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扩张得手(1 / 1)

一、《霍斯巴赫备忘录》

1937年11月5日,希特勒召集德国高级军政头目,在柏林总理府举行秘密军事会议,向他们透露自己的侵略计划。希特勒的军事副官霍斯巴赫担任会议记录。会议从下午4点15分开到8点半。

希特勒一开始即声称,会议要讨论的问题极为重要,在其他国家,将会为此举行内阁全体会议,但是他,正因为事情的重要性,决定不把它放到内阁的较大范围内讨论。他想对与会者说明关于德国外交形势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基本思想,这是他深思熟虑和执政4年半经验的结果,为了德国长期政策的利益,万一他离开人世,应当把这一说明视作他最后的意愿和遗嘱。

希特勒在会上提出:“世界政治大星座在缓慢地变动,具有坚强的种族核心的德意志人将在欧洲大陆的中部为取得这种成就找到最有利的条件。各个时代——罗马帝国和不列颠帝国——的历史都证明,只有粉碎抵抗和进行冒险,扩张才能进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从来就不存在无主的空间,现今也没有,进攻者总是会遇到占有者的。德国面临的问题是:在哪里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

关于首度扩张的地点,他说:“为了改善我们的政治军事地位,在我们被卷入战争时,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必须是同时推翻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以便在可能反对西方的行动中排除侧翼的威胁。”同时,他表示相信,当德国行动时,“英国,可能还有法国,差不多肯定无疑地把捷克人默默勾销了,并甘心由德国在适当的时候解决该问题”。

德国向外扩张将在“什么时候”实施?希特勒提出,“他的不可变更的决心是,最迟在1943—1945年解决德国的空间问题”,“从我们的观点来看,在这个时期之后,形势只会向坏的方向转化”。他提出,如果遇到以下两种情况,德国就可以提前动手。第一种情况,“法国的内讧发展成一种国内危机,以致法国军队完全用于对付这事,无法对外从事对德战争”;第二种情况,“法国深深地卷入同另一个国家的战争,以致不能‘从事’反对德国”。

关于德国在扩张过程中将要遇到的主要敌人,希特勒表示:“德国政策必须考虑到两个可恨的敌人:英国和法国,它们是不会容忍屹立于中欧的德国巨人的。两国都反对德国在欧洲或海外地位的进一步加强,在这方面它们能够赢得国内一切政党的支持。两国都把德国建立海外军事基地视作对它们海外交通线的威胁,以及对德国贸易的保护,并导致德国在欧洲地位的加强。”

根据相关文件的简要记载,在与会者中,戈林和海军总司令雷德尔表示赞同希特勒的计划,但军事部长勃洛姆贝格和陆军总司令弗立契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在估计形势时一再强调,英法不应当成为我们的敌人,并认为,与意大利进行的战争不会把法国军队束缚到这种程度,以至于法国无力同时在我国西部边界以优势兵力作战”。对于希特勒提到的进攻捷克斯洛伐克一事,勃洛姆贝格特别提请注意捷方防御工事的坚固,该工事扩建完成后,便具有马奇诺防线的构造,将给德国的进攻造成极大的困难。

会议结束5天后,霍斯巴赫整理出一份备忘录,史称《霍斯巴赫备忘录》。他曾两次试图把文件给希特勒过目,但希特勒都回答说太忙碌,没有时间看它。后来霍斯巴赫把文件交给了勃洛姆贝格,后者将之放进西里西亚利格尼茨的陆军总司令部(OKH)档案处。1938年1月28日,霍斯巴赫被解职,其整理的备忘录逐渐被人遗忘。1943年底,一位名叫库特·基希巴赫的德国军官在整理档案时发现了该文件,并为军史部门抄写了一个复本。“战后,美国人发现了基希巴赫的抄本,又抄了一份供在纽伦堡起诉之用。霍斯巴赫和基希巴赫认为,这个抄本比原抄本短”。被删除部分包括牛赖特、勃洛姆贝格和弗立契对希特勒论据的批评。离奇的是,备忘录原件和基希巴赫的抄本就此失踪,至今没有露面。战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确认了该文件,作为纳粹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罪证。

作为“霍斯巴赫会议”的后续影响之一,是希特勒排斥异己,进一步加强集权。其实,作为牺牲品之一的勃洛姆贝格还不能算作“异己”力量。希特勒执政初期,还无力直接插手军内事务,在此情况下,他因势利导,同兴登堡总统亲自选定的国防部长、又在建军思想上大致合拍的勃洛姆贝格全面合作,把重整军备的事务全权交给了后者。当罗姆坚持以冲锋队作为主要武装力量同国防军争权时,希特勒支持国防军,清洗了罗姆等人。勃洛姆贝格等人则“报之以李”,积极支持和效忠于纳粹当局。1933年9月19日,勃洛姆贝格以国防部长身份,指令军人应该向穿着制服的纳粹党员行军礼。1934年2月25日,他下令军人一律佩戴饰有卐标志的军鹰徽。3天后,他又下达了任命军官必须受纳粹种族限制的规定。同年8月兴登堡总统去世后,在勃洛姆贝格等人的支持下,国防军全体官兵举行宣誓仪式,宣誓效忠于希特勒。但由于他在会议上提出反对意见,招来了猜忌。1938年1月下旬,盖世太保搜集了其新婚妻子曾经当过妓女的材料,又炮制了弗立契同街头男妓搞同性恋的假案,希特勒借此迫使两人以“健康不佳”的名义辞职。与此同时,还整肃了一批对纳粹主义“不够热心”的高级将领,其中16名高级将领被免职,44名调职。同年2月4日,当局公布《希特勒关于德国武装部队统辖权的命令》,自己亲自担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实际执掌军队的统辖权,同时趁机取消权限较大的武装部队总司令一职。前武装部队局局长凯特尔改而担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享有德国部长的身份。其实,他不过是希特勒的高级军事秘书而已。弗立契的陆军总司令一职,则由勃劳希契接任。在内阁中,牛赖特被免去外交部长一职,由里宾特洛甫接任,沙赫特被正式免去经济部长职务,由纳粹党人冯克接任。翌日,纳粹党机关报《人民观察家报》刊登大标题:“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元首手中!”

由于英国首相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希特勒的扩张步伐大幅度提前。1938年,在中欧地区组建“大德意志国”的计划就付诸实施。不过,在希特勒原先的侵略计划中,捷克斯洛伐克一直排在奥地利之前,但是在1938年初,由于纳粹分子不断制造事端,奥地利国内的冲突急剧升温,意大利在加入“反共协定”后也表示将向德国“让出”奥地利,因而希特勒改变原定计划,抢先于1938年3月出兵占领奥地利,将它并入德国。

当希特勒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时,他希望在排除英国干预的前提下打一场侵捷局部战争,让军队积累从事闪击战的经验,并一举实现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目标。他利用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民族矛盾,资助20世纪30年代中期成立的“苏台德德意志人党”,要求该党领袖汉莱因“提出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所不能接受的要求”,以扩大事态,提供德国干涉的机会。1938年9月15日和22日,张伯伦两次出访德国。希特勒在第一次会谈中要求英国根据民族自决的原则使苏台德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当张伯伦回国争得各方面同意后,希特勒又提高要价,要求捷全部人员立即撤出苏台德区,德意志人占多数的地区由德军占领,其余地区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归属。9月29日,张伯伦同法国总理达拉第、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希特勒在慕尼黑举行会议。30日凌晨,四国签署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协定规定苏台德区以及捷南部与奥地利接壤的地区割让给德国。慕尼黑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协定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希特勒此后更加得寸进尺,悍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3月,希特勒寻机占领了布拉格,在捷克的残存部分建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同时鼓动斯洛伐克独立,并派兵“保护”。由此,德国完成了扩张计划的第一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