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在建立中欧霸权后,下一步的目标应该是法国和苏联,然而就在这时,原先不起眼的东欧诸国问题变得突出起来。德国不论是要解除西进的后顾之忧,在小范围内避免两线作战,还是要取得东进的前进基地,获取粮食、煤炭和石油等急需的战略物资,都需要控制波兰、罗马尼亚等国。要控制东欧,可以通过两种办法:或是诱逼它们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使之成为附庸国,或是实行武力侵占。结果罗马尼亚等国就范,而波兰却坚持在德国和苏联之间搞“等距离外交”,不肯成为德国的附庸,反而同英国缔结了互助协定。因此希特勒决定实施“白色方案”,用武力征服波兰。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部署重兵从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对波兰发动“闪电式”进攻。大量的德国坦克、摩托化部队在航空兵掩护下迅速突破波军防线,波兰的机场、交通枢纽、桥梁、军事设施和指挥机构遭到猛烈轰炸,波兰空军在48小时内被摧毁,陆军也失去了抵抗能力。德军以每天30~50千米的速度实施钳形突击,于9月27日攻陷华沙。
波兰灭亡后,希特勒随即准备反身西向,计划在1939年11月进攻西欧。然而,由于天气不佳,进攻日期一再推迟。这时,苏芬边境出现了新的情况。苏联为建立“东方战线”,要求同芬兰调整两国边界走向,遭到芬兰拒绝。不久,两国之间爆发了苏芬战争,苏联被国际联盟指责为“侵略者”而遭开除。这时,英法两国积极向芬兰派遣志愿军,它们既希望把战火引向苏联边境,也打算趁机切断德国来自瑞典的铁矿石供应,并从北翼威胁德国。希特勒看出英法的意图后,又一次局部修改原定计划,于1940年4月发动北欧战役,入侵丹麦和隔海相望的挪威。
1940年5月10日,德国入侵西欧。由于采纳了曼斯坦因的修正方案,出人意料地把主攻方向定在阿登山林地带,避开了法英军队的主力,因而进展非常顺利。德军主攻部队利用丘陵树丛的掩护,穿过阿登地区后,强渡马斯河,朝英吉利海峡方向**,到达后转而北上,将法英40万军队挤压在敦刻尔克附近的地盘上。法英军队靠着“敦刻尔克大撤退”,才把34.8万人撤往英国,保存了有生力量。随后,德军向南进攻,势如破竹,于6月22日接受法国投降。
德军进入巴黎
德国打败法国后,认为英国即将屈服,但是英国并没有如当初希特勒预计的那样,因法国战败而屈膝投降。在德国进攻西线的当天,对德强硬派丘吉尔取代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采取了不妥协的强硬立场。希特勒为了实现西线的和平,做出各种姿态争取同英国媾和,其中包括通过瑞典国王和罗马教皇向英国发出和平试探,甚至打算绑架逊位英王温莎公爵,同他作和解交易,但是都遭到丘吉尔政府的断然拒绝。希特勒恼羞成怒,决定诉诸武力,通过“海狮”作战计划打败英国。一时间,出现了一种新的可能,即希特勒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征战英国。但是,德军在实施战役准备时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包括缺乏运送登陆部队的船只、海军无力控制作战海域、部队缺乏两栖作战的经验等等。希特勒一面推迟“海狮”计划的实施日期,一面发动对英空战,争夺制空权。于是,德英之间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不列颠空战。但是,德军没有取得英伦空战的胜利,而东线同苏联之间的关系却由于双方进驻东欧地区而变得紧张起来。最后,西线战事不了了之,希特勒按原定步骤发动了对苏战争。
按照希特勒的原定计划,德国在控制欧洲大陆前,不准备入侵非洲。但是意大利为了实现称霸东地中海、建立非洲大帝国的迷梦,于1940年7月起在东非和北非发动侵略。意大利素有“国际食尸兽”之称,作战能力远低于侵略野心,在英军的打击之下一再败北。希特勒为了提高轴心国的士气和国际影响,被迫于1941年初分兵,派遣隆美尔指挥“非洲兵团”进入非洲作战。
德国进攻苏联前,高级将领之间曾经围绕攻苏战术问题展开过争辩。以古德里安为首的坦克专家们,主张继续沿用进攻法国的打法,单刀直入,将精锐部队都集中在中路,直插莫斯科,一举拿下苏联首都,至多在斯摩棱斯克一带作个合围,然后由步兵部队负责歼灭所围之敌。但是更多的指挥官却强调苏联不是法国,所以应当采用较为传统的打法,装甲兵团要同步兵军相配合,逐个发动钳形攻势,不宜在打垮苏军主力以前就孤军深入。最后希特勒作出的裁决,是融合了双方的意见。1941年6月22日,德军兵分三路,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但是进攻的重点,是指向莫斯科方向的中路集团军群。然而,中路集团军群在打下斯摩棱斯克后,希特勒却命令它停止东进,将前锋装甲部队兵分两路,分别北上和南下,支援北路集团军群和南路集团军群。这时的打法,就更加接近于后一种意见了。经过这番调整,德军在北线和南线都取得了较快的进展。1941年9月底,德军在把重兵调回到中路后,开始实施“台风”作战计划,仍然由中路集团军群作为进攻主力,直接扑向莫斯科方向。然而在莫斯科城下,德军遭到了苏军顽强的抵抗。前锋部队的德军士兵已经能够看到克里姆林宫尖顶上的红星,但是再也难以前进一步。而苏军反而寻找合适的时机作了一定程度的反攻,取得了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德国的闪击战就此破产,而以闪击战作为扩张手段的纳粹政权也将面临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