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辛亥革命研究会之现况(1 / 1)

松本武彦

辛亥革命研究会是由大学、高等学校教员和大学院、学部学生自由组合,专事研究、讨论有关中国近代史上辛亥革命时期的场所。

由于本会从初创至1982年11月止的活动情况,已有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村义:《会报发刊之际》,《辛亥革命研究》创刊号,1981年3月。松本武彦:《研究会巡礼·辛亥革命研究会》,《近代》第三号,1983年3月)作过介绍,本文不再赘述,只是着重介绍其后的研究会活动。

第一,研究例会活动。1982年11月以后召开的首次研究例会,是于1983年1月召开的,以后直至1984年3月止,共举行了十四次例会。报告人和报告题目分述如下:

1983年1月22日 电影《辛亥风云》等欣赏

2月26日 铃木智夫:《关于洋务运动时期近代棉纺业引进论之研究》

3月31日 与荣孟源先生、章伯锋先生、李秀石先生的讨论会

5月1日 电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等欣赏

6月4日 久保田文次:《布尔乔亚革命研究之管见》

6月25日 高桥良和:《有关中华革命党组织之觉书》

7月23日 毛里和子:《上海社会事情》

9月24日 中见立夫:《巴波乔布和“第二次满蒙独立运动”》

10月1日 Rolond Felber:《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现状》

10月22日 久保田博子:《宋庆龄在中国革命上的地位》

11月26日 小林一美:《义和团战争和日本军》

1984年1月21日 汤志钧:《辛亥革命和章太炎》

3月3日 岸田修:《孙文之铁道论》

3月17日 赵军:《中日关系史研究和我》

此外,从1980年6月始,至1982年11月止,因为已召开过二十四次例会,故合计有四十次(1980年9月9日和1981年9月26日例会,各有两位报告人,因此各算两次,共四次)。现对报告内容与报告人情况做一分析:就内容而言,属于个人研究报告者为二十二次,研究动态之整理六次,书评三次,中国电影欣赏二次,其他七次。除去两次电影欣赏,余下的三十八次中,由日本人报告的为三十一次,外国人七次。而在日本人三十一次报告中,大学教员做了十五次,高等学校教员四次,大学生九次,其他研究所人员三次。

其次,关于例会召开的频度,原则定为每月一次。从1980年6月到1984年3月,共有四十六个月,实际开了四十次会,算下来是每隔1.15个月召开一次例会。但由于八月份是暑假,三月份按惯例也放假,这样扣除了放假的八月和三月,只剩下三十八个月,频度应该为0.95个月一次,可以认为基本符合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的要求。

第二,发行机关刊物。本会机关杂志《辛亥革命研究》,创刊于1981年3月,由辛亥革命研究会编辑发行,汲古书院发售。之后,每年刊行一次,共出了三期。预定1984年3月发行的第四号,目前正在编集。杂志的主要内容有:研究论文、书评、史料介绍和例会报告的摘要等。至于投稿虽无特别规定,但由于采用据作者手稿直接影印的方法,故而尚有一定制约。一般说来,已刊的各期中,约稿和来稿各占一半左右。机关杂志是介绍日常例会概况的渠道,所以,那些受时间、地理条件制约而不能前来参加活动的研究人员,完全可以通过杂志进行交流,充分发挥了杂志的效能。最近,本杂志刊登的论文和史料,大多译自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照此说来,它又充当了介绍国际辛亥革命研究情况,尤其是以日中为主体的学术交流媒介。

应当指出,杂志的编纂方针,即以辛亥革命为中心,这是由辛亥革命研究会机关所决定的。因此,不论过去或是现在,都据此择取论文,自然也就不可能囊括或反映全部中国近代史。加上作者构成是多层次的,有大学教员,也有大学生等,但众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努力提供丰富的客观事实。今后,准备继续坚持上述编辑方针,保持辛亥革命研究会的鲜明特点。

第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一方面,邀请来日本的外国学者做学术报告;另一方面,则通过杂志,专题介绍中国辛亥革命学术讨论会的情况。目前,正协助编纂将在中国出版的辛亥革命关系文献目录,并在日本女子大学文学部史学科东洋史专家的协助下,编成了“日文文献目录”。

我国曾有山根幸夫所编《新编辛亥革命文献目录》(东京女子大学东洋史研究室,1983年),野泽丰编的《关于日本孙文关系文献目录》(《思想》三九六,1957年6月)等。如今在此基础上,又将国立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等所藏杂志、单行本逐个检索,显然有助于掌握日本的中国观,以及政界、官界、在野派的全部论调。

以上三点,亦即召开定期的研究会,编辑发行机关杂志《辛亥革命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构成了辛亥革命研究会的具体活动中心。

这些活动,都是由研究会参加者自觉协助进行的,并且,也是建筑在会员相互间信赖的基础之上,保持每个成员的自主态度。因此,本会并无特定的会则,严格地说,亦无会员的名称,参加者即为会员。而且,根据各人的能力和热诚分配所担任的工作,无轻重大小之分。本会和特定的研究机关或其他组织、团体等无关。从财政上说,会员可志愿援助杂志的刊行费,但不收取会费,只依靠文部省科学研究经费。当然,在定期研究会结束后,向参加者收取数量很少的资料、通信费数百日元,不过完全花到邮局和文具店中去,仅仅在研究会的账册上转了一圈而已。

因为没有会则,也没有严格意义的会员和会费,而每月一次的定期研究会极有趣旨(酒肴),往往免除了例会后的疲劳。另外,编辑发行《辛亥革命研究》,完全是与研究会参加者对于近代日本和中国的历史,抱有真挚的认识,从而热情支持分不开的。当然,为了使会务活动经常举行,加上年轻的辛亥革命研究者不断地参加进来,看来有必要考虑适当的组织形式,如制定会则、限定会员等,但须大家讨论决定。

最后,在本年度研究会活动上,决定编纂发行于1984年1月突然逝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先驱者菊池贵晴先生的纪念论文集。该论文集得到了目前在日本讲学的汤志钧教授的大作,这是我们莫大的光荣。再次表示深切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