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族民主党”(1 / 1)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新纳粹运动面临着转型。一方面,随着少年儿童长大成人,他们面临着政治立场的选择,个别人在文化媒介的影响下,逐渐靠向新纳粹组织;另一方面,西方社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催生着包括新纳粹在内的反体制组织的产生。然而,随着联邦德国政治体制的定型和巩固,纳粹分子要想生存、发展和有所作为,也必须正视现实,在组织形式和斗争方法上有所改变,以顺应形势。20世纪60年代中期“民族民主党”的产生,就综合反映出这些变化。

1964年11月28日,德国“民族民主党”(Nation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缩写NPD)在汉诺威成立。初期成员共473名,主要来自原“德意志帝国党”、“德意志党”和“难民同盟”。实际领导人是老纳粹分子、原“德意志帝国党”领袖阿道夫·冯·塔登。该党始终站在极右翼政党和新纳粹政党的交界处,因而能够合法存在。同时,其成员也经历了从以老纳粹分子为主到以新生代为主的变化过程,因而其生命周期较长。该党刚成立时,成员中有将近一半是老纳粹分子,领导层中该比例竟高达3/4。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代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老人已经基本绝迹。

在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党纲中,该党提出的要求比较节制。关于德国的国际地位,它要求恢复德国的统一,最低的领土要求是恢复1937年的边界,同时也不放弃对其他德意志人居住区的要求。为此,要摆脱美国的控制,自力更生,适度依靠西欧其他国家的支持,甚至可以同苏联达成某种共识。在国内政治方面,一方面反对共产主义,指责苏联通过德国知识分子向德国民众灌输自己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批评波恩当局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它要求全面实施全民投票制,“所有的议会主张都应该付诸全民公决”。在经济方面,它要求将国内的基础工业尤其是能源工业实现德国化,将德国建成一个自给自足、不依赖外国供应的经济自主国家,切断同世界经济的联系,独立生存。同时政府要对小生产者和中产阶级提供保障,不能以牺牲中小生产者的利益换取大公司的发展。要限制工会的活动范围,限制工人罢工。主张推行全面的贸易保护政策以防止小农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在文化教育方面,该党指责政府和媒体所放纵的性文化正在助长犯罪与堕落:“我们需要一个自由和负责的媒体系统,它代表着德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求移除那些占据了电视、广播和电影的破坏性信息……可怕的犯罪率就是因为这种不加禁止的媒体宣传带来的后果”。它指责学校教育产生严重的失误,使德国的年轻一代反对德国民众、德国历史和自己的祖国,强**育内容应该朝着重塑德意志民族主义和否认德国人应为第三帝国罪行负责的方向转变。在军备政策方面,它要求把军队从民主体系中抽离出来,成为一个有权自行发布军事命令的特殊精英阶层。鼓吹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坚决抵制任何人,特别是官方人员用低俗的语言诽谤纳粹时期的军人”。鼓吹“在现今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卓越的才干、不懈的努力和无可挑剔的个人素质是成为军队领导人的先决条件”,军人应该成为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的学习榜样。

然而在日常的宣传中,尤其是在地方性的小规模集会中,“民族民主党”的法西斯性质就暴露得比较明显了。它极力为纳粹政权和第三帝国辩护,称“纳粹党带领德国走出了《凡尔赛条约》引发的民族危机,党员都是德国的精英分子,纳粹党的目标是给德国带来原本属于它的和平”。1965年,一名地方领导人竟然声称:“纳粹德国从来没有任何犯罪行为,这些诽谤都是国际犹太人和犹太报纸的宣传。”它否认德国应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负责,要求停止搜寻和审讯所谓的纳粹战犯,停止支付战争赔款。它认为同盟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杀害了250万德国人,其罪行“绝不比德国杀害犹太人的罪行轻”。它宣扬德意志民族主义,宣称:“抢夺古代德意志的土地和肢解当今德国都是属于暴力行为。……对苏台德区的要求任何人都无权放弃,不管什么政府或什么党派。”它反对外来劳工,主张“德国工人应该享有优先保证自己工作的权力”,认为“与外国劳工签订长期的雇佣协议是危险的,当外国人享用牛奶和面包时,德国人却两手空空”。不仅如此,它还希望德国社会摆脱外国势力的影响,提出“德国人的德国”口号。该党强调外国势力中对德国威胁最大的是美国,“美国人想把德国变成其附属国,美国人应该为全世界的不幸负责……‘美国世纪’是全人类的不幸”。该党提出,美国人并不满足于在波恩建立傀儡政权,其目的是在德国内部通敌者的帮助下,通过掌控经济命脉来逐步控制德国,“今天的联邦德国已经成为美国的‘黄金西部’,美国巨人正在一点点把德国这个竞争对手吃掉,直到一块骨头都不剩”。它还指责美国文化严重污染了德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念,美国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取代犹太人,成为德国各种社会问题的制造者。

“民族民主党”成立初期发展很快,半年后,1965年5月,即从473名成员猛增到7500名。同年9月,再次增加到1.1万名。此时,它在联邦德国的11个州、66个行政区、240个地区和336个县都建立了基层组织,县一级的覆盖率达到70%。1965年9月,德国举行联邦议会选举,“民族民主党”积极参加,希望获得15%的选票。然而结果却是遭到惨败,仅获得2%的选票,没有资格获得议院席位。但是机会很快来临,由于联邦德国成立初期,国家放松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导致自由经济同社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当其他西方国家还处于经济繁荣时,它却率先于1966年爆发了较大规模的结构性经济危机。是年下半年,全国失业人数从10余万猛增到62万多。“民族民主党”趁机加强宣传鼓动,很快取得成效。党员人数一下子猛增到2.8万,并在各州的议会选举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如在巴登-符腾堡州获得9.8%选票,在个别地方如安斯巴赫、拜罗伊特和纽伦堡,获票比例竟高达13%到15%。然而从1968年起,全国经济状况有所好转,该党的影响开始下降。这一年,有7500人入党,但退党人数却高达8500人,党员流动的速度之快可见一斑。在1969年联邦议院的选举中,该党仅获得4.3%的选票,还是没有突破5%的入门线,故而未能进入议会。此后,该党迅速走下坡路,在1976年的全国大选中仅获票0.3%,1978年党员人数降到约9000人。

在合法道路受阻的情况下,各种纳粹极端组织纷纷涌现。1968年,“民族民主党”成立了自己的武装小组“秩序维护队”(Ordnerdienst),用于对政治敌手实施暴力攻击。1969年,该队头目克劳斯·考利开枪射击两名示威者,后被判入狱1年。1970年,“民族民主党”为保证自己能合法存在,解散了维护队。然而就在同一年,相关人员又成立了数个类似的组织。其中一个是“欧洲解放阵线”(Europ?ische Befreiungsfront),其主要成员包括原“秩序维护队”成员和“民族民主党”其他党员。该阵线计划用武力破坏两德总理的会谈,个别成员甚至于1971年策划暗杀支持“新东方政策”的政府部长。另一个是“抵抗行动”组织,它激烈反对政府推行的“新东方政策”,主张对东欧国家采取强硬政策,一年后即被政府取缔。第三个是名为“德意志民族解放运动”(Nationale Deutsche Befreiungsbewegung)的组织,它自称是纳粹党的后继者,把发动武装袭击作为主要活动手段。1971年,警方查抄了该组织的据点,但未能从根本上阻止其活动。同年6月,“民族民主党”人弗里德海姆·布瑟又组建了“德国民众社会主义党/劳动党”(Volkssozialis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Partei der Arbeit)。该组织宣传大德意志主义,反对布尔什维主义,要求否定纽伦堡审判的结果,呼吁外国势力撤出德国。布瑟曾经在德国南部地区策划一连串的银行抢劫案,其中发生在1981年10月的那次,在抢劫过程中遭到警察的伏击,造成2名成员死亡,也使2名警察受伤。1982年1月,该组织成员为了纪念汪湖会议召开40周年,用炸弹袭击西柏林一家犹太人饭店。该事件引起联邦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月27日政府宣布该组织为非法,其成员转入地下活动,暴力性进一步增强。

1972年1月,“民族民主党”内激进分子、巴伐利亚州主席西格弗里德·珀尔曼在退党后,立即在慕尼黑成立“新右派行动”(Aktion Neue Rechte)组织。该组织除了以原“民族民主党”成员为主体力量外,还从战后初期成立的右翼青年团体“诺曼青年”、“爱国青年同盟”、“汉撒自由团”中吸收成员,这些人都是暴力行动主张者。1977年11月,党内另一名激进分子米歇尔·屈恩组建了“民族社会主义者行动阵线”(Aktionsfront Nationaler Sozialisten),成员主要是30岁以下的激进分子。该组织宣称要坚持种族主义理念,建立独立自主的大德意志帝国,摆脱美国与苏联对德国的占领性影响;在国内要重建纳粹统治,“恢复第三帝国的价值”,建立第四帝国。该组织使用具有卐标记的纳粹旗帜,成员不断采取暴力行动,在德国北部实施一连串的银行抢劫,抢得15万马克作为活动经费。他们在科隆附近的军事基地里偷窃武器,甚至获得过机枪。他们还策划炸毁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纪念馆和北约在德国部署的设施,准备推倒柏林墙,并救出正在服刑的赫斯。1980年,“民族民主党”人曼弗莱德·罗德组建了被称为最活跃的新纳粹暴力恐怖组织的“德意志行动小组”(Deutsche Aktionsgruppen)。在成立当年,它就制造了5起炸弹袭击事件、2起大规模的反政府纵火事件。成员们还开展反对移民旅舍的活动,造成2名外国人死亡,2人重伤,并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直到1982年罗德被捕服刑,该组织的恐怖活动才告结束。1983年,上述“民族社会主义者行动阵线”同“民族行动主义”(Nationale Aktivisten)组织合并,组成“民族社会主义者行动阵线/民族行动主义”(Aktionsfront Nationaler Sozialisten/Nationale Aktivisten,缩写为ANS/NA)组织,以法兰克福为基地。当时,该组织拥有270名成员,组成30个地方小组开展活动。该组织的行动口号包括:结束对纳粹党的禁令;将非德意志人赶出国土;保护环境;反对美国;建立一个统一、中立、社会主义的德国。成员们经常举行集会,散发传单,邮寄非法出版物,实施街头涂鸦。1983年,联邦德国和土耳其在西柏林举行足球比赛,场内聚集了大批新纳粹分子。他们在呼喊“加油”的同时,叫嚣“土耳其人滚出去”,使场内气氛十分紧张。警局出动6000名警察,才勉强维持住局面。同年该组织遭禁,成员转入其他组织。

“民族民主党”还拥有自己的青年组织。“民族民主青年团”(Junge Nationaldemokraten)是该党的直系组织,正式成立于1970年,但在1967年已经基本成形。其成员大部分是学徒、工人和失业者,入团的最低年龄,20世纪70年代为18岁,以后下调至14岁,但21岁必须退团入党。该青年团发展较快,成立时约有1100名团员,但在20世纪70年代“民族民主党”呈下坡态势时,它反而逆势而上,在1976年拥有1800名团员,并在全国建立了约150个地区组织。“民族民主党大学生联盟”是该党的附属组织,但影响力不大,1968年拥有约250名成员,1980年仅剩下50人。此外,1979年,“德国民众社会主义党/劳动党”也同其他组织一起,组建了全国性的青年团体“青年阵线”。

在“民族民主党”处于初创阶段时,同该党关系相对较远的其他新纳粹组织也不断出现。1968年曾出现过“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者同盟”。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前奥斯维辛集中营纳粹党头目蒂斯·克里斯托费森于1971年成立了“市民-农民促进会”;自称是邓尼茨接班人的曼弗雷德·勒德尔成立了“德意志市民促进会”;埃尔温·舍恩博恩成立了“德国士兵战斗同盟”。另外还出现过“大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战斗集团”、“德意志-民族共同体”等团体。这些组织一般规模都不大,通常拥有二三百名成员,最小的甚至不足20人。但是1974年由纽伦堡版画家卡尔-海恩茨·霍夫曼建立的“霍夫曼国防体育组织”(Wehrsportgruppe Hoffmann)规模比较大,有500多名成员,是当时同类组织中最大的一个。

这类组织规模虽小,能量却很大。成员们经常聚集在地下室等阴暗处,庆祝希特勒的生日,唱老纳粹的歌,放映第三帝国时期的影片,一边痛饮啤酒。或者外出制造事端,抢劫银行,袭击军营,炸毁火车,焚烧或破坏犹太教堂和公墓,在公共场所涂写卐标记和反犹口号,进行各种恐怖和凶杀活动。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联邦德国由右翼极端分子制造的事端逐年上升,1977年为616起,1978年992起,1979年1500起,1980年1600多起,1981年1800多起,1982年超过2000起。因此,这些组织对社会秩序和公众舆论的冲击力,远比它们的实际规模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