强壮的胸膛、宽阔的双肩,如赫拉克勒斯一般孔武有力的身躯,棱角分明、充满阳刚之气的下巴和一头蓬松的鬈发(而恺撒几乎已经成了一个秃子)。这个42岁的男人通体弥漫着雄性荷尔蒙的味道。如今,在世人眼中他就像一只银狐一样光彩耀人。除此之外,他的全身还笼罩在诱人的权力光环之下。作为西方世界权倾天下的男人,世人无不匍匐在他的脚下,而女人们也争先恐后对这位众所周知的好色之徒投怀送抱。有人说过,权力(随之而来的成功与财富)是女人最无力抗拒的**。克娄巴特拉同样未能免俗,这位众人眼中魅力四射的领袖同样令她意乱情迷。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最初的几个夜晚,两人之间擦出了爱的火花。仲夏时节,一对正值壮年的男女置身梦幻般的大船上,在乐声缭绕的宴会中纵情欢笑。在欲望的世界里,两具温热的身体彼此靠近,互相纠缠,双唇紧贴,仿佛已经合二为一。在日复一日的痴缠中渴望将对方占为己有。

然而此时的**只是一种表象。克娄巴特拉和安东尼之间彼此爱慕、难分难舍,很快便建立了意料之外的默契。不久之后他们在亚历山大的再次相会也印证了两人之间暗中滋长的情愫。

克娄巴特拉仅在塔尔苏斯停留数日,就为自己和祖国埃及赢得了至关重要的承诺。此行堪称一次匪夷所思的外交胜利。她带着自证清白的目的而来,离开时却收获了安东尼的重要让步。无可否认,没有人可以在这种气氛中展开外交谈判。在两人沉迷于酒席宴会中时,他们的特使承担了这项工作。克娄巴特拉就这样斩获颇丰。当她在剿灭反恺撒阵营战争中的通敌疑云消散后,安东尼再次承认了恺撒里昂(小恺撒)埃及合法君主的地位。面对迫在眉睫的帕提亚远征,为了换取女王的支持,他重申了埃及对重要岛屿塞浦路斯的主权。

克娄巴特拉步步紧逼。在她的要求下,安东尼下令对埃及王位的潜在竞争者展开血腥屠杀,那些可能对女王和她的儿子构成威胁的对手被斩尽杀绝。最危险的敌人是她的妹妹阿尔西诺伊四世,她曾一手在亚历山大策划了反对恺撒和克娄巴特拉的大规模武装暴动。众所周知,在身披枷锁、狼狈不堪地参加了尤利乌斯·恺撒的罗马凯旋式后,她重获自由并逃入了位于以弗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在这座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神庙中寻求庇护。克娄巴特拉请求安东尼将她斩草除根。他随即向以弗所派出雇佣兵。然而,由于阿尔忒弥斯神庙所在的区域神圣不可侵犯,无法在庙内将她处死。因此她被强行拖出神庙,就地处决。在克娄巴特拉的暗示下,安东尼同样下令杀害了赛拉皮翁,他在担任塞浦路斯首领期间曾经背叛克娄巴特拉、安东尼和屋大维,为卡西乌斯提供舰队。

这个女人以风卷残云之势几乎一举扫平了所有内忧外患,保住了自己和儿子的权力宝座,同时巩固了她和罗马这个业已成为维系埃及安危的强大盟友之间的关系。这是一场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