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音乐学者一致认为,莫扎特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在歌剧与钢琴协奏曲方面。他写的二十七支钢琴协奏曲大半都是杰作。
内容复杂的协奏曲是奏鸣曲、大协奏曲(concertogrosso)和间奏曲(ritornello)的混合品。莫扎特把这个形式尽量发展,使乐队与钢琴各司其职,各尽其妙。在他以后,有多少美妙的作品称为钢琴协奏曲;但除了勃拉姆斯的以外,大多建筑在两个主题的奏鸣曲形式上,结构也就比较简单。莫扎特从成熟时期起,在钢琴协奏曲中至少用到四个重要的主题,多则六个八个不等;有些主题仅仅由钢琴奏出,有些仅仅由乐队奏出;各个主题的衔接与相互关系都用巧妙的手腕处理。所以莫扎特的协奏曲,与贝多芬、舒曼等等的协奏曲,在组织上可以说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型。
音乐学者哈钦斯(A.Hutchings)认为莫扎特兼擅歌剧与协奏曲的创作,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歌剧里有众多的人物,既需要从头至尾保持各人的个性,又需要共同合作,帮助整个剧情的发展;协奏曲中的许多主题也需要用同样的手法处理。
二十余支钢琴协奏曲所表达的意境与情绪各各不同:有的温婉熨帖,有的典雅华瞻(如降E大调),有的天真活泼(如降B大调),有的聪明机智(如G大调),有的诙谐幽默(如F大调),有的极热情(如d小调),有的极悲壮(如c小调),总之,处处显出歌剧家莫扎特的心灵。一个长于戏剧音乐的作曲家必然是感觉敏锐,观察深刻,懂得用音乐来描写人物的心理的;所以莫扎特的协奏曲决不限于主观情绪的流露,而往往以广大的群众作为刻划的对象。这也是他的协奏曲内容丰富、面目众多的原因之一。
但十九世纪的演奏家是不大能欣赏机智、幽默、细腻、含蓄等等的妙处的;风气所趋,除了d小调、D大调、A大调、c小调等三五支以外,莫扎特其余的协奏曲都不为世人所熟知,直到最近才有人重视那些湮没的宝藏。著名的音乐学者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Alfred Einstein,一八八〇—一九五二,德国音乐家)说:“就因为莫扎特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才更显出他的不朽与伟大。”在举世纪念莫扎特诞生二百周年的时节,介绍这三支在国内都是首次演出的协奏曲(F大调、G大调、降B大调),也是我们对莫扎特表示一些敬意。
一七八四年年终(莫扎特二十八岁)写成的《F大调协奏曲》(KV459),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作品。三个乐章都很精致完美:快乐而不流于甜俗,抒情而没有多余的眼泪。充沛的元气与妩媚的风度交错之下,使全曲都有一股健康的气息。
第一乐章快板:前奏部分即包括六个主题,以后又陆续加入四个主题,而以第一主题的强烈的节奏控制全章。这种节奏虽是进行曲式的,但作者表现的音乐却是婀娜多姿,流畅自如的。
第二乐章小快板:用单纯的A—B主题构成。第一主题像一个温柔的微笑,第二主题则颇有沉思与惆怅的意味。
第三乐章加快板:是莫扎特所写的最活泼的回旋曲。借用莫扎特自己的话,其中“有些段落只有识者能欣赏;但写作的方式使一般的听众也能莫名其妙地感到满足”。结尾部分在欢乐中常常露出嘲弄的口吻与俏皮的姿态。
《G大调协奏曲》(KV453)作于一七八四年春,受喜剧的影响特别显著。第一和第三乐章中许多主题的出现,就像不同角色的登场;短促的休止仿佛是展开新的局势的前兆。情调各别的旋律,构成温柔与华彩的对比,诙谐与矜持的对比,柔媚与活泼的对比;色彩忽明忽暗;女性的妩媚与小丑式的俏皮杂然并呈,管乐器与钢琴或是呼应,或是问答,给我们描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作者的技巧主要是在于应付变化频繁的情绪与场面,而不是像贝多芬那样以一个主题一种情绪来控制全局。
第二乐章行板:是歌咏调的体裁,表达的感情极其深刻:先是沉思默想,然后是惆怅、凄惶、缠绵、幽怨、激昂、热烈的曲调相继沓来。
第三章小快板:是以加伏特舞曲的节奏写成的回旋曲。轻灵而富于机智的主题,好似小鸟的歌声。从这个主题发展而成的五个变奏曲,不但各有特色,而且内容变幻不定,最后一个变奏曲的情调更为特殊。终局的急板,除了兴高采烈以外,兼有**不羁与滑稽突梯的风趣。
莫扎特的最后一支《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KV595),是他去世那一年——一七九一年写的。同一年上他还完成了两件不朽的作品:歌剧《魔笛》与《安魂曲》。但据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的意见,莫扎特真正的精神遗嘱应当是这支协奏曲。在三十五年短促的生涯中,他已经进入秋季,自有一种慈悲的智慧,心灵也已达到无挂无碍的化境。他虽然超临生死之外,但不能说是出世精神,因为在他和平恬静的心中,对人间始终怀着温情。他用艺术来把他的理想世界昭示后世,又是何等的艺术!既看不见形式与格律的规范,也找不出斧凿的痕迹:乐思的出现像行云流水一般自然。
第一乐章快板:一开始便是许多清丽与轻灵的线条。中段(b小调)流露出迷惘的情绪,然后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转调,好像作者的思想走得很远很远了;不料峰回路转,又回到原来那个明朗的天地。全章到处显出飘逸的丰采与高度的智慧。
第二乐章小广板:用一个明净如水的、深邃沉着的主题,借回旋曲的形式一再出现,写出清明高远的意境:胸怀旷达而仍不失亲切温厚的。所以,作者一方面以善意的目光观照人生,一方面歌咏他的理想世界是多么和谐、纯洁、宁静、高尚,只有智慧而没有机心,只是恬淡而不是隐忍。莫扎特在这里的确表达了古希腊艺术的精神。
第三乐章快板:节奏生动活泼,通篇是快乐的气氛和青春的活力,绝不沾染一点庸俗的富贵气。在我们的想像中,只有奥林匹克山上神明的舞蹈,才能表现这种净化的喜悦。
(一九五六年九月傅聪与上海乐团合作演出莫扎特的三首钢琴协奏曲,这是为该音乐会写的乐曲说明;这几首钢琴协奏曲当时在国内均为首次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