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曜占的第四部分是日月蚀及地动占,即七曜日值日蚀、月蚀及地动时年岁光景的占卜,大体亦以灾祸为主,涉及谷物收成、六畜及兵马损伤、疾疫流行和公卿罹灾等方面(参见下表)。S.1396《七曜日并十二时推命书》云:“若此日曜直日,有日月变蚀,北(地)动见星,本曜生之人重厄怕死大受灾厄。及所见变,本分野国主人民,病疫死丧,须禳。”注曰:“星见谓蜜、萁(莫)、客星、长急之属也。”[92]这种以七曜日为据而进行灾异解读的预言方式,在传统的阴阳术数和方技之学中并不多见。
表11-6 七曜直日月亏蚀及地动占
古代的星象学中,日蚀、月蚀的出现并不认为是自然现象的发生,而是灾难来临的象征。如普遍的观念,“日为太阳之精,积而成象人君”,“月为太阴之精,……以之配日,女主之象。……列之朝廷,诸侯大臣之数也”。日食(蚀)则是“月来掩之也,臣下蔽君之象”[93],意味着君主的权力将被大臣侵夺,君主的统治由于受到臣僚的挑战而出现了危机。同样道理,月食(蚀)的发生常与后宫以及诸侯大臣的失职行为联系起来。总而言之,日食、月食的出现由于被赋予了特别的政治象征意义,因而历代王朝对于日月亏蚀的异常天象倍加重视。与此相应,对于日蚀、月蚀的占卜与解读也成为星象学中的重要内容。如日蚀,P.2610《太史杂占历》描述了四时占和十二辰占两种方式[94],瞿昙悉达《唐开元占经》收录了“日四时蚀”“日十二月蚀”“日六甲蚀”“日十二辰蚀”“日在东方七宿蚀”“日在北方七宿蚀”“日在西方七宿蚀”“日在南方七宿蚀”八种占卜方式,其预言涉及的灾祸,大体有“国君不宁”“大臣有忧”“谷粟贵”“六畜死”“天下大旱”“水大出”,以及谋叛、兵起等诸多方面。至于月蚀,除了以“十干”代替“六甲”外,其他的占卜方式大致与日蚀相同。
地动,或曰地震,即由地球内部的变动引起的地壳的急剧变化和地面的震动[95]。对于这种自然灾害,古人按照惯常思维依然用主流的“知识”——阴阳学说予以解释。西周幽王二年,“三川皆震”,太史阳伯父解释说:“天地之气,不过其序。若过其序,人乱也。人政乖错,则上感阴阳之气,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升,于是有地震。”[96]即将地震的发生归因于“人政乖错”而引发的阴阳失调。刘向《洪范传》云:“地动者,臣不臣也,臣下大贵也。”董仲舒《对灾异》谓:“地者,阴之类也;动者,后宫臣下专,主之盛阳衰,故致疾疫。当制后宫,齐御百宫以救之。”[97]显然,在帝王政治中,地动(地震)的出现具有臣僚、后宫专权的象征意义。《新唐书·五行志》载:“阴盛而反常则地震,故其占为臣彊,为后妃专恣,为夷犯华,为小人道长,为寇至,为叛臣。”[98]这说明地动(地震)警示的灾祸亦相当广泛,大体皆为危及社稷的“军国大事”,故深为帝王所重视。
地动的占卜,汉代的阴阳学家京房描述说:“地以春动,有音,岁不昌;以夏动,有音,人主有丧;以四月动,有音,五谷不熟,民大饥;以五月动,有音,人主有丧,民流亡;以六月动,有音,少老多死,岁恶;以秋动,有音,大兵起;以九月动,有音,殃大;以冬动,有音,人主有丧,兵起;以十月动,有音,其邑有功;以十一月动,有音,其邑有大兵丧,及民饥亡;以十二月动,有音,其邑有兵行。”[99]归纳起来,京房所述有四时占和十二月占两种方式,它们都是以地动“有音”来占年岁善恶、兵起和人主死丧。《摩登伽经·观灾祥品》云:“凡地动者,必多兵起。其一地动,三大亦然。三月地动,不过一旬,当有兵起。四月地动者,亦如上说。……十一月地动,不过百日,便有兵起。腊月动者,如上所说。正月地动,至九十日,便有兵起。二月地动,至三十日便有兵起。”[100]显然也是十二月地动占的描述,而其占辞俱是“兵起”之象。除此之外,《摩登伽经》还有“月在众宿地动之相”的记录,大致是月在二十七宿(牛宿除外)地动的解读。如月在昴宿而地动者,“火势炽盛,焚烧城邑,金银工作,悉皆衰灭,生者尽死”,是为大火之象。月在毕宿而地动者,“怀孕妇人,胎多夭殇,诸果凋落,饥馑疾疫,兵刀相害,死者甚众及诸国王,亦当衰损”[101],是为衰竭死丧之象。
相比之下,敦煌文献对于地动的描述中,以S.2729v《太史杂占历》最详:
正月地动南界,国王丧,何以知之,正月气之合灭在于父,南方注火,故知灭事;二月地动西界,凶,国中空,人民不安,何以知之,二月土之起,丧之金,西方金注,故知凶;三月地动者,北方丧,别立王,人民失计,忙怕回惶,何以知之,三月水之墓,丧在北;四月地动者,东方大乱,国主不安,人民荒乱,逃走他乡,何以知之,四月水动在东方乱故;五月地动者,中央天下大乱,四方俱起,恶心五年不定,何以知之,五月土之始,在母腹,故知恶;六月地动者,国中安定,人民服业,却归本管,何以知之,六月冠带于末,起动游行故知行;七月地动者,天下丰熟,诸国多病,妇人产死,何以知之,水七月生于申,故知产死也;八月地动者,西方、北方安乐,人民无忧,何以知之,八月水之养在于酉,水注西方,故无忧;九月地动者,东北方大灾起,国主不安,万人荒乱,何以知之,水九月冠带在于戌,故知其国不善;十月地动者,刀兵起,人民相煞,诸方不安,国主逃散,何以知之,十月天刚相击,故知此事;十一月地动者,大地荒乱,人民相食,三灾竞起,王争国□六十年,何以知之,十一月太冲相灭,故知此事;十二月地动者,其岁凶恶,人民相食,南方竟□,何以知之,十二月神右,故知此事。
春三月地动,兵起南行;夏三月地动者,其岁六畜贵;秋三月地动者,其岁大凶;冬三月地动,其岁兵起。
子日地动,其岁有水伤人;丑日地动,其岁六畜贵;寅日地动,其岁安定;卯日地动,国王失位;辰日地动,大军败散;巳日地动,其岁有疾;午日地动,南方有火灾起;未日地动,其岁不熟,赤旱千里;申日地动,其岁不宁,三王争位;酉日地动,其岁丰熟,人民安乐;戌日地动,有土功事;亥日地动,人民多病。[102]
《太史杂占历》有关地动的预言,归纳起来有十二月占、四时占和十二辰占三种方式。十二月占,P.2610题作“占候十二月地动吉凶”,即分别在一年十二月中发生地动时福祸吉凶的预测。与京房《易传》相比,《太史杂占历》不仅描述了各月地动的灾祸,而且还通过“何以知之”的发问,解释了每月地动(地震)时灾祸出现的原因。四时占是春、夏、秋、冬四季地动时的占卜,其预言涉及“兵起”“六畜贵”“大凶”等,这与京房“岁不昌”“人主有丧”“兵起”的解释略有不同。至于十二辰占,或十二日占,这是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为据而进行地动推占的一种方式,其占辞涉及国运善恶、年岁丰歉、百姓安乐、水旱疾疫等方面,此种占法以日为序,一日一占,十二日为一周期,大致与“一日一易,七日一周”的七曜占较为接近。宋人勾延庆《锦里耆旧传》卷五:“(中和五年)正月地动,一月十余度,以七曜占之,多兵饥馑。”[103]就是运用七曜日来推占地动灾祸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