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知什么缘故,每逢正月初一,我都会想起由伏见稻荷神社保管的一个最古老的记录,其中写道:从前年糕化作白鸟飞走了。
国都迁到山城国之前,秦中家忌村一族居住在现稻荷山脚下的村落里。年糕化作白鸟,就是他家祖先秦公伊吕具在世的时候发生的。据说,伊吕具过着富贵安乐的生活,他用充足的粮食做年糕,将其当作箭靶子来用,而这一年糕竟然变成一只白鸟飞翔而去,最终它停在山峰上,从那里又长出了稻草,神社故此取名为稻荷神社。这只白鸟还飞到了与此地一山之隔的北边森林中,这里的森林由此称为鸟部、野鸟部、山鸟部等。这则传说之所以得到长期流传,是因为它为古人提供了鲜艳形象,这与今天我们所能想象的意象恐怕是大有不同的。所谓白鸟指的是什么?神秘力量为何借用鸟的形象显现?其实,这些都是国学家们有关日本武尊的白鸟陵神话[1]研究中一直没能得出结论的问题。但就年糕化作白鸟的传说而言,只要这些问题得不到解释,我们就难以触及古人的内心世界。
近世学者认为福岛县的刈田岭神社供奉日本武尊,而当地流传的口头传说明显属于满能富翁系列的昔话,认为这里祭祀的是受到天子宠爱的玉世姬与玉世姬生下的王子之灵魂,而且这位御灵神派来的使者就是白鸟,即swan。丰后有一山间草原被称为田野富翁的故址,过去每年都有两只白鹤飞来越冬,传说是富翁曾经饲养的。也许有人故此认为,《丰后风土记》记载的同类传说,亦即年糕化作的白鸟指的就是白鹤,但现在就要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丰后风土记》所记载的年糕白鸟传说与前面引用的《山城风土记》中的逸文极为相似,无须在此详细介绍。从文体风格上看,这两种风土记成书于两个不同的时代。这两种故事之相似,是否意味着是一种故事广泛流传于世,甚至传播到九州的结果呢?但它们都根深蒂固,还顺应天地逐年发展。说不定有一种历史规律,在某些特殊时刻使这个民族从古具备的空想到处萌芽开花,也未可知。
山城与丰后的两种故事之间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的秦氏后裔重获神宠,在其故乡安居乐业,亲自陈述自家奇瑞;而后者的田野富翁身后萧条,他所经历的奇迹沦落为偶尔路过此地的陌生人记录下来的旧闻。所谓田野不是富翁的真姓,而是地名,意为如稻田一般的荒野。现在玖珠郡饭田村内有一个名叫千町牟田的湿地,传说是田野富翁的耕地旧址,但此地是否就是《丰后风土记》所记载的田野,还有所争议。《丰后风土记》写明此地名叫速见郡田野里,而千町牟田位于往西越过分水岭的玖珠郡,属于筑波川水域。其实,过去在速见郡一带的不少村落也有过可谓“田野”的湿地,如南北由布村等。
湿地在九州称muta(音同牟田),在关东地区称yachi,在中部则称kugo、fuke等,均指排水困难的平坦地。若是靠海靠河的低地,人们会想尽办法将其开辟为稻田,但山中的湿地不具备温度及其他条件,不适水稻生长,村里一般都长期丢置,导致禾本杂草茂盛。由于农民向来视土地如宝,看了这种原野不禁感慨万千,往往起名叫神田或天狗田等,还赋予此地种种奇谈。丰后的田野富翁的故事,或许也是在类似的情况下得以产生的。据《丰日志》[2]记载,千町牟田现改名畦亩,至今仍然存在。这里春秋两季芳草离离,每亩颜色不同,或青或红,好似春种秋收的稻田一般,真不愧是年糕化作白鸟的故事舞台。
[1] 日本武尊的白鸟陵神话,见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日本武尊死于伊势国能褒野,天皇下令建立能褒野陵,但日本武尊化作白鸟飞去。人们在这只白鸟停的每个地方都建立了陵墓,但最后白鸟升天。
[2] 《丰日志》,不详,原文散失,其他方志多引其手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