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 / 1)

在碗贷传说的流传地,往往都存在某一旧家从老一辈继承下来的单人餐具,并相信这就是从坟冢借来却至今未还的餐具。听说,这些餐具一般都是表面画有精致花纹的漆器。有的可能不是那么豪华,但基本上都是木制的。只有在德岛县的碗贷传说中,人们借用的是茶碗或餐碟,也可能指的是瓦器。飞驒的学者也指出,由于古人把故人爱用的厨具当成陪葬品,所以才出现了此类传说。但这些说法似乎有点可疑,因为我们祖先使用的从来都是木制餐具,任何一种木制餐具在土中都是容易腐烂的。而更有力的反证便是,出借餐具的地点未必都是古墓。事实上,在阿波,不少碗贷传说发生在利用天然洞穴的石屋,且被称为“餐具岩屋”。即使不是天然石屋,全国有不少碗贷传说依附于非古墓的人工石屋。

比如,位于淡路三原郡下内膳村先山(现兵库县南淡路市)的某一寺庙,就像上州馆林的文福茶釜[1]一样,每当有客来,僧人都到一个名叫“天之岩户”的洞窟借碗及其他餐具。用完后,只要将餐具清洗并放回原处,这些餐具就会在人们不经意时消失。据说,距今一百六十年以前的宽延年间(1748—1751),这里还出借餐具。据山中共古翁报告,骏州吉原在(现静冈县富士市)也存在两个借碗的地方,一个是位于传法村字膳棚的耕地中的小石冢,另一个则是位于石坂的岩洞。又如,美浓稻叶郡古津村的坊洞位于村后山底下,这一岩穴别名又称“藏碗洞”,此外武仪郡西神野村(现岐阜县关市)的八神山半腰处还有个洞窟,对于以上两个洞穴我在后面讨论水神时会详谈。越后国北蒲原郡加治山脉有一个叫要害山的山峰半腰处有个洞窟,俗称“藏间屋”,据说至距今九十年前的文政年间(1818—1831)这里还可以借碗。这意味着,当葛饰北斋画出有趣的《北斋漫画》[2]来逗乐时,这一风俗还十分盛行。据说,每逢正月初一凌晨,藏间屋都会发生震动,山下居民便占卜今年庄稼丰收与否,这又可以说明碗贷传说与村落的信仰生活之间有密切关系。能登和越中冰见郡之间(现石川县与富山县氷见市之间)的边界上也有个不知多深的洞窟向附近居民出借餐具,此地旧称滩之南村,指的是今天的哪个村已经不可考。

在越中西砺波郡西五位村大字鸟仓(现富山县高冈市),还有一个稍微奇妙的例子。该村山上有个向人们出借已经不可考的深洞,此山有“tokari山”“katakari山”“motodori山”等俗称(借用、赚回之意)。过去,某一农夫为借来的豪华餐具所着迷,一直没有归还。后来,农夫家生了个男孩,年到十五还站不起来,夫妻为此而苦恼。某一年秋收时,儿子依靠米袋第一次站了起来。夫妻高兴过了头,试着让他肩扛一个米袋,而儿子竟然肩扛米袋大步流星地走去。夫妻追踪其后,可惜未追赶上,儿子失踪于洞穴之中。夫妻目瞪口呆地站在洞口,忽然从洞穴深处传来说话声,一人说:贷出的东西收回来了没?另一个则回答说:先把本钱赚回来了。从此,人们开始称此山为“motodori山”。

[1] 文福茶釜,是日本昔话,主要内容为:为了报恩,狸子化作各种东西,令恩人富裕起来。群马县馆林茂林寺的文福茶釜,便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2] 《北斋漫画》是江户时代后期的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约1760—1849)的绘画教材,从文化十一年(1814)开始出版,于明治十一年(1878)全部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