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井县大野郡的山村,保留了不少平家谷传说。其中,下味见村大字赤谷(现福井县福井市)的平家堂是位于山崖半山腰的岩洞,每边宽二尺,洞里便是古坟。当地人对此极其尊崇,每逢二月十九举办祭奠。这一岩洞的石门光凭人力是无法推开的,当世上发生某些大事时,它会自然开启,村民称之为“平家大师驾临”。据说,该石门在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期间一直开启着,村中百姓无人不晓。告诉我此事的报告人,既是我的熟人,也是该村村民。我十分了解他质朴的为人,而且他所报告的内容本身就是有传统的。在奥羽地方,这种洞穴被称为“阿倍城”,人们往往根据石门的开启声来占卜次日早晨的天气。在中部亦称“鬼个城”,有不少传说认为山中女妖在此晒布,村民就此领会神意。追溯渊源,这则传说大概与山姬、佐保姬织锦布的口承传统有关系。尽管如此,如果所谓“平家大师”之说,就是指屋岛之战和坛浦的平家残兵败将,那么他们受村民如此崇敬,就有点太过分了。我以为,由于东北地区与安德天皇毫无缘分,就拿出妙云尼公、高仓宫以仁王等平家一门的名人来,以此弥补遗憾。然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农民是不会讹言谎语的。不仅如此,别人说什么,农民也最容易相信什么。既然如此,最初由谁把有关平家谷的众多散布于全国各地的?在我看来,这便是平家谷传说与碗贷传说之间的唯一的交叉点,也是判断鸟居氏的无言贸易之说正确与否的重要材料。
如果鸟居氏在充分考虑这种含有地方性差异的传说之后得出如此见解,那么,即使我们的观察结果在细节问题上有所分歧,我也不会发表傲慢无礼的批判文章了。因为,包括碗贷传说在内的任何一种传说,其起源都是复杂的,而且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或与新的因素相结合,这种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即使最初诸如富翁、百宝魔锤、古坟、水神信仰等共同构成了洞穴交通这一奇谈的基础,但在另外一次机会中或者出自某种需要,人们有关“鬼市”或“默市”土俗的记忆可能又被编入其中,对此我们不能决然否认。尽管有些遗憾,考虑今天民俗学的实际发展现状,我们还无法得出一个消极的或积极的结论。
前面我重点说明的一点,就是没有任何痕迹可以说明餐具的物主或出借人是阿伊努族或者其他民族。此外,我以为还存在一些有特色的线索,比如绝大多数的餐具传说讲:第二天凌晨在特定地方摆好了村民在前一天求借的餐具,可见物主或出租人是在夜间行动的。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除了少数例外,借出的物品均是木碗等木制品。隐里应该还有许多更好的东西,但从此出借的偏偏就是在水中或者在土中最不适宜长期保藏的木制品,这里应该存在某种特别的理由。在陆中远野,作为仙境的隐里被称为“迷梦之家”(mayoiga),据说从此地带回某些物品即可发财致富。再看我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仍有一个例子中主人公因得到隐里的木碗而发财享福。在高知县长冈郡樫野谷有一风俗,每逢正月初一村民到村内的池塘取水。万一村里出现不祥之兆,就会从水底传来按弦拉弓的声音,时而还有一个朱碗漂浮在水面上。连这样的场合都离不开木碗,究竟意味着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