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只留下淡淡痕迹的某种植物的分布和存续,如果有缘,通过细致的考察,也能从中看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逻辑。我想要论述的正是这一点。最初,我们的祖先选择它们作为装饰颈部的珠子,仅仅是因为它们赏心悦目,又或者是因为想要表达一种对于闪耀着美丽光芒的物件的喜爱之情,很难有个定论。然而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那个时候的人们还是拘泥于那些唾手可得的大自然的产物。此后,人们开始分散于各个岛屿居住,周围的条件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知难而上,不惜千里迢迢前往不可预测的群山深处,又或者是大海彼岸的某个国度,认为那里存在着美丽至极的珍宝,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将其据为己有的这种心理不得不说是一种进化。在几个面积稍大的日本岛屿,地下数千年的遗迹中,曾有闪耀着奇异光芒的彩色宝石穿成的颈部装饰物出土。我们虽会为这来自遥远地方而聚集一处的人类的强大意念而感动,然而将之视为远古时代的世间常有之事,并将如今偏远小岛的竹玉、“tsushi玉”、贝类以及树木果实穿成串的这种做法视为一种倒退或是某种令人悲悯的拙劣模仿,不仅不是审视古代史的正确方式,甚至对国家从今往后的生存方式都是一种非常有害的文化史观。明知不可及却依然去做没有意义的模仿,这何尝不是现世中最大的悲哀。
翻阅上代的文艺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人时常面向大海,咏唱“请赐予我那些珍珠”这样的歌谣。所谓的“yura”以及“yurugi”等许多地名,指的就是时不时有“tamaki”珍珠漂流而来的令人心驰神往的海滨之地。过去,传说有人在海底捕捞了直径一寸多长的鲍鱼珍珠,但是这一事实还没有经过考古学家的证实,也不会是时常发生的事。一般情况下,人们最喜爱的都是多姿多彩的贝壳,其中也有一些驰名世界的“宝贝”。
有关珍贝的分布及其效果,大多数人寄希望于自然史学会未来的研究。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还没有开展任何的考察,此处仅援引受教于黑田德米[12]的有限知识做一说明。在远东的岛屿中,中部以北的海岸一直受到黑潮的影响,虽然这种贝类时有出现,但是种类很少,其外观也并不起眼,这或许是因为此处是与各种石头混杂的地方。与此不同的是,西南各岛的边缘是十分稀有的产地,其中,尤其是叫作“moneta”的子安贝数目巨大,我自己也曾听说过几个产量尤其丰富的地域。从三千多年前开始,一直都极其珍视这种“宝贝”的中原之地且拥有最短半径的地方就是这个群岛。我也精读过江上波夫[13]等人的有关子安贝的观点,其中,将中国的南海想当然地看作“宝贝”的产地这种说法还缺乏有力的证据,这一点令我稍有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