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想要论述的一点是我们做此学问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它决不是为了回答老鼠为何会出现在昔话中这种满足好奇心式的、毫无实际意义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努力了解为了今后长久的集体生活,我们现在必须知晓且将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知识,也就是我们这些居住在群岛上的人们,在何时、由何地,又是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渡海而来的呢?在过去的同类消失、混同进而销声匿迹的情况下,又是具备了怎样的条件,使得我们定居在唯一固定成形且繁荣起来的岛屿呢?这与迄今为止的历史发展进程之间,是否有一些我们必须知晓的关系呢?虽然或许我们无法知道全部真相,至少我想要做出努力。如果我们是在图书金石的文字和地上地下的遗物遗迹都十分丰富且被完好传承下来的土地上,则这项工作会轻松许多,然而谈到岛屿的史学,必定不能单纯依靠那些资料。我们更应该有一种执着之心,将现实中留存下来的东西,尤其是那些断片的记忆与传说,以及那些还未被人们忘却的各个角落的无意识的传承毫无遗漏地仔细拾掇收集,对迄今为止发觉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在这一点上,以日本民俗学为专攻的学徒们长年以来的实践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迄今为止并未对以大海为故乡的人们的生活体验进行比较式的回顾是事实的话,那么若要使学风焕然一新,日本人必须一马当先。
虽然《鼠之净土》业已成为幼小孩童都会莞尔一笑的昔话,而它的形成过程背后却有着一朝一夕无法说尽的历史。可以想象,我们的“根之国”在大海的东方,每天清晨,太阳的高贵身影就出现在天空被染成花朵一样七彩颜色之外的海平线上,最初它是一个并无生死之别且人类灵魂可以自由来去的岛屿。然而人们逐渐改换住所,而太阳升起的方向却始终未变,因此,曾几何时,那里化为了一个梦幻般的乐土。这或许很难被证实,然而至少有些迹象表明,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人们相信“根之国”后来隐于波涛的深处,仅有极少数有资格的人可以偶尔前往探访,归来后讲述见闻,或者之后再次被派遣前往,并给人类居住的国度带来数不尽的幸福。在本州的主要岛屿上,这一信仰从很早以前就局限于少数的氏族,而官方并不承认。然而在冲绳诸岛,长久以来这一信仰构成了人们共同生活的根基,执掌“niruya”交通往来的人们似乎也曾经支持政治的中心,同时,“中央的学问”不断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其解释方法也不断转变,当初的信仰未能永久持续下去。这一点从文字史料中也能窥见一斑。容易被后来进入的来自外部的感化所动摇,这或许是一叶孤岛的宿命,然而同时也是这一民族的不幸。他们无法永久地信仰传说最初最古老的形态,却宁愿相信那些稍经改动就立刻能够“平易近人”的传说。例如龙为父亲、狼为母亲之类的“发祥谈”,原本只有认可和不认可两个选择,然而前往遥远的远海眺望,一旦确定并未看到那一座宝岛,人们就会倾向于认为它隐藏于空中或水底,只是人的肉眼无法看到而已。对于这样的思考方式来说,指导者的努力完全没有必要。进而人们又与第二、第三个门槛相遇,并没有既定的未来方向,而是不断地轻易改变行走的路径以绕过门槛。说这是固有宗教的弱点也不可否认,然而同时,也是怀古之学问深不可测的魅力所在。
即使是现在,“第二个世界”仍是我们憧憬的对象,当得知这个地方并不存在,仍有许多人会暗自悲伤、失去动力。只是由于往返于那个世界的路线并不明确,人们踌躇不决而已。“鼠之净土”这一昔话也是一样,并不是有人突然杜撰出这一奇葩怪诞的故事,而是一种对某个时代的失望感的纪念。这意味着曾有不少人相信,人们被这成群结队的小兽所引导,经由地下来到“根之国”这种程度的事情也并非无稽之谈。然而人们渐渐发现希望渺茫,于是试图用夸张的笑声与古来的思想做个彻底的了结。时至今日,当我们遇到世间的转折点时也会采取同样的做法,这是我们的某种“癖好”。但是当我们这样尝试之后,会发现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并不会消失,只是我们逐渐失去了使之明了的机会。曾经,当我试图思考为何要将海神描写为孩童时,曾经试着从全国各地收集关于由水底“仙乡”带回孩童的昔话。其中,只有在岩手县的江刺、紫波两个郡收集到的昔话中,出现了能够与老鼠洞的例子结合起来思考的特征。其中一个故事讲道,谷川的潭水出现旋涡是非常罕见的事,而正月里前往潭水边砍柴的老爷爷看到旋涡后试着将一根松枝投入潭水,于是,松枝旋转了几圈后沉入水下。老爷爷觉得这实在有趣,于是将一整天砍下的一捆一捆的门松全部投入了旋涡之中。此外还有另一个故事,有人在深山的岩石背面发现了一个小洞,他想这样的小洞里多半藏着不好的东西,最好将它封上。于是他用一捆柴作栓,试图将洞口封住的时候,柴却自己落入了洞穴里面。这两个故事中,都出现了薪柴一捆接一捆全部落入“水中”或是“洞中”并消失的情节。最终有人从洞穴中走出并说道:“谢谢你给我这么多好柴,为了表达我的谢意,请您一定前来做客。”于是这个人带领老爷爷从洞口走了进去。洞穴里有宽阔而气派的房屋,进入大门后,老爷爷看到有堆得整整齐齐的一捆一捆的门松和柴火。里面还备有丰盛的美食,在返回时还被赐予一名儿童作为礼物。这名儿童就是福神,他立刻就使老爷爷家财万贯。到此为止尚有许多类似的故事,然而三个故事的始末却有所不同。将木头献于海神令其十分愉悦,于是被给予丰厚的报酬,这一昔话由北到南、到沿海地带都有广泛的流传,关于前往的目的地,日本内地称其为“龙宫”,而南方诸岛则称其为“nirai”或者是“neriya”“niruya”,不论哪种称呼,那也只是闭上双眼乘在前来迎接的使者背上就能到达的地方罢了。由此一来,只有距离大海十分遥远的山间的传说,通过旋涡及小洞,指出了通向目的地的道路的入口。这也可以看作在关注并观察老鼠的生态以前,居住于内陆的人们就已抱有关于这条路线的某种观念上的要求,然而如此一来前往目的地的过程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一方面,老鼠与“根之国”之间的关系开始于很早以前。我认为,这就是原本被认为位于海上遥远彼岸的梦之故乡,却渐渐被引至我们所踩踏的土地底下,且被描述为一个阴冷黑暗的地方的原因所在。然而若要证明这一点,还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总之,在如今的岛屿文化特征的形成过程中,老鼠也贡献了一份力量。因此从这个方面入手,我们的研究还将持续下去。
[1] 此处的《西游记》是江户时代后期的医生橘南谿(1753—1805)撰写的游记。
[2] 日本的拨弦乐器。
[3] “冲”在日语中指距离陆地较远的海域,远海。
[4] 日本民间传说中的一种“仙乡”(即世外桃源),位于群山深处或洞口。也被称为“隐世”。
[5] 这里的“里”是距离单位,与在中国相当于500米不同,在日本,1里约等于3.9千米。
[6] 《古今著闻录》,是由伊贺守橘成季编纂的世俗“说话”集,共20卷,根据序文的记载,成书于1254年。
[7] 《一话一言》,是江户时代后期的文人、狂歌师大田蜀山(大田南亩,1749—1823)编著的随笔,共50卷,1779年起稿,1820年成书。
[8] 《昔话与文学》,柳田国男著,由角川文库出版于1956年。
[9] 《玉胜间》,是本居宣长撰写的随笔集,共14卷。
[10] 《浮世风景》,记录了1806年到1846年的江户见闻,由住在大坂斋藤町的无名医师编著。
[11] 是指在某一天,禁止或避讳某种日常的行为,意同斋戒日。
[12] 《大奄美史》,由居住在日本的俄国文学家升曙梦(1878—1958)编著的奄美各岛的民俗志,1969年成书。
[13] 此处译者查阅了很多资料,也向专业人士咨询。但遗憾的是,此段意思依然不明,故而以罗马字标注。
[14] 《古事记传》,本居宣长对《古事记》的注解,撰写于1764—1798年。
[15] 出自《日本书纪》,其中有“将彦火火出见尊装入笼中沉入海底并落到‘可怜小汀’上”的内容。这里的“可怜小汀”发音为(umashiwohama),“umashi”是美丽、美好的意思,“wohama”是小沙洲、小沙滩的意思。因此可以推断,“可怜小汀”意为美丽的沙洲。
[16] 根据这个说法,前文的“dumi”就相当于“yomi”了,跟“yome”发音相似。
[17] 指的是信仰佛教的国家。
[18] 与佛教的佛相对,这里指的是神道信仰中的神。
[19] 庚申信仰是基于中国道教的“三尸说”的,综合了佛教尤其是密教、神道、修验道、咒术的医学等日本民间各类信仰和习俗的复合信仰。
[20] 指访问龙宫的故事出现的时代。
[21] 请参考“记纪神话”中“因幡的兔子”的故事。
[22] 日式房间内的一种结构,不铺地板或榻榻米,而是将原本的地面**出来或者铺上土层等。
[23] 座头,指江户时代弹奏琵琶、筝、三弦琴,或以说唱、按摩、针灸为业的落发盲人。
[24] 新井白石(1657—1725),江户中期的儒学者、政治家。
[25] 《东雅》,新井白石编著的词源书,1717年成书,1903年刊行。这里的他指的是新井白石。
[26] 佛经的第一句,意为“阿难我听佛是这么说的”。
[27] 日本集合住宅的一种形态,几个屋子并排,只有一层,与中国的平房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