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换个地方,再看看冲绳的情况如何。去年,由故佐喜真兴英君[1]搜集的南岛故事中收录了中头郡(现冲绳县冲绳市)美里村大字古谢的传说。从前,该村有个煎盐的,他在取海水时喜获一条鱼,把它放进竹篓里并挂在房檐下。不久,从竹篓中有声音传来,道:“冲一下,冲两下,还是冲三下?”煎盐的迷惑不解,但看了几次,竹篓中除了鱼再没有别的。煎盐的心想:这样的怪鱼最好放生了。于是他准备带鱼回到海边,而碰巧在路上遇见了一个认识的无赖汉。“你放生,还不如给我”,无赖汉就这样得到了鱼,当无赖汉正准备用鱼做菜时,一个大海啸袭击此地,把邻近的人兽都给冲走了。
这则传说虽有历经不同的传承阶段而受损的痕迹,但我们还是可以借此窥视其原型。有人将因加害于会说话的灵鱼而遭到海啸作为神罚,而这又意味着另一个人因放生而得救,即正因为那位煎盐的幸存了下来,这则令人生畏的教训故事才得以流传。如此把握该故事原型的话,那么找到异文(与其略有出入的传说)不难。如奥州人常说的金矿掩埋的故事,又如多见于木曾川流域的“要不要水”的洪水故事[2],这些讲的都是:狡猾且粗略的人受神罚而死,只有正直无私的、敬畏神佛的人才能幸存下来讲述他的所见所闻给人听。其实,这也是传说中最传统的样式。
不难理解,自古以来海啸给南方诸岛的人们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但人们又把如此恐怖的灾害归因于某人是否尊敬一条鱼,这令人有些不解。如果调查起来,应该还会在其他地方找到异文吧。冲绳这一例子尽管罕见,也不是孤立于世的。据说,《宫古岛旧志》[3]成书于宽延元年(1748),这是把巫师们一代代口传的叙事诗翻译成国语的,书中较具体地记录了与会说话的鱼有关的一则传说。读过此书的读者恐怕不多,下面抄录全文以供参考:
从前,伊良部岛内有个村落名叫下地(现冲绳县宫古岛市)。某一男人出海捕鱼,捕获一条叫yonatama的鱼。yonatama人面鱼体,善说人语。渔夫心想:既然获得了如此少见的奇鱼,明天请大家一起品尝,于是挂在木炭火上烘烤。夜静人深,邻居家的孩子突然大哭起来,喊道:我要回伊良部村去!已经半夜三更,母亲哄着孩子睡觉,但孩子怎么也不肯睡,更是号啕大哭起来。母亲迫于无奈,抱孩子走出家门,孩子紧紧抱住母亲,怕得直发抖。母亲不禁觉得生畏,从远方有人喊道:(是从海上传来?——柳田附记)
yonatama!yonatama!你为什么还不回来?
在母子邻居家被烘烤的yonatama则回答说:
我在炭火上被烘烤半夜之久,快派犀牛来接我!
母子俩吓得毛骨悚然,赶回伊良部村。村民见了起疑心,问半夜三更你们来干什么。母亲把事情经过诉说一遍,到了第二天早晨返回下地村,但下地村已被海啸冲走。今天此村变成了一片历史遗迹,至今未得复兴。那母子俩有何阴德,脱离这次奇险?
[1] 佐喜真兴英于大正十一年(1922)由乡土研究社出版的冲绳县宜野湾地区的故事集。
[2] “要不要水”,原文是“yaroka水”。据说,夜里下大雨,河水猛涨时,从上游传来声音说道“yarokayaroa”(意为要吗要吗),如果有人回答“yokosabayokose”(意为给我就要),河水水位就瞬间上升导致河水泛滥,把整个村子冲走。
[3] 《宫古岛旧志》,成书于明治十七年(1884),是明治维新后担任冲绳县令的西村舍三(1843—1908)撰写的宫古岛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