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江户音羽町,曾经有一位卖麦饭、奈良茶等的茶馆老板,他着迷于洞钓鳗鱼,喜欢垂下钓钩度过每一天。某日,有一位客人来到茶馆,边吃麦饭边聊天,随口劝道:人人都在钓鱼,但有些人竟把躲藏在石缝泥洞之中的鳗鱼钓出来,罪孽深重,看来老板也爱好钓鱼,各类工具十分齐全,但切忌探穴送饵钓鳗。这位客人走了之后又下起了大雨,天气正适合钓鳗鱼,这对钓鱼上瘾的人来说可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于是老板无暇顾及是非,从己所好,准备工具在桥上垂下钓钩。终于,一条巨大鳗鱼上钩了。老板高兴地带鳗鱼回茶馆,在其腹部划了一刀,谁知竟然从鳗鱼腹部露出来未消化的麦饭。
以上作为当时流传的一个故事,被收录于根岸肥前守守信撰写的《耳囊》[1]卷一之中。《耳囊》成书于一百二十年前的江户,是一部汇编各类日常杂谈的有趣作品。与之类似的书籍还有不少,难道那个时代的江户就是经常发生一连串奇闻逸事的地方?还是因为当时有很多好动笔的人恰恰集中在江户,所以才留下了这么多同类书籍?之前或之后的江户,或者江户以外的其他地方是否也有众多奇闻异事?不管怎样,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的文艺长期受到旧闻实录传统的限制,无法拓展想象力。即使有人的笔墨在好似无根草一般相对自由的境界游走,但稍后又被现实中各自的微小经验所拘束。说到底,对于这一岛国之民而言,“空想”是应该在铁笼中拍打翅膀,还是应该得以培养却至今未能实现?日本的所谓浪漫主义文学是否有未来?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还是有必要再向前踏一步,观察我们民间文艺的来龙去脉。《耳囊》的作者在前面鳗鱼的传说之后,接着介绍了如下一则传说。
从前,虎门(现东京都港区)的护城河要实施清淤,工头在打盹时梦见一个男人。工头以为此人是参加这次工程的众多工人之一,于是坐起身来,与其随意聊天,还谈论护城河的清淤一事。一通沉默之后,这个男人说道:清淤护城河,必有许多鳗鱼出现,其中有一条长三尺、躯体肥胖的大鳗鱼,你千万不得伤害它,其他鳗鱼也不要杀生太多。老工头欣然承诺,请他吃点现成的麦饭,分手时还约好明天再见。然而,这位老头工因有事,次日中午才到护城河,忽想起与男人的约定,向众人问有没有捕捉鳗鱼或其他大鱼。有人告诉他,抓到了一条巨大鳗鱼,简直大得惊人,只可惜已被工人们打死了,并且用刀剖开其腹部时,还看到了麦饭在里面,老工头恍然大悟,那个男人就是这条鳗鱼,从此他避讳吃鳗鱼。引用以上两则传说后,《耳囊》的作者根岸氏写道:这两件奇事的内容相同,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1] 《耳囊》,成书于文化十一年,是南町奉行根岸镇卫(1737—1815)花费30余年编撰的随笔,书中记录了根岸亲自收集的传说,讲述人多为同行、古老、医师、剑士等,其中有姓名记载的约120名,共10卷,10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