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 / 1)

据《登米郡史》[1]记载,距离黑太郎渊甚远的宫城县登米郡锦织村大字嵯峨立(现宫城县登米市),也有一个昌坊泷的例子。昌坊泷位于靠岩手县东盘井郡黄海村(现岩手县关市)的深山之中,其瀑布潭构成了一反步宽的湖水[2]。过去,在此栖息着一条大鳗鱼,时而浮出水面吓唬人们。

昌坊来不来,有声音传来;来也是昌坊,不来也是昌坊。

此地至今仍流传着这样的谚语,据说昌坊泷这一地名就是由此而来的。不过,仅看这些,还是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幸好鸟畑隆治君[3]在《乡土研究》第一卷十二号上发表了有关岩手县的报告。据报告说,从前有一位农夫从黄海村来到这一瀑布潭捕获了一条大鳗鱼。农夫将鳗鱼放进竹笼中准备回家,忽闻:

昌坊,昌坊,何时回来?

尽管有些意义不明,对此有人回答,曰:

来也是昌坊,不来也是昌坊。

农夫一听就吓坏了,赶紧弃鱼回家了。这里的瀑布由此写成“来不来泷”,其读音则是“masaboutaki”(音同昌坊泷)。虽然记忆有所脱落,但仍然可以说这是同一类传说。

事实上,仅有这样一点点内容,人们没能长期记住,也是在所难免的。早川孝太郎君发表于《民族》第三卷第五号的静冈县的例子,情节更复杂一些,因此更令人费解,除非将两个以上的例子比较起来看,否则不太容易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据说,在远州周智郡水窝町的部落草木字桐山(现静冈县滨松市)有一个深潭叫“otobou渊”。从前,一个富人住在这里的悬崖上,原来他与深潭之主交朋友,从水中借来食器、金钱,由此过着富裕的生活。深潭之主经常派人来做客吃饭,这位使者唯独蓼汁怎么也不肯喝。某日,主人请使者吃饭,家人不小心把蓼汁一起端过去了。使者喝了一口,喊道“糟了”,就翻身跳入门前的深潭。使者在主人眼前变成一条红腹大鱼,一直不停地呼叫:“otobou呀!otobou呀!”顺着河流向下游漂去。这位富人与深潭之主由此断绝联系,家势中落,至今只留下“otobou渊”这一地名。从这一例子中,我们隐约得知有些鱼儿还有“某某坊”[4]这样如孩童一般的名字。

[1] 《登米郡史》,刊行于大正十二年(1923),是东北新闻记者藤原相之助(1867—1948)编纂的登米郡方志。

[2] 反步,是日本测量单位,1反步约为991.74平方米。

[3] 鸟畑隆治,是明治时代末期的乡土史研究家,东磐井郡黄海小学校教师。

[4] “坊”字日语读音为bou,常见于男孩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