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敦煌文书所见唐代《图经》的编修(1 / 1)

《图经》,通常认为包括地图和经文(文字说明)两部分内容。按照清代学者章学诚的解释,“图谓土地形象,田地广狭”[1],即是山川、土地、物产等情况的形象描绘。经者,经界也。“孟子曰:‘行仁政,必自经界始。’地界言经,取经纪之意也。是以地理之书,多以经名,《汉志》有《山海经》,《隋志》乃有《水经》,后代州郡地理多称图经,义皆本于经界。”[2]概言之,《图经》是描述“州郡地理”情况的专门著作。《图经》的传世情况,章氏谓:“古之图经,今不可见。间有经存图亡,如《吴郡图经》、《高丽图经》之类;又约略见于群书之所称引,如水经、地志之类,不能得其全也。”[3]换言之,传世《图经》其实并不多见,其内容多散见于史志、类书及地理书中。且就形式而言,往往是经存图亡,通常仅有州郡地理描述的说明文字,至于具体地图则亡佚不存。所幸的是,敦煌遗书中保存了数十件图经、地志残卷,国内外学者池田温、傅振伦、仓修良、李并成、辛德勇、李锦绣等[4],在利用敦煌文书探讨唐代的《图经》形制及方志、地理学的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章在整体审视唐代《图经》编纂的基础上,结合敦煌所出图经、地志文书,重点讨论《图经》的编纂体例、内容及功用等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