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 / 1)

另一则传说则发生在古吉野村的邻村胜田郡大字余野,说得更富有真实性。享保年间(1716—1736),村里有个人名叫道善,某日捕获大鲶鱼。道善背起鲶鱼,拖着鱼尾走,而路上这条鲶鱼从背后叫道善之名。道善因害怕,把鲶鱼扔进路边的老井口。据说这一井口直到最近还存在。

也许有人要说,怎么会有两个同样的传说流传于同一个郡里,哪一个是正宗的?其实,仅仅是一山之隔的伯州(现鸟取县)就有半裂,此外我也会介绍其他地方的例子,除非对这些所有例子加以比较,否则是无法争执谁是正宗的。我个人倒认为,前面几个例子中出现了诸如三休、道善等专名,这里似乎蕴含了更重要的意义。

当然,如果说,这里的沼泽之所以取名三休渊,就是因为三休曾经被背上的鲶鱼惊到的话,那就有点说不通了。说不定最初深潭之主叫三休,后人在传承过程中误以为是渔夫之名也未可知。有名字的鲶鱼十分罕见,但要想想要进行对话问答,没有名字确实很不方便。事实上,在九州那边有这样的例子的。大分县直入郡柏原村(现大分县竹田市)的例子由长山源雄先生[1]报告,现收录于《民俗学》第一卷第五辑。属于该村鴫田部落小字的网挂境内有一个深潭称“黑太郎渊”。某日,有人从一个名叫Hiroto的地方来这捕鱼,捕到了一条大鱼。此人要把大鱼带回家,而走到网挂的坡顶时,忽闻从坡下的深潭中有人用丰后方言说道:

黑太郎公,您上哪儿?

渔网中的大鱼回答说:

我到Hiroto烤背去。

此人吓得惊慌失措,手中的渔网连大鱼一起挂在松树上逃离了此地。据说这个山坡故此被称为“网挂”,在这之前,黑太郎渊之名无人知晓。

[1] 长山源雄(1886—1951),爱媛县的乡土史研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