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年前的《诹访大明神书词》中,记载了如下一段神奇故事,它可以说明当时早已断绝了割去祭牲耳朵的传统,据说:信浓国曾有一名叫和田隐岐前司繁有的人,担任诹访神社的事务负责人。某一年,他需要准备一匹骑射仪式用的马。他的亲戚石见入道在马厩里养匹黑斑马,于是和田隐岐前司繁有想借用这匹马,但他们之间有旧仇宿怨,石见入道始终不肯,让和田隐岐前司繁有的差使吃了闭门羹。到了仪式当天,这匹马突然病倒,濒临死亡,而且其左耳忽然消失,石见入道不禁感到奇怪,左思右想才想到缘由,于是忏悔对神道的不敬,把这匹马奉献给诹访神社。病马立刻得以恢复,石见入道亦改邪归正。随后,这匹马逐渐又长出耳朵来,但最终未能恢复原形,这便是近年在本社里可以看到的名为“小耳”的宝马。从以上传说中不难看出,尽管在六百七十年前割去祭牲耳朵的传统早已消失,但仍然保留了一种传统思想,人们把耳朵的消失视为天意,主动把无耳朵的牲口为神所用。
那么,为什么非要割掉马的耳朵,而不是其他部位?凡是了解马的习性的人们,大概都会想到其理由。马通过耳朵表达情感,那简直是不解之谜。由于马的耳朵平时安静耸立,意外时才摇动,因此海外很多国家、民族都会借此察觉一种来自幽冥世界的力量。在国内,比如在佐佐木喜善君[1]的故里,由于产妇生孩子时需要请来山神,人们就牵马去迎接山神。直到马停步并晃动耳朵,人们便据此判断无形的神祇已经来临。有些人不得不进山熬夜,也有人出门走几步就掉头归来,这一切都取决于马。或许,古人也是根据耳朵的动作从众多野鹿中选择一只作为祭牲的,直到后来人们需要割去野鹿的某一部位时,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令人注意到其耳朵,这可以说是一种自然道理吧。
被取骨用作占卜的鹿,生前也一定经过了某种选定仪式。如果这一仪式,就如我所想象的那样,始终就是一种严肃的祭奠,那么古人割去耳朵或者屠宰野鹿的地方应该是长久纪念其功德的圣地。最初古人给坟冢立石、栽树、封土,为的就是禁止人开垦此地。各地的人们之所以传说有灵性的狮子头被埋在狮子冢,即便不是误传,那也是因为人们继承了古时候埋葬和纪念那些割耳祭牲(“shishi”)的传统记忆。至于奥羽地区有关鹿舞表演者及其相关的起源故事,似乎立足于新旧传统之间,反映出某种过渡时期的情况。
[1] 佐佐木喜善(1886—1933),是岩手县的昔话研究家。佐佐木早年在东京游学时,认识柳田国男。柳田根据由佐佐木提供的岩手县远野地区的传说资料编写了《远野物语》。后来佐佐木回老家,努力收集当地的昔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