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技
我不知道那颗石头至今还在不在,真想亲眼看一看。据说,在离南津轻黑石町(现青森县黑石市)不远的一条名叫“鹿个泽”的山路旁边,有一颗五六寻[1]大的岩石,这颗岩石表面上刻有无数个大小不等的野鹿头像。早在约一百三十年前,我们所敬佩的白井秀雄先生[2]在旅途中路过此地,并留下了详细的日记与示意图。从这些资料来看,鹿头被雕刻得朴素写实,耳朵偏大,就像老鼠一样,这种表现方式还是十分罕见的。但其脖子的位置安排得又很随意,可见,这无疑是后人陆续加刻而成的。据说,这颗岩石旁边的大树上有个填满小石头的空洞,每个小石头上都刻有野鹿头像。
这里可是寂寞的山中,怎么会有这样的雕刻?一百三十余年前白井先生写日记时,已经无人能够解释清楚。根据当地的传说,这纯粹是神的作为,每逢七月七都会增加两个鹿头。在邻近的村落还有一种习俗,即用来表演“鹿踊”[3]的面具变旧了,人们就把它埋在这颗岩石周围,至于该习俗的由来已无人知晓。所谓鹿踊是流传于奥州各村都的传统舞蹈,与神道仪式上奉纳神祇的狮子舞十分相似,但奥州人把所谓狮子头称作“权现”,其面具上也有一种由细长的树枝造的犄角,显然是仿造鹿头的。我们不难想象,这一面具与那颗岩石表面上的雕刻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1] 寻,是日本长度单位,1寻等于5~6尺(1.52~1.82米)。
[2] 白井秀雄,即菅江真澄(1754—1829),是博物学家,他生前走遍全国各地,留下众多记录。
[3] 鹿踊,是流传于岩手县、青森县、宫城县、福岛县、爱媛县宇和岛市一带的传统舞蹈。表演者用鹿头面具和细布覆盖上半身,背负一把竹刷子,仿效野鹿的动作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