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共古翁有关碗贷传说的解释,是值得聆听的。他指出,过去有不少村落佛堂保存了餐具。这些都是该村落的共同财产,最初是与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举办“庚申待”[1]时,人们从庚申堂的柜子里拿出餐具来用。直到后来,餐具散失了,人们的记忆也就发生了变化,并导致了碗贷传说的产生。与借用古墓的陪葬品之说相比,中共古翁的说法似乎更接近事实。过去,位于漫长山路途中的小屋也出借餐具,有些地方完全有可能把餐具放置于岩洞之中。不知其真实性可靠与否,在幕府时代,加州侯家为了来往于加州与江户之间,在信浓飞驒的深山中开拓了一条路。据说,这条路上的每个驿站都设有一座神社或佛堂,而且里面都藏有一整套餐具及烹饪工具。此外,位于滋贺县犬上郡的五僧越附近的河内村(现滋贺县犬上郡)还流传着一个更加传说化的资料。据说,这里的深山中有一块恐怕会令任何高僧都踌躇不前的巨石,称天狗谷,在其上面自然摆好了一整套佛具,仿佛是有人在此修念佛三昧之法,当地人视之为山神所为。又如,在泉州槙尾山(现大阪府和泉市)深处,据传也有个“佛具岩”,平常可以听到佛具触碰的声音。以上这些传说,说不定都是由特定的器具保管方法而产生的。只不过,人们从洞穴或石冢借贷的不仅仅是餐具或佛具,因此,仅从器具保管方法的角度,还是难以解释众多类似的例子的。
比如,前面提到的飞驒国府的龟冢,还有另一则传说。从前,国府山的领主经常把书简放入冢口,凭此借用种种器物,一次他借贷紫糸縅盔甲没有还,从此冢口再也没有打开,其领地也逐渐衰落。据说,该盔甲作为国宝保存于飞驒一宫水无神社。更神奇的例子,存在于美浓加纳领地(现岐阜县岐阜市加纳)的某一村落。据说,村民把请求信放入村内的洞穴中,过了一段时间,信上写了治口病的处方。不过,听人说,这是灵狐作怪,它与当地某一位姑娘之间曾经有过一段故事。除了治病处方,灵狐还给祈祷者写过信,有不少邻近乡民保存了灵狐留下的笔迹。
在三重县伊贺岛个原站附近(现三重县伊贺市岛个原),有一颗俗称“三升出岩”的岩石。据说,若信仰此石,每天就会有三升大米从中涌出,因此路过此地的行人常把五谷棉麻等供给此石。在栃木县盐谷郡佐贯村(栃木县盐谷郡)鬼怒川边的绝壁中央有个岩洞,洞里有一座传说为弘法大师亲手安置在其中的金佛观音,称岩户观音。每隔三十三年,人们从山顶上挂下长型棉布,并顺着棉布进入此洞取出种种宝物,称之为“岩拜”。同县上都贺郡上永野(现栃木县鹿沼市)的百目冢原高七尺,后变为平地,现只有一座石碑来标明此地曾经为坟冢。据说,这里藏有村内熊野神社的宝物,也有传说讲,若有人把一文钱供给此冢,日后可以得到一百倍的钱,故此冢称为百目冢。曾经有一个贪婪的急性子竟把数百文钱供给百目冢,结果不仅没见效果,反而失去了本钱,他怪罪于百目冢,怒而挖宝,最终招致大祸。如今百目冢也不再给予恩惠了。
这则传说,早就成为说唱艺人的陈旧题材,今人听起来可能会觉其庸俗平凡,没有什么特别。然而,我们回过头来考虑一下其他类似信仰,包括让大阪商人疯狂一时的泉州水间寺[2]观音的“赛钱拜借”,还有看似同“赛钱拜借”同型的隐歧烧火山云上寺的“钱壶信仰”等,从中似乎可以了解“借用”这一行为与“领受”相比更能让古人感激,所谓碗贷传说,仅从实用主义的立场来解释是不可能解释清楚的。关于关西地区的信仰我不敢多说什么,但至少在日本东部最普遍的民间信仰,就是牙疼时从神佛祭坛上借用筷子或牙签,或者是小孩患百日咳时借用勺子,或者是生育孩子时借用枕头或小石头,直到愿望实现之后,许愿人以借用物品的数倍数额来还愿,因此往往有一大堆同样物品堆积在灵验的神社寺庙中。也许,所谓碗贷传说具有同样的含义,我们是否应该从这样一种角度追溯其渊源呢?
[1] 庚申待,是庚申时通宵彻夜祭祀神佛的民间信仰。
[2] 泉州水间寺,是位于大阪府贝冢市水间的天台宗寺院。所谓“赛钱拜借”是流传于该寺的特殊习俗,即人们从油钱箱借来一些钱(称“利生钱”),第二年再把多两倍的钱投入油钱箱里,这样可以得到佛的保佑庇护。据说水间寺的三重塔就是由一位借了利生钱的江户人修建的。后来井原西鹤根据这位江户人的故事,撰写了《日本永代藏》卷一《初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