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戊戌维新和康有为、梁启超学术讨论会(1 / 1)

8月23、24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纪念戊戌变法八十五周年学术讨论会,会议讨论的焦点集中于戊戌维新的性质和评价,认为“尽管戊戌变法从政治改革上说是失败了,但它作为爱国救亡运动,作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改革运动,作为思想解放运动,都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和深度”。有人认为“不能凡是改良主义必然是反动的”,对于百日维新中光绪实行的是洋务派政治路线的主张,也提出不同意见。会上有人明确反对把戊戌变法认为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观点,但也有人认为,“可以把戊戌维新称之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会上,有人根据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进呈的《日本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考》《法国革命史》和《波兰分灭记》等书,激励光绪“学习西方”,有“托洋改制”的论点。有人不同意“一般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日趋于消极”的看法。

9月21日至28日,在广东举行了戊戌维新运动和康有为、梁启超学术讨论会,会议提交的论文,很多是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和康有为、梁启超思想的研究。有的进而探讨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孙中山与康、梁关系;有的论及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有的进而论述戊戌维新与近代思想文化史、科技进展、教育改革等;有的研究某一地区的维新运动,如广州万木草堂、湖南南学会、湖南新旧斗争;有的则就新发现的故宫档案,对《日本变政考》《戊戌奏稿》及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与光绪的态度展开讨论。

讨论中,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也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它是洋务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为辛亥革命准备条件,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始;有的认为戊戌维新和日本明治维新近似,是未成熟的资产阶级革命;有的认为它是政治改良,不能称为革命,改良和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并行发展的;有的认为这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生的爱国救亡、思想启蒙、政治变革运动,就其性质来讲,则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关于改良派所提出的君主立宪问题,过去有人采取否定态度,这次很多人提出,君主立宪是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相一致的,它适合于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实行君主立宪,可使资产阶级分享政权,但他不能推翻旧政权,这是一种政治改良。

讨论中,对康有为、梁启超的评价,很多人认为过去有不够实事求是之处,不能说政变以后,康、梁就“马上倒退”,也不能就百日维新中康有为的奏稿说他没有实现自己的纲领,戊戌维新应从1888年算起,不能只看“诏定国是”后的一百天。

讨论中,对维新运动的启蒙思想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也做了充分估价,肯定了它的历史作用。

讨论中,也涉及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一致认为,应该在马列主义的思想指导下,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应有历史感。也注意到比较研究,如把戊戌维新和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做了比较;也注意到社会经济,认为不是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的地区,不是在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较早、遭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较深的广东,就不会产生康、梁这样的人物。

近几年来,我国对近代史的研究,是进展较快的,不仅填补了过去的空白,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注意到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据我所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书》中太平天国、甲午战争、辛亥革命已经纂集《补编》;《中国近代人物丛书》《严复集》《蔡元培集》《陶成章集》《王国维全集》《梁启超全集》也已经陆续整理出版;各省市在开展地方史研究的同时,也注意地方特色的资料编纂和整理。今后对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还将加强。我们感到要做的事情很多,任务艰巨,但通过大家的努力,是可以使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更加繁荣昌盛的。